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順豐再傳大裁員:入職半年內員工全將被裁

  • 發佈時間:2016-01-10 07: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順豐頻頻不順心。

  近期,順豐被內部員工爆出總部大裁員消息,並且稱這已經是繼供應鏈事業群(BusinessGroups,簡稱BG)、商業BG、倉配BG和國際事業部後的第五次裁員,入職不到半年的所有員工將全部裁掉,順豐一線也會涉及。

  時值轉型期的順豐,重新構架半年的五大事業群尚未穩定,也尚未從“嘿客”的泥潭中完全走出,如今又深陷“裁員風波”,並且有言論認為裁員範圍還將擴大。雖然順豐否認是裁員,解釋是基於業務考核後的末尾淘汰。但外界對此言論並不買賬,業界有分析認為可能是近幾年順豐商業鋪的面太大,在年末資金鏈出現了問題。

  但也有聲音認為,此次大規模的裁員或許是順豐在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做準備。

  順豐公共事務本部高級專員辜謙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也否認“裁員風波”:“這只是企業在年度經營管理上的一個動作而已,是對員工2015年度的業績考評。”據稱順豐年底的業績考評並不涉及一線員工,主要考評對像是二、三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崗位人員,據辜謙從順豐速運事業群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了解的情況,“員工超過20萬人的速運部門接受考評的員工數量是2萬人,其中考評不合格涉及調崗、降級或者離職的員工是101人。”並且辜謙告訴記者,2015年順豐員工的晉陞比例要高於2014年。

  頻頻裁員

  近期,多名順豐員工向快遞物流行業專家黃剛爆料順豐總部大裁員消息。2015年12月26日,快遞物流行業專家、北京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剛在其公司運營的微信公眾號“物流指聞”中披露了“順豐裁員”的消息,消息中還貼出順豐員工爆料內容和順豐公共事務部陳歡對該事件回復內容的微信截圖。

  消息曝出後順豐公共事務部陳歡出面表示:“順豐沒有裁員,是公司基於業務考核評估後的末尾淘汰,不涉及一線員工,主要是希望在公司快速發展中,提醒員工加強自我修煉,跟上企業變革的思想,跟上步伐。”

  雖然在“裁員”問題上雙方言辭有出入,但外界對順豐的回復似乎並不太買賬。有順豐一線女員工爆料“順豐怎麼可能裁員,他是逼你自動辭職”,而且從陳歡的回復中可以看出順豐確實在精簡人員。但是順豐似乎一直避諱“裁員”一詞。

  2014年順豐內部推行的“夥伴計劃”就被員工質疑是變相裁員。“夥伴計劃”就是由順豐劃分區域,然後由內部員工競標承包片區,員工中標之後與公司辦理離職成為加盟夥伴,跟隨者也需與公司辦理離職。在承包片區中標團隊只需沿用順豐的各項速運標準和獎懲制度,但需自負盈虧,員工的工資、破損件賠付、物料購置之類的都由中標者負責。在“夥伴計劃”中順豐對每個承包點有三個月的試運營期,如果不合格順豐可以直接“掃地出門”。此外,雖然參與“夥伴計劃”的員工可以再回到順豐重新辦理入職,但之前的工齡清零,且只能簽勞務派遣合同。

  另外,2015年3月,順豐優選公司內部員工曝“順豐優選將與嘿客合併,業務架構將進行調整,順豐優選或將裁員”。同年5月,線上平臺順豐優選與線下門店嘿客整合成立商業BG。近期據有些媒體了解順豐斥資10億試錯的嘿客部門裁員較嚴重,整個團隊都有動蕩。同年9月王衛出任順豐商業CEO,近期被曝出王衛認為順豐優選選品沒有聚焦高端,順豐優選或將縮減品類並且會進行裁員。

  順豐相關業務的整合、組織架構的變革,必然帶來內部人員的重組、選擇。2015年5月,順豐重新劃分業務板塊建立起的五大業務事業群浮出水面,分別為速運事業群、商業事業群(嘿客、優選)、供應鏈事業群(普運、冷運)、倉配物流事業群(電商、海淘)、金融服務事業群(順手付)。業務整合應該是2015年順豐供應鏈BG、商業BG、倉配BG和國際事業部裁員的原因之一。

  拓展太快資金鏈緊張?

  順豐在2015年年底的“裁員風波”,有業內人士分析可能是因為順豐版圖擴張太快導致資金鏈緊張問題。

  在2013年8月,一向聲稱不缺錢的順豐接受了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三家國資機構約24.5%的入股,投資額約為50億~100億元,用於業務擴張。

  “不差錢”的順豐融資後花起錢來更是大手筆。2014年順豐豪擲10億元在全國範圍內鋪設近3000家嘿客門店,但是由於客流量和下單量均不多,且房租、人員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模式不明的嘿客在持續虧損中。雖然順豐一直不願承認嘿客的失敗,但其官網域名“sfheike.com”現已無法訪問,近期一部分嘿客店也接到關店通知,一部分嘿客店升級為“順豐家”,整合順豐優選+順豐家+順豐金融+順豐快遞+便民服務為一體,佈局O2O社區大平臺,但順豐家的盈利能力也尚未得到驗證。

  2013年以來順豐一直在不斷跨界試水,豐富其新業務版圖,除了發展O2O業務,還涉足電商、金融、手機維修等多個領域。2014年順豐成立順豐海淘,正式涉水跨境進口電商;2015年聯合日本零售商,開設針對中國客戶的日貨電商網站;2015年順豐成立金融服務BG,打造金融服務平臺順銀金融;2015年順豐試水手機維修市場,推出“順維修”業務,提供“倉儲+配送+售後”為一體的一站式手機售後服務解決方案……

  2015年5月,嘿客與順豐優選合併成為商業BG,由順豐集團副總裁、順豐優選第二任CEO李東起負責。同年9月,李東起離開商業BG回總部擔任CMO,王衛親自出任順豐商業CEO。業內解讀李東起離開的主要原因是對順豐商業的商業模式持悲觀態度。在金融服務BG有順銀內部員工在“裁員風波”下表示,順銀在業務模式上還處於摸索階段,“公司2016年打算轉型To B模式”。

  除此,順豐最熟悉的速運業務也在“添磚加瓦”。2015年6月,為了對抗阿裏的菜鳥網路,順豐聯合申通、中通、韻達、 普洛斯,共同投資5億元人民幣創建深圳豐巢科技,在全國範圍佈局“豐巢”智慧快遞櫃平臺,其中順豐持股35%。2015年順豐再添一架自有全貨機,截至目前為順豐服務的全貨機達43架,其中23架為順豐自有。另外2015年順豐表示將在武漢周邊自建機場,打造貨運專業樞紐,目前已經邀請國內機場建設專家幫助選址。

  一方面是電商、金融等新興業務和傳統速運業務的發展需要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是新型業務大多盈利模式不明晰,從此次裁員波及的範圍來看,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是順豐資金鏈出現問題所致。

  但記者採訪的數名業內人士並不贊同順豐資金出現問題。 徐勇告訴記者:“順豐現在每天都在招人,也在辭退人,這次的‘裁員風波’不過是把員工離職事件放大了,是對順豐負面新聞的惡意炒作。”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順豐資金出現問題,那麼像嘿客這類在目前看不到未來的業務應該首當其衝被砍掉,但現狀卻並不是這樣。大環境不樂觀應該是此次順豐“裁員風波”的原因之一。

  在快遞行業資深人士趙小敏看來,順豐有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等的背書,不會存在資金問題;此次的“裁員風波”有可能是組織結構調整以後,企業的管理理念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地。“從王衛親自擔任商業和速運事業群CEO可以看出,新的管理理念推行的難度之大。”趙小敏告訴記者。

  連結

  順豐轉型新動作

  近日,有媒體披露消息,順豐嘿客將全面轉型,主推生鮮産品,每個店配1名店長和2名店員,通過微信等推廣順豐優選産品,首批推出100家店舖,之後各地將陸續升級和淘汰部分店舖。

  順豐嘿客作為社區 O2O的先行者,當初引來不少關注,但受限于店舖規模和操作模式,實際運轉中一直不溫不火。

  順豐嘿客最初被定義為“網購服務社區店”,可以提供快遞收發、虛擬購物、冷鏈物流、團購預售等多項功能,希望打造“物流+電商”的新模式,但在實際運作中,卻陷入了四不像的境地,夾在商超和電商中間,既沒有商超商品的全面完善,也沒有通過地推為網上商城帶來足夠的客流。

  從上線至今,順豐嘿客一直被“客流太少”“盈利模式不清”“燒錢30億”等消息圍繞,受到不少質疑,但順豐始終不願放棄這進入社區的最後一站。伴隨著最近嘿客“升級”的消息,順豐嘿客將試水轉型,主推生鮮産品,並將部分順豐嘿客升級為順豐家。

  對於順豐將嘿客店舖轉型做生鮮地推,有知情人提及,也是因為嘿客店舖現在銷售的商品銷量不佳,負責順豐嘿客店舖的商業部門也在尋找合適的突破口,既能貼近社區,又能吸引周邊市民進入店中,還能與網上商城的業務相貼近,最終選擇生鮮産品作為嘗試。

  在嘿客轉型的同時,順豐近日開始嘗試靠配送切入售後服務市場——手機維修,借此撬動C端(消費者端),尋找到逆向物流服務的下一個出口。

  公開資訊顯示,順豐將利用自身倉儲、快遞網路佈局和末端配送優勢,推出了“倉儲+配送+售後”的一站式電子産品售後服務平臺——順維修,用取件、維修、返還的逆向物流“寄修”模式,為用戶提供享受足不出戶、高品質的電子産品售後服務。

  具體操作是,用戶通過官網、授權網站等渠道提交手機維修需求後,由手機品牌商將訂單推送給順豐,或用戶直接撥打順豐官方服務熱線,順豐派出快遞員在2小時內到府取件,同城全程(用戶——維修工廠——用戶)24小時,省內48小時。

  順豐倉配事業群副總裁涂鳴中透露,順維修從手機售後維修的切入只是一個開始,當手機售後的流程走通後,也可能繼續向智慧可穿戴設備維修、奢侈品維修保養等服務逐步擴展。

  涂鳴仲介紹,在全渠道銷售的電商3.0時代,企業都在試圖通過資訊流、資金流、物流這“三流”獲得更多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而資金流和資訊流的市場格局已經比較明顯,物流成為了最後一個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