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非常規能源 > 正文

字號:  

中國核電練好"內功"往外走 設備國産率超八成

  • 發佈時間:2016-01-11 07: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佳霖  責任編輯:吳起龍

  2015年12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已列入國家相關規劃、具備建設條件的廣西防城港紅沙核電二期工程“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範機組等項目予以核準。

  自2015年5月7日“華龍一號”首堆在福建福清開工建設至今,“華龍一號”代表我國核電技術已落地海外,先後被英國和阿根廷市場接受。核電技術由此成為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新名片,並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而享譽全球。

  作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之後又一個具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我國核電技術先進性體現在哪?核電安全性究竟進展怎樣?核能利用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如何開展?“一帶一路”戰略如何助力核電企業走出去?2015年12月,記者跟隨“中央外宣媒體走進中國核電企業”採訪團走進北京、福建福清、上海、廣西防城港等地核電企業,近距離尋找答案。

  核電設備國産率達86.42%

  “你看,現在內筒體已經上升到15米的高度,預計2017年7月8日整個內筒體封頂。”2015年12月9日,在中核福清核電站,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副經理陳國才指著遠處被腳手架緊密包裹的巨型圓柱體向記者介紹。

  陳國才所介紹的那個直徑約50米的巨大圓柱體,正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5號機組。“5號機組由內外兩層構成,內筒體高69米、外筒體高73米,目前進展順利。2015年12月22日,‘華龍一號’第二台機組——福清核電6號機組核島底板澆築第一罐混凝土,標誌著機組正式開工建設。”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利根説。

  中國核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樺介紹,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已批建的核電機組有6座,其中,1至4號機組採用二代改進型成熟技術,5至6號機組被列為“華龍一號”技術示範工程。預計1至4號機組將於2017年完成建設,5號機組力爭2020年實現投産。“6台機組全部建成後,年發電總量將超過500億千瓦時,年産值200多億元人民幣。”

  尤為自豪的是,福清核電5號、6號機組設備供應採取自主設計、按部件採購的方式進行。目前,“華龍一號”國産化率已達86.42%,設計技術、軟體實現自主化,大大改變了我國核電過去被進口“卡脖子”的狀況。“‘華龍一號’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産權,共獲得743件專利和104項軟體著作權。”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介紹,“‘華龍一號’研發涉及70多個專業,有上千名各地設計人員同步參與,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協同開展設計,利用網際網路和圖像數據同步重建技術,搭建起了三維綜合設計平臺。”

  在北京“華龍一號”設計驗證中心現場,記者看到主屏上不斷有寫滿代碼的對話方塊彈出。“這是我們設計人員在同步參數,每一次參數的修改和同步,都會引起核電機組的連鎖反應,包括組件的更換、組件介面的改變、安全系統的配合等,負責不同設計環節的人員,會通過監控電子屏,在同一個模型平臺上實時作出配合修正。”邢繼説,過去核電建設期需要處理上萬起因各專業設計配合不當而發生的碰撞問題,因此可能會造成返工和工期延誤。“華龍一號”在採用三維綜合設計平臺後,有效避免了這一問題。

  據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介紹,自1982年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落戶浙江海鹽以來,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已有運作核電機組27台,裝機容量2550萬千瓦,另有3台機組正在並網調試,30台機組運作後,總裝機容量可達2830萬千瓦。截至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在建核電機組24台,裝機容量2636萬千瓦,在建規模世界第一。

  目前,除了“華龍一號”,我國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CAP1400在安全性、經濟性、環境友好性等方面在世界也處於領先地位,並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和出口權。“CAP1400採用完全非能動的設計理念,每堆年發生嚴重堆芯損壞事件的概率低於百萬分之一,每堆年發生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事件的概率低於千萬分之一。”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説。

  在防城港核電基地現場,防城港核電公司總經理陳健介紹,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已經實現並網發電,將於近期實現商運。“廣西防城港核電廠是我國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及北部灣經濟區首座核電廠,不僅填補了廣西無核電項目的空白,而且可以有效地拉動廣西投資增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陳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測算,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投運後,可帶動全社會相關行業總産出增長約778億元。建成後每年可為北部灣經濟區提供150億千瓦時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48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8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9萬噸,環保效益相當於新增了3.25萬公頃森林,對治理大氣污染、實現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保護生態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五道防線確保核電安全

  根據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將比現在增長20%以上。今後幾十年,世界核電發展主要在亞洲,而亞洲核電主要看中國,中國新增核電機組數量將佔全球新增數量的一半左右。2006年以來,我國核電發展進入規模化、批量化發展的新階段。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核電發電量增長32.4%,全年核電發電量有望進入全球前三。

  在世界核電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的發生帶給一些國家和民眾對核電的疑慮,短期內仍難徹底消除。“華龍一號”在設計上做了哪些改進?是否達到最高安全標準?核電站安全嗎?我國核電參與國際競爭有哪些優勢?記者提出了重重疑問。

  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表示,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核電大國,正在向核電強國邁進。我們需要不斷營造核能發展的良好環境,不斷增強全社會對核電作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的認識,弄清核電發展對於優化能源結構,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性,明白核電發展安全是有保障的,提升公眾對核能事業發展的信心。

  據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一司副司長趙永康介紹,我國核電各類設施安全受控,未發生影響環境或者公眾健康的核事故和輻射事故,隱患整改成效明顯,整體安全水準處於良好狀態。“核電廠流出物監測結果表明,我國運作核電廠流出物排放均低於國家規定的控制值。核電廠輻射環境監測結果同時表明,各運作核電廠週邊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在當地天然本底水準漲落範圍內。”

  “目前中國在運核電站均採用二代以上技術,本身安全性較好。特別是福島核事故後,我國進行了全面安全性改良,按照‘縱深防禦’概念,核電廠設置五道防線,包括燃料芯塊、燃料包殼管、反應堆壓力容器、反應堆安全殼、場外應急響應。”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副主任姚斌説。

  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介紹,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三代核電機組以美國西屋公司第三代非能動先進壓水堆AP1000與歐洲先進壓水堆EPR為代表。而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與之相比毫不遜色,甚至很多方面更有優越性。“安全性是核電站的生命線。‘華龍一號’採用‘177組燃料組件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統’和‘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措施’,結合了AP1000與EPR在內的先進核電技術,充分考慮了福島核事故後國內外的經驗反饋,不僅能夠抵禦大飛機撞擊,還能承受多種自然災害疊加産生的後果。”

  據了解,我國CAP1400的研發突破了鋼制安全殼、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大鍛件、主管道、核級鋯材、焊接材料、遮罩電機主泵、爆破閥、安注箱、堆芯補水箱、餘熱排出熱交換器、常規島TG設備等關鍵設備和材料設計製造技術,完成了技術、裝備、工藝、流程、品質、管理乃至核安全文化等各個環節和層面的全面提升。

  目前,位於山東榮成的CAP1400示範工程在設計、項目評審、項目取證、主設備採購、施工準備等方面均已具備核準開工條件,正在進行項目核準評審工作。“核電和原子彈雖然都以鈾—235或钚—239為燃料,但天壤之別的含量,決定了核電站不可能發生核爆。”鄭明光説。

  “一帶一路”助力核電走更遠

  2015年10月21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在倫敦正式簽訂英國新建核電項目投資協議,由中廣核牽頭的中國企業與法國電力共同投資興建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和布拉德韋爾B兩大後續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採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這意味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將首次進入西方發達國家。“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則是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項目的參考電站。”防城港核電公司董事長胡文泉透露。中廣核2015年已先後獲得英國、羅馬尼亞、馬來西亞等地核電大單,項目涉及投資、工程建設、運營與核電技術等方面。此外,泰國、印度、肯亞、南非等多個國家均對“華龍一號”産生了強烈興趣。

  在我國“一帶一路”的戰略中,核電和高鐵一樣,具有核心技術門檻高、初始投資高、行業壁壘高和行業牌照稀缺等特徵,都是國家重點支援的戰略性産業。當前,中國核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正從過去的“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轉變,通過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先進核電技術輸出,帶動工程、設備、材料、技術服務以及技術標準的“走出去”,而不僅僅是滿足於此前的工程分包、設備供應和提供資金。

  事實上,早在1986年,中國就進入全球核技術輸出國家行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分別於1991年、2005年向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項目提供兩台3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沿線成為中國核電出口的重要陣地。“核能對於一個國家不僅僅是能源,還代表綜合國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近40個國家準備發展核電,如果中國能夠獲得其中20%的市場,就相當於拿到了高達30台核電機組的市場。而且核電出口不僅涉及技術本身,還涉及設備製造、燃料供應、人員培訓、技術服務等多個環節,核電出口可以帶動多個産業的發展與推廣。”錢智民説。

  研究顯示,每出口一台核電機組,需要8萬餘臺套設備,200余家企業參與製造和建設,可創造約15萬個就業機會,單臺機組投資約300億元。專家測算,如果我國能夠獲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的市場份額,即約30台海外市場機組,將直接産生近1萬億元産值,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

  截至目前,中核集團已累計向7個國家出口6台核電機組、5座微型反應堆、2個核研究設施及1座研究堆;目前正與英國、法國、埃及、羅馬尼亞等近20個國家商談核電及核工業産業鏈合作。

  據了解,國家核電則正致力於南非核電市場開發,CAP1400作為中國政府在南非的主推機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兩國政府間核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于2014年簽署,通過多次技術推介,CAP1400技術的安全性、經濟性優勢以及具體項目方案獲得了南非政府及專家團隊的高度評價。此外,在土耳其市場,國家核電和美國西屋公司于2014年11月與土方簽署了土耳其第三核電廠建設的排他性合作備忘錄。

  當下,隨著我國火電、核電、水電、光伏、風電等發電設備和輸配電裝備在海外市場捷報頻傳,“走出去”尋求産能國際合作將成為電力設備行業的新常態!

中國核電(60198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