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發展核電預期升溫 能源局回應:重啟無時間表
- 發佈時間:2016-03-07 07:50: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圍繞內陸核電的博弈再度燃起。湖南等代表團再次提交建議,呼籲2016年啟動內陸核電建設。
實際上,近期關於內陸核電“‘十三五’解凍”的預期不斷升溫。
“現在對於內陸核電有一些爭論,我們還在繼續論證,要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在安全絕對保證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向國務院提出重啟的建議,但我要澄清的是,目前並沒有時間表這一説法。”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兩會期間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沿海核電廠址足以保證“十三五”核電發展目標的實現。
據他透露,安全發展核電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主攻方向之一,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目前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經核準了四台示範性機組,今年將很快核準至少兩台CAP1400機組。而且未來核電“走出去”絕對是重頭戲,一個核電機組走出去,相當於出口30萬輛汽車,有關部門在自主智慧財産權核電技術研發和管理方面將進一步加大力度。
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中國核電建設一度陷入低潮。
2012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十二五”期間只在沿海安排建設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
這讓眾多省份的核電規劃擱淺,2008年就獲發改委批准開展前期工作的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澤、湖北大畈三個內陸核電項目更是“受傷”。數據顯示,桃花江核電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超過43億元,而彭澤核電項目、大畈項目的投入資金也均已達到34億元左右。
圍繞內陸核電的爭議從未止息。就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2月24日晚,湖南桃江縣境內發生ML3.2級地震,讓有中國“內陸第一核電站”之稱的桃花江核電站再被推上風口浪尖。反對者陣營中頗具影響力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3月2日發表了《長江流域建核電站要慎重》的文章,進一步質疑內陸核電安全性。
即便如此,各大核電企業和地方積極籌備內陸核電的行動還在繼續。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去年9月,全國已有十余個省區對內陸核電有所佈局,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的廠址有31個。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湖南、湖北、江西等代表團都提交了儘快重啟內陸核電項目的議案。
今年湖南代表團部分代表聯名遞交的《關於“十三五”初啟動內陸核電建設的建議》稱,核電是清潔能源,目前全世界運作的核電機組一半以上都建在內陸,內陸核電的技術是成熟的、安全可靠的。桃花江核電項目各項準備工作均領先於其他內陸核電項目,完全具備開工建設條件。
據了解,去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就委託中國工程院、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對中國內陸核電站廠址進行調研,以論證安全性上是否符合開工建設的條件,調研報告已經上報,目前尚無定論。
“中央對於內陸核電重啟的要求是繼續論證,並沒有説要在什麼時期開工建設。”努爾·白克力表示,目前為止國內運營的核電機組只有28台,裝機容量僅為2830萬千瓦,佔全國電力總裝機量2%左右,發電量約佔全國的3%,遠遠低於核電在全球電力供應中的比例,例如美國超過了30%,而法國則更高,達到70%。即使按2020年的目標,在整個電力裝機規模中佔比也很小,所以我國沿海發展核電空間很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分析稱,在考慮經濟新常態的情況下,目前我國核電發展的規模還太小,需要在未來15年中堅持規模化發展,新增70至100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使其在電力供應中佔據相當的比例才能有效支撐我國減排目標的實現。
與此同時,隨著華龍一號、CAP1400等三代核電技術在示範項目中不斷完善,“走出去”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孫勤表示,現在世界上有核能、正在發展核能和需要發展核能的國家有70多個,在“一帶一路”上有40多個。預計到2030年,“一帶一路”上核電機組將會達到近100台,而“華龍一號”有望佔到20%至30%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