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新電改有望擇機公佈 或釋放千億售電利潤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1-15 05:31:1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龍金光 劉晏如  責任編輯:張少雷

  電力改革近期“破繭欲出”。在“管住中間,放開兩端”的整體思路下,售電側與發電側的市場化是最具魅力的方向。其中,配售電業務的放開成為備受關注的亮點,包括高新産業區、發電企業、公共服務行業公司、分佈式電源用戶、社會資本成立的獨立售電企業等五類主體有望獲得售電牌照,分羹萬億級別的市場。

  亮點一

  電力改革“第三次跨越”呼之欲出

  據14日的《經濟參考報》報道,《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電改方案”)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有望擇機公佈。南方日報記者向南方電網有關人士求證上述資訊,表示目前尚沒有更詳細的資訊發佈。

  目前,“輸電、配電、售電”三個環節均由電網企業專營。據悉,新電改將打破這種專營,電網企業負責“輸配環節”,並按照“成本加成”的方式來制定“輸配電價”。

  售電側市場開放是電力改革中的最大亮點。未來售電側市場將放開,更多的主體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改革配電業務,進入到售電側市場中。譬如,高新産業區、發電企業、公共服務行業公司、分佈式電源用戶、社會資本成立的獨立售電企業等五類主體有望獲得售電牌照。

  銀河證劵電力分析師鄒序元對南方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從市場容量看,我國全年用電量約為5.5萬億千瓦時。如果按照每度電0.02元/千瓦時的盈利水準來假設,售電側的市場利潤體量將達到1100億。千億利潤市場的開啟將吸引潛在進入者蜂涌而至。

  相比售電側的市場開放,競價上網則是發電側的最大變化,企業的邊際成本優勢將充分顯現。鄒序元表示,雖然預計初始參與競價的比例不大,影響有限,但是方向是引入競爭。他認為“競價上網”將遵循樸素的經濟學原理,供需理論和邊際成本理論。電力供大於求的時期,上網電價下降,反之上升。發電企業間的報價、競爭取決於各自的邊際成本。在産品與服務內容高度同質化的情景下,成本控制是核心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我國對水電上網電價實行“一廠一價”、“一站一批”的定價方法,即根據每個水電站的成本核定水電上網價格,生態補償和環境保護並沒有納入成本考慮,造成水電價格普遍低於火電價格。雖然由於水電作為清潔能源的特性促使國家大力鼓勵投資水電項目,但是水電價格偏低所導致的效益偏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隨著電力體制的改革推進,水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將得到完善,水電、火電將同競價。

  中國電力改革已經完成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兩次跨越:第一次是1980年代的集資辦電和還本付息電價政策;第二次是2002年5號文的實施,核心是廠網分開加標桿電價制度。第三次跨越,試圖推進全面市場化取向的電價制度改革。

  亮點二

  將促進電價水準整體下降

  按照新一輪電改積極穩妥、分步有序推進的原則,作為最關鍵一環的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將擴圍,售電側改革等部分重大改革事項則先進行試點再全面推開。業內人士認為,改革後全社會平均電價或將先降後升,城鄉居民領域將是改革最大“硬骨頭”。

  據悉,在2015年1月1日,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已經在深圳正式啟動,電網企業的總收入以“准許收入=准許成本准許收益稅金”的方式核定,這意味著其依靠售電差價獲得收益的模式將被打破,轉而依靠過網費。內蒙古電網則成為全國第二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驗田。元旦前,國家發改委批准並要求其儘快拿出具體方案上報。

  電價改革長期將帶來電價水準的下降趨勢。申銀萬國發佈的一份報告認為,從國際改革經驗來看,改革將促進整體電力價格水準的下降。英、法、日等國電改後十年左右,電價水準都下降了20%以上。我國本次電改改變了電網“差價收入”的盈利模式,在發、售電兩側引入市場化機制,將有利於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改善下游全産業鏈盈利水準。建議關注對電價敏感度較高的高耗能行業:

  具體而言,水泥行業有望在未來電價下降過程中受益。水泥行業用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4%左右,水泥行業高耗電特性有望在未來電價下降過程中受益。綜合考慮餘熱發電和不含餘熱發電兩種情況下,每噸水泥耗電費用約43元,佔每噸水泥生産總成本的22%左右。假設電價每下降0.01元/千瓦時,含餘熱發電和不含餘熱發電的每噸水泥成本分別下降0.6元、0.9元。則整個水泥行業(餘熱發電比例為50%)可節省成本支出約17.5億元。電解鋁行業最為受益,直購電大戶受益明顯。以行業每噸鋁平均耗電13500度計算,假設電價每下調0.1元/度,則每噸鋁成本將下降約10%,可令每噸鋁從虧損變為盈利400元/噸左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