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能源“金三角”遭遇詛咒 快速開發帶來種種頑疾

  • 發佈時間:2014-09-15 01:00: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于瑤  責任編輯:孔彬彬

  中國能源“金三角”地區指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近年來,該地區通過能源快速開發,大規模開工能源化工項目,創造了一系列“經濟神話”,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但是,區域能源快速開發引發的問題日漸突出,部分區域開發粗放,項目大規模盲目開工,同質化競爭嚴重,資源嚴重浪費,生態問題大。專家指出,能源“金三角”地區須統籌實施“一核兩翼”一體化發展戰略,推進一體化平臺建設,使之成為中國能源安全保障核心基地、國際領先煤炭綠色開發轉化示範基地和資源性地區綜合改革試驗區。

  能源“金三角”地區為中國經濟提供強大能源支撐

  雖然能源“金三角”地區國土面積僅佔全國1.4%,但能源産量卻佔全國1/4。其中,煤炭資源量1.41萬億噸,佔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25.5%,石油地質資源量129億噸,佔全國的14.6%,天然氣地質資源量15.2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29.2%。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介紹,能源“金三角”地區是能源絲綢之路“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近年來,這個地區能源經濟迅速崛起。據統計,過去12年間,能源“金三角”地區經濟總量迅猛增長21倍。能源産業成為經濟主體,在榆林市,能源及化工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甚至達到了93%。

  毫無疑問,這個世界罕見、橫跨三個省區的能源富集地區在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能源支撐。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能源“金三角”地區的礦區建設已具規模,共建成22個煤炭礦區,開採量突破10億噸;一大批煤化工項目迅速開工,甲醇、焦化、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氣、聚氯乙烯、蘭炭、電石、烯烴等重點煤化工項目密度分佈,規模越來越大;煤電基地正在形成,裝機達到28010兆瓦,佔全國電力裝機的4.3%;煤炭開發、煤炭發電和煤炭轉化産業優勢明顯。

  神華集團科技發展部總經理顧大釗説,能源“金三角”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比較優勢非常明顯,不僅能源資源儲量特別豐富,而且已成為能源生産轉化的重要基地,從煤炭、電力、煤化工發展等方面來看,能源“金三角”地區已經成為我國能源生産供應的戰略核心區。

  據了解,目前,該地區煤炭凈調出量9.3億噸,佔到總産量的83%,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調出區。電力外送達到1375億度,近40%的電力外輸,能夠促進優化終端能源結構;對外輸氣500億立方米,保障了京津冀供氣安全。

  能源快速開發帶來種種“頑疾”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雖然能源“金三角”地區能源産業鏈不斷延伸,能源深加工水準不斷提升,正在從粗放開發向精細化應用發展。但是,區域能源快速開發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不容忽視。

  由於部分區域開發粗放,資源浪費比較嚴重。據了解,能源“金三角”地區橫跨三個省區,各自為政的問題突出,因為缺少整體規劃,礦權疊加問題嚴重;整裝資源條塊分割,開發無序競爭;掠奪式開採導致煤炭資源浪費嚴重;資源和利益驅動下,産能過剩也愈加突出。比如,三個地區煤炭總産量達到10.2億噸,但是達到科學産能指標的僅為6 .5億噸,佔比為64%。

  很多項目盲目開工,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寧夏發改委經濟研究中心的一位專家指出,三個地區資源稟賦類似,産業佈局雷同,以煤化工項目為例,大家一哄而上,深加工項目集中在甲醇、煤焦化、烯烴等領域,迅速造成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由於缺乏統籌,推動産業差異化舉步維艱。

  地區水資源十分匱乏,可供水量對已建和在建項目規模形成制約。據統計,該地區每人平均可利用水資源為842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準的一半。寧東、鄂爾多斯、榆林三地煤炭相關産業的可用水分別為每年3 .8億立方米、2 .94億立方米、1 .79億立方米,缺口超過1億立方米。

  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大規模能源開發引發的生態問題不容忽視。能源“金三角”地區乾旱少雨,被幾大沙漠包圍,近年來的能源開發導致廢渣、廢油、廢水、粉塵排放劇增;煤炭開採對水資源也造成一定破壞;採空區逐年擴大,自然災害頻發。

  隨著煤炭行業不斷下行,地區經濟受行業週期和資源價格波動的影響大,以鄂爾多斯為代表的能源“金三角”地區經濟遭遇不少困境。單一依靠能源粗放開發的發展模式非常危險,類似德國魯爾區的“資源詛咒”問題在“金三角”地區再次凸顯,産業發展佈局、優勢産業培養、技術創新等措施有待進一步探索。

  清華大學博士麻林巍説,能源“金三角”地區雖然各自做了規劃,但是欠缺全球視野和國家高度。

  推進一體化平臺建設

  近年來,寧、蒙、陜三省區已經意識到,要想破解能源輸出地的發展困局,讓資源紅利能夠高品質的釋放,實現地區可持續發展,必須尋求合作共贏。

  經過28個月的調查研究,中國工程院8月29日在寧夏銀川正式發佈了《能源“金三角”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針對種種“頑疾”中國工程院項目研究組專家開出的“藥方”是:中國能源“金三角”地區的三大基地———榆鄂基地、寧鄂基地、準達基地應統籌實施“一核兩翼”一體化發展戰略,統籌規劃、科學開發、有序轉化、優化輸配、多能協同、生態低碳,推進一體化平臺建設,把該區域打造成中國能源安全保障核心基地、國際領先煤炭綠色開發轉化示範基地和資源性地區綜合改革試驗區。

  一是把該地區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障核心基地,重點保障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煤炭、油氣和電力供應。採取“以水定産”、“以環境承載力定産”,控制煤炭總量。2020年,煤炭控制在12億噸,調出量8 .6億噸。2030年,煤炭控制在14億噸,調出量9億噸。推進煤電基地建設,提供優質電力,2020年,煤電裝機控制在4600萬千瓦,外送3700萬千瓦。2030年,煤電裝機控制在6500萬千瓦,外送5000萬千瓦。開發其他能源,實現能源多樣化,2020年石油産量達到1300萬噸,天然氣産量達到550億立方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800萬千瓦。

  二是成為國際領先的煤炭綠色開發轉化示範基地,建成國際領先煤發電、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煤制烯烴、煤制甲烷等現代先進煤轉化産業集群。為此,要全面提升煤炭科學産能,2020年實現煤炭科學産能10 .8億噸,佔比達到90%,2030年進一步提高到95%。加強煤炭清潔轉化,2020年轉化煤炭3 .4億噸,煤化工産能達到4500萬噸,2030年,轉化煤炭升至5億噸,煤化工産能達到7500萬噸。

  三是成為資源型地區綜合改革試驗區,通過積極探討跨區域、多能源、多領域超大型能源基地發展的新模式、新體制、新機制,有效解決能源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全國能源改革和發展積累經驗。到2017年,基本遏制能源開發中的突出矛盾,産業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顯著進展。2020年,基本建立支撐區域能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建立我國能源中長期政策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