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非常規能源 > 正文

字號:  

“十三五”臨近 內陸省份渴望開工核電動作頻頻

  • 發佈時間:2015-07-07 08:45: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隨著“十二五”接近尾聲,呼籲內陸核電儘快啟動的聲音逐日增強。

  湖北當地官方媒體近日報道,該省打算在“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間“爭取國家同意,儘快啟動咸寧核電建設”。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在不久前表示,江西瑞金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座商用第四代核電站,而且申請在2017年開工。

  據記者多方了解,國家發改委也在最近委託中國工程院對內陸核電站廠址進行了調研,論證在安全性上是否符合開工建設的條件。

  “我們希望內陸核電早一點啟動。”參與調研的中國工程院一位專家此前對本報記者説,中國現在建設內陸核電項目是有條件的。

  內陸省份核電動作頻頻

  湖北咸寧核電項目、湖南桃花江和江西彭澤這三大內陸核電項目,被外界普遍看作可能成為第一批啟動的內陸核電站。

  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湖南、湖北和江西都已提交了重啟內陸核電項目的提案和建議。而如果沒有受到2011年發生的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的影響,這3個省份以上核電項目可能已經開工。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目前10余個省已經計劃部署內陸核電,如廣東內陸地區、福建內陸地區以及四川、貴州、重慶、安徽、河南、吉林和黑龍江等省份。

  能源主管部門的官員今年頻頻調研核電項目。比如,根據福建當地媒體報道,5月7日至8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實地調研漳州核電項目時表示,國家能源局將全力支援漳州核電項目加快推進。漳州政府網顯示,1月20日,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也調研了漳州核電項目。

  地方政府也加緊進行關於內陸核電未來發展的相關工作。比如,貴州省發改委官網顯示,4月12日,貴州省“十三五”核電規劃專家組赴畢節市對核電小堆項目初選址進行踏勘調研。在調研期間,畢節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文啟表示:“畢節要發揮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積極大膽地謀劃佈局核電小堆項目”,“爭取將符合條件的選址優先在‘十三五’規劃中佈局核電小堆項目。”

  內陸省份欲用核電調結構

  為何內陸省份此時發展核電熱情高漲?能源需求和結構調整可能是主要原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名專家撰文指出,中國核電一直以來優先選擇沿海地區建設,但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多年的發展,客觀形勢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經濟比較發達”和“一次能源缺乏”不再是沿海地區的獨有特徵。在內陸省份,尤其是一些發展較快且一次能源短缺的省份建設核電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類似以上文章的表述,也多次出現在地方政府官員在談及核電時的會議講話當中。“我們真的需要核電。”廣東某市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説,“核電這麼好的能源,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利用?”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向本報記者分析,從現實方面來講,作為最安全和最清潔能源,核電有助於地方政府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能源安全的供應。與此同時,核電項目投資巨大,可以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2014年6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和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了節約、清潔、安全的能源戰略方針,確定了節能優先、綠色低碳、立足國內、創新驅動的能源發展戰略。在姜克雋看來,核電無疑是中國實現“節約、清潔、安全的能源戰略方針”的最佳選擇。

  近日,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明確了中國自己到2030年的減排目標。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機構此前估計,203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60億噸標煤左右。核電等清潔能源在保障中國能源需求的增長,以及優化能源結構方面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戰略項目有望拉動地方經濟

  有核電企業內部人士曾向本報記者分析,地方政府希望建設核電項目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核電站投資數額巨大,其産出效益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比如,投資千億的福建福清核電項目就是如此。該核電項目是在2008年中國保增長的背景下,中央推出擴大內需4萬億元計劃後進入實施的特大型重點工程,也是當時中國第一份落地的千億大單。

  本報記者2014年在廣東陽江核電站採訪時,當地政府官員如此介紹,2013年,陽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而帶動陽江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就是世界上最大在建核電站——廣東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

  在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採訪時,本報了解到,紅沿河核電站落戶紅沿河鎮之後,該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逐年顯著提高,其中2012年每人平均收入達15991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2.2%。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同時帶動了整個核電産業鏈2000多億元投資,為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近3萬個工作崗位。

  “我們國家目前是投資需求不足,應儘快把投資用於和環境改善相關的方面,而核電建設是改善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姜克雋説。

  4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核準福建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時認為,核準這一核電項目既是優化能源結構的必然選擇,也有利於鞏固和提升中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帶動有效投資,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穩定增長,推進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內陸沿海核電“無本質安全區別”

  對於核電的態度,擔憂者認為,一旦發生核事故對於整個國家將是致命的一擊。而與沿海核電相比,內陸核電則被認為更具危險性。

  “內陸核電和沿海核電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核電專家湯紫德對本報記者説,美國和法國大部分核電都在內陸,由此可知,發展內陸核電是安全的。

  法國電力公司中國區一位核電高級經理此前介紹,法國58台在運核電機組中,44台在內陸。公開資料顯示,世界上位於內陸濱河、濱湖的核電站佔投運核電站總數的一半。

  此外,國家核安全局在今年1月份發佈的《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核技術利用國家之一。目前中國在建的核電機組規模居世界首位。而正在運作的20多臺核電機組保持良好安全業績,從未發生二級及以上事件或事故,在建機組品質受控。

  中國核工業集團董事長孫勤在今年早些時候向媒體表示,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之後,中國對已經運作的核電站和在建的核電站都按照國際最嚴格的標準全部進行復查。復查以後,政府加強了監管,加強對標準規範的制定,加強了應急措施預案的提升。

  湯紫德表示,隨著核電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內陸核電更加安全。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對核泄漏的安全性比二代核電技術還要高得多。

  AP1000技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安全、最經濟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其最大的特點是,設計簡練,易於操作,可以充分利用諸多“非能動的安全體系”,進一步提高了核電站的安全性,同時也能顯著降低核電機組建設以及長期運營的成本。

  而本報記者不久前從國家電投旗下子公司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獲悉,AP1000依託項目4台機組(海陽和三門各2台)的核島關鍵設備國産化計劃任務目前已基本完成,海陽和三門AP1000項目竣工時間也得以加速。如果海陽和三門的AP1000項目能建成,對於中國重啟內陸核電將有極大的參考意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