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專家談供暖費堅挺:不能全怪政府 治霾需用天然氣

  • 發佈時間:2014-11-05 10:4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導讀】煤價持續下跌,供暖費卻挺而不降,民眾期盼價格“能上能下”。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價格公平、資訊透明,才能讓百姓“心暖”。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價格有漲有跌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物價漲跌變動也是市場經濟活力的一種體現。當某樣消費品價格只漲不跌時,其連帶引發的問題,值得相關部門重視。

  眼下我國北方地區,已經到了陸續供暖的時候,作為供暖主要燃料的煤炭價格今年以來出現了大幅的下跌,與2008年的價格頂峰相比,幾乎跌去了70%還多,但是供暖費卻沒有出現下降,老百姓對煤價跌而採暖費保持堅挺的質疑一直沒有平息。

  煤價降了,供暖價格該不該降?降或不降,到底由誰來定?合理依據是什麼?……種種疑問的背後,不只是人們對各自腰包的在意和呵護,還有作為社會一分子,大家對於自身權益的重視。再過兩天就立冬了,天氣越來越冷,供暖時間不能耽誤,但是讓百姓暖了身子,還得想辦法“暖心”,當務之急是走出供暖成本的“模糊地帶”,就算“不跌有理”也該多重視百姓呼聲,讓供暖費價格公平、資訊透明,消除廣大人民群眾的疑慮。

  內蒙古是我國的主要産煤地之一,近日,記者來到已經開始供暖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呼市煤炭市場了解到,供暖燃燒用的主要是熱值4500大卡——5500大卡的煤炭,2008年煤炭價格到達歷史最高價,之後就一路下跌,到今年已經跌去了70%以上,4500大卡煤碳的到貨價從2008年的每噸600元左右跌到現在的180元左右,而5000大卡的煤炭到貨價從650元上下,降到220元附近。在今年9月初,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下發了關於做好供暖價格有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開展供熱企業成本監審工作,對由於煤價下降,供暖企業有降價空間的,要降低供熱價格。但是記者了解到,目前當地已經開始供熱,但採暖費並沒有下降,許多市民也對此表示質疑:

  市民:因為你市場經濟隨市場價格走,沒鬧價呢,你成本低就講價了。

  市民:你漲價時候的理由是沒價漲了,煤價降了,你成本應該低了,那為啥你現在還這麼大的暖氣費呢?

  市民:一年好幾千塊錢,應該往下跌一點,下降一點。

  呼和浩特市發改委新聞發言人王傑介紹,自治區下發的文件中要求,煤炭價格下降,致使供暖企業成本下降,並出現了一定盈利,可以降價,而呼和浩特在9月底對供熱企業進行了成本監審,結果顯示供熱企業處在虧損狀態,所以採暖費沒有下降空間:

  王傑:在2008年的時候我們的供熱面積只有4700多萬平米,燃煤供熱佔了一個大頭。截止2013年底的話我們供熱面積達到了9千多萬平米,9千多萬平米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裡頭三者的比例是燃煤的下降了18%,但燃氣上升了10%,這個燃氣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在某種程度上,加起來攤平的話,燃氣把燃煤拉高,就是我們測算今年供熱成本14塊3毛7分,我們2008年調整的供熱價格是4塊08分。這樣的話,我們這個4塊3比4塊8還要高出應該是不到3毛錢吧。這樣的話這個價格也就是我們現在供熱成本仍然比我們調整供熱價格還高,還高一層。

  煤熱聯動機制為何“只管漲,不管跌”?冬季供暖,如何做到讓百姓“暖身又暖心”?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先請您確認一點,我們的供暖行業算不算天然壟斷行業?

  韓曉平:可以説是天然壟斷,但是它確實是一種壟斷的,但是這個壟斷是由於供暖形勢決定的。因為我們要通過熱力管網向千家萬戶來供暖,所以你也不可能在同時設計好幾個管道。另外你也可以採取別的辦法,比如在呼和浩特利用天然氣的話,如果採暖並不合適的話,你可以用天然氣來直接採暖。我想這個事情也不完全是,我剛才也聽了這樣,也不能完全怪政府,因為我們現在在治理霧霾,進行能源結構的轉型,轉型的過程中,要使用更多的清潔能源像天然氣。但是天然氣這個採暖費用大幅度上升,因為天然氣非常的貴,所以就造成了天然氣這一部分實際上還沒有辦法消納,同時煤價雖然下跌了,但是煤價下跌之後所産生的利潤空間又沒有彌補能源轉型所帶來這種壓力,所以我想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給地方政府添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經濟之聲: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資訊沒有透明,實際上作為工業企業來講,做的兩件事,第一件事,煤價降了,第二件事,就是它把一部分的煤變成天然氣。而這部分的成本沒有向廣大社會進行公告,所以才産生了社會上很大的質疑,您認同嗎?

  韓曉平:我同意,實際上我們知道在北京,北京天然氣採暖現在每平方米30塊錢,如果用煤採暖,除了熱電廠的採暖大概原來是34%,那麼郊區大概19%。但是現在我們這個為了治理霧霾,我們現在要把所有的供暖全部要改成天然氣,但是我們天然氣的價格還在不斷的上漲,政府30塊錢還不夠,還要增加大概8塊錢額外的補貼,這樣就導致了政府像北京這樣一個城市是能夠背得起的。那麼像呼和浩特這樣的城市,它沒有辦法背得起的,所以這樣就導致了一個,由於結構性的問題,採暖費用就不斷上漲,這個問題跟老百姓説,跟老百姓説最終要通過聽證會才能夠上漲。但是這個上漲實際上是非常困難,因為聽證會開起來之後大家意見會非常不一樣,所以就想在內部進行交叉消化,內部交叉消化就造成老百姓的不滿。

  經濟之聲: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用天然氣來替代煤炭這樣一個比例的問題,現在大概有多大的比率,用天然氣替代我們過去燃煤來供暖?

  韓曉平:替代燃煤供暖各個城市不一樣,剛才呼和浩特已經講了它們已經是煤炭只有70%幾了,那麼其他的大概在20%-30%已經逐漸轉換成清潔能源了,但是這個比例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多,因為現在確實我們的霧霾、我們的污染實在是太嚴重了,老百姓在腐敗之後最憎恨的就是霧霾問題,那麼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那麼能源結構的調整過程中,能源結構成本的上漲,也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但是我們所有的問題是發生在我們的結構上,因為我們集中採暖這種模式能源效率低的,而且能源成本非常高的,所以當天然氣轉型之後應該更多的發展分戶式的採暖。

  經濟之聲:您又談到一個更深層面,從採暖模式來看,咱們先從這一次市場質疑比較多的,關於煤價和熱價聯動的關係來看,現在從能源結構轉型角度來講、從治理霧霾角度來講,環保的成本確實需要全社會需要每個老百姓都要付出一點,都來承擔,當然是可以認可的,但是目前來講如果把一個燃煤的供暖的鍋爐改成燃氣的話,這個改造的費用也不小吧。

  韓曉平:對,這個投入是很大的,我們現在一般的辦法是原來燃煤鍋爐換掉,換一個燃氣鍋爐。但是這樣能源利用效率也確實不是很高,而且資源也是一種浪費,最好的辦法是分佈式能源熱電聯産,那麼先發電,餘熱來進行供熱,但是這樣的投資就相對比較大,所以包括在改革的過程中你的熱力管網還要進一步的改造。那麼如果不改造的話,你的熱力效率太低的話,成本就很難接受。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分戶式計量這些年很多人都在説發展分戶式計量,現在要推動也非常困難,因為確實民眾也不太配合,不願意讓你家裏裝這個東西。所以導致了工作也非常的延緩,整體來説由於一系列的問題,因為以前燒煤很便宜,大家都掩沒了這樣一個問題了,那麼現在當這個問題調整了,能源費用上漲了,那麼這些費用都暴露出來了。

  經濟之聲:現在問題是燒煤價格更便宜的時候,大家認為供暖價格應該降價,而這個時候,咱們就有能源結構的轉型,實際上是對於發熱企業成本大家很模糊,很不清晰,怎麼能夠讓它們的企業、它們的成本、它們的運營效率,讓全社會能夠看得到呢?

  韓曉平:其實也是比較難,因為這裡有很多專業知識在裏頭,他把這些數字公佈出來我們一般老百姓也很難看得懂,最好的辦法還是請一些專家,比如説大學的教授,比如説退休的一些老的專家,共同組織一個機構然後對它的成本進行一些核定,同時對他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現在我們在基於原來傳統的大管網的情況進行能源結構轉型,能源成本確實是消費者沒有辦法承受的。

  經濟之聲:最後説一下,煤價,2005年國家出臺過關於煤熱價格聯動的指導意見,這個文件是不是慢慢取消作用,因為開始進行能源結構轉型了?

  韓曉平:這個煤電聯動很早就出來了,但是實際上我們老百姓雖然講你漲價的時候你給我們漲價,但是你要知道漲價的時候熱價上漲也很難到位,因為每一次要漲熱價的時候要開聽證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我們幾次最終達不到,實際上一直在虧損狀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