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煤炭價格跌至近十年來谷底 煤企八仙過海謀求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1-01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慧敏  責任編輯:吳起龍

  煤炭價格一跌再跌,煤企“八仙過海”謀轉型。

  煤企轉型不易 神華並非成功樣本

  轉型還是不轉,這是個問題;如何轉,轉向哪?更是個問題。2015年包括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這是眾多煤炭企業最大的糾結,仍未破題。

  近年多個煤企的轉型嘗試,記者發現,所謂的轉型大多是圍繞主業做産業鏈的延伸,如電力、煤化工、建材、鋁業等等。實際上,轉型的多元化道路並不僅於此,煤企對於物流、行銷、現代服務、建築、有色金屬乃至裝備製造亦有涉足,甚至有的煤企已張開臂膀去試著擁抱網際網路。

  然而,現實殘酷,煤企轉型聽上去很美,走起來卻異常艱難。嚴格來説,煤企轉型至今尚未找到成熟思路與成功經驗。

  行業龍頭 中國神華 的煤電油運一體發展雖然較為典型,但由於神華的很多先天優勢其他煤企並不具備,業內人士認為很難説神華是轉型成功的樣本。而且,據媒體報道,神華提出以煤炭清潔化為核心的轉型戰略,也陷入清潔煤炭前景不被看好、又不可能全面轉向新能源的兩難處境。

  謀求轉型各有辦法

  2015年以來,國內煤炭經濟運作形勢更加嚴峻,在需求下滑和産能過剩雙重影響下,煤炭價格跌至近十年來的谷底。而在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環保持續加壓,以及國內對於煤炭需求的進一步減弱的背景下,謀求轉型發展都是煤企不得不正視的緊迫課題。

  早在“十二五”規劃當中,煤炭行業就已提出煤企未來發展將是煤電油運為一體的大型能源集團,這可以算成一種綜合發展或者轉型的願景。

  能夠實現煤電油運一體化的能源企業,除神華之外別無分號。截至目前,神華已成為以煤為基礎,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與煤化工為一體,産運銷一條龍經營的特大型能源企業,是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經銷商。

  然而,其他煤炭企業的一體化轉型卻並沒有神華那樣順風順水。

  “國家曾經提出要重點走煤電聯營的路子,開設電廠的項目多以煤礦為主導批建,很多煤電一體的嘗試,夭折在經營者對市場的短視。”一位上市公司高管表示,但在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當中,因煤炭較電廠有更快更高的利潤,很多建有電廠的煤炭企業紛紛把電力項目轉讓出去,以盤活資金去買更多的煤炭資源。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有關人士表示,煤炭行情變差,當年大把花錢拿來的煤炭資源成了夾生飯,不論是吃下去,還是吐出來,企業都是“如鯁在喉”。

  或主動或被動,煤炭企業謀求轉型各有思路,但哪條路更能長效尚未可知。梳理幾家涉煤企業發現,他們在轉型之路上已經邁開了步伐。

  寶泰隆 2015年通過技術引進投資100噸/年石墨烯工業化生産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1.8億元,預計年利潤總額2.54億元。分析師表示,從傳統煤焦化到新材料轉型的預期強烈,公司市值空間可觀。

  開灤股份 提出了要全面落實“以煤為基、以焦為輔、以化為主”的發展戰略,穩步推進了聚甲醛、己二酸、甲醇燃料、焦油加工等煤化工項目的建設進度,深化公司産業結構調整,加快向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延伸的步伐。

  兗州煤業 則著力打造“管理網格化、業務精細化、運作歸口化”的大物流貿易格局,將兗煤行銷分成煤炭行銷、貿易業務、物流倉儲三大板塊。

  而在“網際網路+”的大風下,不少煤企也開始嘗試擁抱網際網路。

  山煤國際 2015年年初即表示要“快速搭建煤炭貿易電商平臺”。4月1日,兗州煤業煤炭行銷效益數學模型正式上線運作。4月底, 安源煤業 旗下的江西省煤炭交易中心推出“煤炭交易及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成為首家專業化煤炭電商平臺,5月20日,天津市濱海新區貫成商貿有限公司委託受託焦炭業務正式上線。

  “黃金十年”帶來的雄厚資本,導致了更多非理性的兼併重組和盲目的多元化發展,這些曾被穿上“轉型”外衣的大動作,至今難以消化,拖累主業令企業嘗到苦果。

  比較典型的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以下簡稱“河南能化集團”)。2008年12月,河南能化集團的前身河南煤化集團,係由永煤集團、焦煤集團、鶴煤集團、中原大化集團、河南煤氣集團等5家企業戰略重組,成為一家集煤炭、化工、有色金屬、裝備製造、物流貿易、建築礦建、現代服務業等産業相關多元發展的國有獨資公司。在向物流、建築、服務業等産業轉移的同時,向化工、有色金屬等上下游拓展産業鏈。

  而到了2013年,媒體已經開始探討其陷入虧損泥淖不能自拔的狀況。

  據報道,到2013年,河南省重點煤業集團非煤板塊中除物流貿易板塊略有盈餘外,其他的如化工、有色等板塊都是虧損大戶,嚴重拖累了煤炭主業。

  河南能化集團當時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甲醇生産企業、國內最大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産基地、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産基地。不過,直到2015年,甲醇市場仍處於跌跌不休的狀態。

  有業內人士表示,多數煤炭企業發展了龐大的低效的物流貿易業務。但貿易業務的毛利率大多只有1%左右,凈利潤更加微乎其微。而近年來受政策支援的風能、光伏、核電等新能源領域,煤炭企業卻很少涉足。

  “煤炭企業的轉型不是茫然無措、有心無力,就是左衝右突、盲人摸象,抑或是嘗試摸索、步履維艱。”前述上市公司高管如是描述。

  神華轉型戰略陷兩難處境

  “嚴格意義上講,現在不存在特別成熟的思路或者經驗。”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告訴記者,儘管偶有亮點,但應為個性而無共性,並不具備普遍意義。

  霍煤集團即為轉型的亮點。該集團找到一條用煤礦廢棄的低熱值煤和煤矸石發電,用低成本電煉鋁,再用鋁製成鋁製品的新路,實現了倍增效益。

  “即便是行業龍頭神華,也非成功樣本。”邢雷表示,神華煤電油運一體發展的較為典型,但神華的很多先天條件以及資源配置,是其他煤炭企業不具備的,因此很難説是成功經驗。

  雖然在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行業領袖神華圍繞轉型動作不斷,但是業內並不看好其未來前景。

  據《北京商報》報道,神華發佈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銷售、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而煤炭業務持續萎縮,發電收益佔比首次超過煤炭。面對行業寒冬,雖然神華已經提出以煤炭清潔化為核心的“建設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供應商”轉型戰略,但卻面臨著清潔煤炭前景不被看好、又不可能全面轉向新能源的兩難處境。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神華把自己定位成清潔能源供應商是有問題的,神華的清潔能源並不是光伏、風電等沒有環境污染的能源,而是將煤炭清潔化。煤炭作為一個傳統能源,本身是不清潔的,雖然清潔化是煤炭未來的發展趨勢,短期內很難有大的扭轉。

  “清潔煤炭短期內不僅僅不會給神華帶來業績的提升,還有可能進一步增加投資成本、影響企業現金流。”一家新能源公司負責人表示,神華目前強調的綠色開採、超低排放發電機組、煤化工這些清潔煤炭措施都需要鉅額的資金投入。

  邢雷認為,神華作為煤炭巨頭,不可能像一般的中小煤炭企業,完全投入到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領域,畢竟它的礦産、鐵路、港口、發電都是以煤為中心,貿然進入新能源領域,風險太大,而且沒有優勢。

  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是神華的願望,但在神華2015半年報中並沒有看到有關風電、太陽能發電相關的具體數據披露。目前神華雖然有一些風電項目,但是在整體的發電佔比中還非常低。

  在林伯強看來,目前神華轉型面臨著兩難,一方面作為一個能源企業,神華不可能全面轉向新能源,既不佔市場先機,也沒有技術優勢,貿然進入風險很大;另一方面,神華的清潔能源供應商戰略困難重重,短期內對業績難有提升。

  轉型不易且慢動手

  儘管轉型升級講了很多年,煤炭企業也發展了許多的非煤業務,但這些業務多數並沒有給企業帶來相應的回報,而是始終依靠煤炭業務帶來的利潤在補貼。在煤炭業務陷入虧損之後,非煤業務發展也會更加艱難。

  “煤炭企業轉型是很困難的,作為基礎性能源企業,不可能完全轉型成其他行業企業。”邢雷表示。

  目前煤電油運多方面發展也面臨較多政策性困難,而在較為困難的資金條件下,其轉型更加困難。如發展電力成本較高,且政策門檻不低,發展煤制油等現代煤化工,又面臨環境資金等條件的制約,發展運輸則面臨著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制約。

  邢雷認為,企業不應盲目轉型,目前很多行業産能都已過剩,或技術、環境、政策、資金等方面制約較大,如果盲目轉型,很可能帶來新的負擔。如果條件確實較好,市場前景較為明朗,資金較為充裕,技術比較成熟,那麼可以選擇適當的方向集中精力發展,但切勿求大、求全。

  這種觀點得到前述上市公司高管的認同,“煤炭企業發展只能依賴於煤炭,脫離煤炭主業,轉向一個並不了解,並不熟悉的行業,其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除非有絕對把握,煤炭企業絕不能盲目轉向一個不熟悉,不了解,前景不明朗的行業。”該高管表示,企業發展非煤産業,應立足於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審慎發展。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潔凈煤技術委員會委員,神華煤制油化工公司北京研究院原副院長杜銘華就曾發出提醒,對技術路線和産品方向的轉型要慎重選擇。比如,煤制氣和煤制油、煤制烯烴是有差別的,同樣的發熱量,煤制氣價格只有油價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對這種技術經濟效益不是很好,市場容量有限、競爭激烈,或者産能已經過剩的産業,企業需要慎重考慮。

  諸多專業人士認為,煤企轉型,必須十分謹慎,一定要根據自身特點和能力,選準轉型方向,一定要做好市場需求、技術儲備、人才培養、銷售網路等方面的準備工作,絕不可盲目轉型,以免轉型不成反拖累主業,造成更大的困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