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國務院核準多個核電項目 非化石能源獲發展紅利

  • 發佈時間:2015-12-17 08: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肖瑋  責任編輯:吳起龍

  在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在2015年行將結束之際,國務院一口氣批復多個核電項目,給行業帶來了強勁東風。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多項具備建設條件的核電項目予以核準,而為了拿到“準生證”,這些項目已經等待多時。

  常務會議決定,對已列入國家相關規劃、具備建設條件的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廣西防城港紅沙核電二期工程“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範機組和江蘇連雲港田灣核電站擴建工程項目予以核準。會議強調,要加強項目投資、建設品質和運營管理,對核電項目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安全,對水電項目要深入做好生態保護、水污染治理和移民安置等工作,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據分析,加快建設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基礎設施,是穩定經濟增長、優化能源結構、改善民生的綠色發展重要舉措,對促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增加公共産品供給和有效投資需求,推動提升中國裝備品質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國務院《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將達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在今年4月舉行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5年年會上,協會理事長張華祝也曾提出,對於核能行業來説,今年將成為投入商運機組最多的一年,也是經歷福島核事故之後,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

  但隨後,被寄予厚望的核電産業卻頻頻被指熱度不及預期,項目核準開工密度偏少也曾遭質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批量核準核電項目,是內外雙重作用使然。于自身而言,發展核電是中國保障電力安全供應、促進減排與低碳轉型以及帶動裝備製造業與核工業産業體系發展的需要。從外部因素來看,《巴黎協定》簽署後,中國需要加速改變能源結構,大力發展使用非化石能源,開發綠色經濟的相關技術,發展核電就成為一大手段。此外,接下來風能太陽能也將積少成多,甚至在局部地區成為“主力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