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資糖果在華加速搶佔市場 金絲猴被外資收購

  • 發佈時間:2016-01-06 15:05:0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歐志葵  責任編輯:吳起龍

  春節銷售旺季即將到來,國內糖果業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外資糖企加速跑馬圈地之際,老牌巧克力生産商金帝4日對外證實,該品牌被其公司以6.11億元賣給中糧地産

  這邊廂,雀巢、瑪氏、費列羅等外資正在加大馬力在中國市場引進新品牌、新産品,加大品牌行銷力度。另一邊,國産糖果卻紛紛撤出,本土品牌金絲猴、徐福記相繼被外資收購。

  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消費結構調整,消費需求升級的趨勢下,國內糖果企業不應僅滿足於大眾的淺表消費需求,而應提前佈局,創新研發生産,滿足市場新需求。

  本土糖果品牌頻轉手

  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食品日前發佈公告稱,根據交易雙方發佈的公告,中國食品以及中糧地産旗下華高置業簽署了股權及債務轉讓協議,前者將旗下金帝食品公司以6.11億元人民幣出售給中糧地産。

  對於拋售金帝,中國食品方面解釋説,係因內地的巧克力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加上其休閒食品業務缺乏經濟規模,管理層預期休閒食品業務的虧損情況於不久的將來亦無法逆轉。

  據中國食品稱,截至2015年,金帝所在的休閒食品板塊是唯一下滑的板塊,其上半年貢獻營收1.98億元,銷售額同比下滑9%,僅佔整個中國食品集團板塊1.3%。此前,金帝已連續四年表現不佳,從2011年開始,金帝所在的糖果板塊已“四連虧”,截至2014年共虧損4.5億元人民幣。

  另一個關於本土糖果品牌的消息也在近日傳出。有消息稱,本土知名糖果品牌金絲猴現已100%為外資收購。據介紹,2014年9月,好時公司以24.168億元完成對金絲猴80%股權的收購。隨後,金絲猴剩餘的20%股權,在2015年歲末亦為美國好時收購,交割已經完成。

  業內指出,中國糖果市場整體疲軟,傳統糖果市場的份額近年在慢慢下滑,是本土糖果企業敗北的主因。廣東一家大型糖果企業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近幾年國內很多同行的銷售業績均出現雙位數下降。本土的金絲猴、徐福記等知名品牌陸續嫁入“豪門”外資企業,被認為是“傍上大樹”。

  外資糖果伺機跑馬圈地

  不過,與國內部分糖果企業想法不同的是,外資糖果企業們則認為,中國糖果市場潛力巨大,紛紛加快在華跑馬圈地。

  2015年12月,雀巢將旗下定位中高端的巧克力品牌奇巧再次引入中國內地,這一次,該品牌的行銷和市場全部交給徐福記。據徐福記介紹,奇巧巧克力由位於英國約克的産品技術中心和徐福記位於東莞的研發中心共同研製,該産品在雀巢天津工廠生産,銷售和市場推廣則完全倚重徐福記來實施。

  據悉,除上述該品牌外,雀巢的其他超高端巧克力品牌,目前也正通過進口、跨境電商的渠道悄然進入中國市場。

  據介紹,全球第三大巧克力製造商費列羅去年9月底在中國杭州擁有了首個在華生産基地。該工廠為費列羅集團全球第21家工廠。費列羅集團相關負責人向媒體稱,首個工廠的投産意味著可以極大地縮短産品運輸週期,從而通過新鮮度來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其中,在中國市場十分受歡迎的健達奇趣蛋是費列羅杭州工廠的第一條産品生産線。

  此外,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已達482.4億美元,10年間增長4.2倍,年均增長率達17.6%,其中進口食品中,糖果是十大進口食品之一。

  朱丹蓬指出,外資巧克力品牌在中國建廠更主要是看好中國的巧克力市場。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每人平均巧克力的消費水準為200克,而英國每年每人平均巧克力消費為10千克,是中國的50倍之多,中國巧克力消費市場仍然具備較大的增長空間。

  那麼,外資企業與本土企業對糖果市場的理解和業績表現為何差別這麼大?

  對此,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外資企業注重對市場消費習慣的培養,而國內品牌長期只注重快速盈利。

  -連線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

  本土企業應以差異化求生存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80後”、“90後”消費者對巧克力品牌化、高端化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德芙等外資品牌,花費近10年時間培養市場,2002年前後才開始盈利。而國內品牌長期只注重低端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市場,通過渠道鋪貨走量來實現快速盈利。這種傳統定位遇到市場轉型時,銷售規模就會嚴重萎縮。中國消費市場這麼大,幾家外資企業也吃不下。對於中國企業來説,仍有很大機會。

  朱丹蓬認為,中國本土糖果企業的機會點在於“揚長避短”,比如外資企業短板在三、四線甚至五線市場,本土企業只要深耕這些市場,做深、做精、做透,“中國農村人口有7億-8億人,這個消費市場對中國本土企業來説,是巨大的機會。”此外,在市場、品類、渠道方面,本土企業也應與外資差異化競爭,比如高端品類巧克力不是本土的專長,可避開不做;“沃爾瑪等大賣場是外資的優勢,那麼我們可以走第二陣營、區域性賣場渠道。”

  朱丹蓬還建議,中國本土糖果企業要多元化發展,“目前像雅客、金冠、黎祥等品牌,均已通過多元化,慢慢找到更多新的增長點。廣東的喜之郎在2004年就實施多元化,除果凍外,海苔、優酪都做到品類前三,最近該公司還新進入預調酒領域,企業發展穩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