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能源戰略優化路線圖明晰
- 發佈時間:2015-10-19 09:02: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臨近,“十三五”能源戰略路線圖逐漸明晰。《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之下,中國能源對內發展重點從規模擴張保供轉向系統優化,主要思路是控煤炭穩油氣增風光,同時能源價格和體制改革全面提速,電力和油氣領域將是主戰場。其中,已經啟幕的新電改將有實質性進展,六大核心配套文件已經完成部委會簽,有望近期出臺。
而對外戰略也面臨調整。除了以往的獲取資源外,“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借助於“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謀求國際話語權,同時,實施裝備産能“走出去”和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優化 控煤炭穩油氣促環保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之下,作為支柱産業的能源産業格局也將發生劇烈變化,甚至某些部分可能重塑。
“在‘十二五’期間,經濟的發展拉動了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長,能源行業首要目標是規模擴張保供。而隨著經濟增長放緩,整個能源供需已經轉為相對過剩,帶來價格的一路下跌,系統優化、提質增效逐漸成為重點。”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高世憲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介紹,當前我國環境承載能力基本達到極限,霧霾嚴重,能源發展面臨結構不合理等諸多重大挑戰。2014年,煤炭的消費比重達到66%,佔全球的47.4%(全球總産量81.65億噸)。而且,能源利用粗放,綜合能源效率不足40%,技術創新力不足,燃氣輪機、電力電子等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與國外差距較大。
“我國已經進入推進能源革命的戰略機遇期。”國家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處處長鄭方能透露,“十三五”將加快建設安全、清潔、高效、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首要任務便是控制煤炭消費,2020年力爭使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62%以內,並加強煤炭清潔利用,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
作為重要替代,油氣開發保持穩定。之前規劃2020年天然氣供應達到4000億立方米,但當前油氣消費增長不及預期,目標恐有下調,著重開展頁巖氣和海洋油氣勘探開發。
“十三五”電力發展的主線則是綠色化、智慧化和市場化。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表示,未來每年項目的開工和投産規模要合理控制、逐步減少,同時優化結構,適度提高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的比重,並加強調峰電源和電網建設,在2015年至2020年,我國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於2萬億元,同時跨省跨區的通道建設也會增加。
據了解,2020年光伏發電規模目標已明確從之前的1億千瓦上調50%到1.5億千瓦,“十三五”期間將加快推進中東部地區分佈式光伏發電和西部地區光伏電站規模化發展。而風電年度市場規模將不低於“十二五”,不限電地區上不封頂,同時著力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簡化風電項目的市場準入、電改落地帶來的風電運作環境的改善。
配套 體制與價格改革提速
與系統優化相配套,能源體制和價格改革也將全面提速。繼今年3月新電改啟幕以來,輸配電價改革先後確定深圳、蒙西、湖北、安徽、寧夏、雲南、貴州等七個試點。過去的兩周發改委接連批復雲南和貴州電改試點方案,中國第一個省級輸配電價體系也在內蒙古建立。
輸配電價改革、電力市場建設、電力交易機構組建運營、有序開放發用電計劃、售電側改革、自備電廠監管等六大核心配套文件也出臺在即。“從9月初就開始進行部委會簽,‘十一’前已會簽完畢。會簽過程中仍有一些分歧,目前在協調中,達成一致後預計會正式下文。”有知情人士表示。另一業內人士也稱,目前有關部門在做文件公佈前的一些準備工作。
根據文件,高新産業園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資本投資、分佈式電源用戶或微網系統、供水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行業和節能服務公司以及發電企業,還有電網企業可參與競爭性售電業務。
從準入條件來看,成立售電公司採取註冊制,註冊資本金不低於2000萬元,數額與公司售電規模成正比。同時需要固定工作場所,建立資訊通訊系統,並有專業技術人員。“原則是寬進入、嚴監管,會出臺一系列的細則、辦法和信用體系,來進行優勝劣汰。”上述知情人士稱。
“下一個階段,電力體制改革將進入全面試點、有序推進的新階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此前透露,未來在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同時,還將選擇一些省市開展綜合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可再生能源消納試點和售電側體制改革試點。
而油氣方面,目前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牽頭制定的《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已經形成初稿且正在加緊完善,有望在年底亮相。“十三五”期間,油氣産業的上下游各主要環節都將進行市場化改革,在勘探開發及進口放開、管網獨立的同時,將形成市場化的定價機制。
調整 “一帶一路”力推四大領域
在全球政治、經濟以及能源發展生變的環境下,“要樹立開放的、新型的能源安全觀,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佈局,積極開展能源外交和全球能源治理,還要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強化國際市場,特別是國際合作,引進來,走出去。”鄭方能解釋説。
高世憲也認為,以往我國的能源戰略規劃更多是石油戰略儲備和進口多元化來考慮能源安全,走出去主要是為獲取資源,而未來這一點將有所淡化,“一帶一路”的能源合作首要目的是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搭建能源話語權的平臺。此外,還有裝備産能走出去和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中科院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佈的《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共同發展——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與亞太區域能源市場一體化》主題報告認為,東北亞地區可以推動的重點項目包括,連接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人民共和國部分地區的天然氣供應網路建設,把曹妃甸建設成連接中俄、中亞和海上液化天然氣進口與環渤海、東北亞消費市場的天然氣交易中心港。同時,推進中蒙鐵路並軌和電網互聯建設,重點研究與推進蒙古國錫伯敖包向天津、布斯敖包向山東的特高壓送電建設。此外還有中俄電網互聯互通建設項目,通過特高壓將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大型發電基地的電能送到中國。
而中亞天然氣D線工程和環裏海油氣管道,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等在內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以及中亞、西亞遠距離輸電線路建設等都是重點合作內容。此外,東南亞水電合作和電網建設將繼續推進,未來將建設和升級四條輸電線路,實現“中國-東盟”電網的互聯互通。
今年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啟動,開搶全球定價話語權,這個國家級天然氣平臺的努力方向是成為立足中國、輻射亞太的國際性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而8月底,原油期貨相關政策已全部出臺,年內有望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