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收購天朗南京項目 融創收購路走向現實主義
- 發佈時間:2015-12-03 07:34: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曾因收購綠城、佳兆業接連受挫,似乎讓以往頗具性情的孫宏斌變得更加精明與務實。
11月30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對此前與天朗成立合營企業並收購後者于南京、濟南項目的並購事項,進行了補充公告。相關內容包括,原定收購天朗南京兩個項目的融創,將終止其中的M1地塊的收購。同時,確定將由融創與其山東合作公司,山東建邦成立的合營公司,收購天朗位於濟南的項目。
相關人士推測,可售比例過低是該地塊被融創從原來的交易計劃中剔除的主因。經歷收購挫折和後續多次成功收購案例後,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在收購之路上已經日趨理性。
終止收購南京地塊
按照融創當天公告,由天津融創奧城或其指定公司收購上海天朗所持有的南京天朗100%股權將會終止,任何一方將無需承擔進一步責任;由此,南京天朗位於南京的M1地塊將不再納入有關收購南京目標公司的合作協議項下的收購範圍。
9月,融創中國發佈公告,天津融創奧城及西安天朗在西安共同設立合營公司。同時,天津融創奧城或其指定的公司還將收購天朗控股公司位於濟南、南京及成都的項目100%股權,總對價為人民幣4.96億元。
此後,天津融創奧城又批露將共計收購西安兩個項目、濟南兩個項目(天朗蔚藍城、B3地塊)、南京兩個項目(天茂置業G87地塊、南京天朗M1地塊)及成都兩個項目(天朗錦邸項目、電信路項目)。披露消息顯示,融創方面總計出資6.84億元。
對於終止收購南京M1地塊原因,融創方面暫時並未給出公告以外明確的答案。但一位長期觀察融創收購的業內人士表示,從公告來看,訂立補充協議以修改及補充收購南京目標公司及濟南目標公司的條款及條件,應該是融創在對標的方南京、濟南兩家公司的資産及負債進一步審查後做出更新的評估,同時也是與天朗進行商定後的結果。
具體分析,融創當時收購南京M1地塊原屬公司股權付出代價為2000萬元,其中上海天朗對南京天朗的未償還債務173萬元,擬收購價格為1827萬元。
按照之前的公告,融創收購濟南、南京和成都的項目100%股權及債權,總對價約4.96億元,如今剔除南京M1項目之後仍須支付約4.7億元。
資料顯示,本次被剔除的南京M1地塊位於江北新區,是天朗在2012年3月簽約入駐浦口區海峽兩岸科工園打造天朗·南京兩岸科技園項目,性質為辦公,建築面積約2.06萬平方米,可售面積約4049平方米。可售面積較低,與融創快速週轉、迅速回籠資金的策略可能相左。據悉,在融創宣佈終止收購之後,該地塊或將由天朗繼續開發。
兩次失敗的經驗
“歷經多次成功與失敗的收購,融創的收購策略已經變得越來越靈活。”上述人士表示,連遭綠城、佳兆業兩次滑鐵盧的收購經歷,必然給融創乃至孫宏斌個人留下難以磨滅的經驗和教訓。
2014年5月22日,融創中國以62.98億港元收購綠城中國24.313%股份。因涉及兩家大型龍頭房企,該項收購震動整個行業,一度被稱為中國上市房企之間收購第一案。但此後,該項收購案的劇情跌宕起伏。先是融創人員接管綠城經營,著手加速庫存“去化”等一系列“改革”。但業績提升卻未能得到綠城和業主認可。
此後,形勢急轉直下,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以其接到綠城業主的大批投訴,以及項目合作股東對融創銷售策略的異議,決定回歸綠城。此後,經過多輪談判,雙方于去年12月18日,正式簽訂終止協議。但之後雙方仍就“融綠”平臺歸屬爭論不止。
直到2015年5月5日雙方才明確劃清融綠平臺各項資産的歸屬。之後,中交集團入主綠城。
當時相關人士曾評價,從融綠收購合作,到融綠之爭,再到分道揚鑣,融創中國付出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無疑是一筆失敗的生意。但對於融創和孫宏斌而言,則積累了以往從不具備的收購經驗。
2015年1月30日,融創與佳兆業達成協定,接手佳兆業49.25%股份;2月1日,融創、佳兆業各自發佈公告,披露融創向佳兆業集團收購目標公司的股權及債權,代價總計約23億元。其中涉及佳兆業上海榮灣、上海青灣、上海贏灣及上海誠灣四個項目;2月5日,融創中國購入佳兆業25.29億股份,交易完成後融創將成為佳兆業第一大股東。
然而,收購綠城時類似的劇情再度發生,在一系列人事變動之時,融創迅速推進債務重組。然而,融創推進重組方案並未獲得債權人全部通過。 此後,佳兆業原掌門人郭英成回歸。
5月28日,融創中國發佈公告稱,因股份買賣若干先決條件仍未達成,公司方面謹慎考慮所有與股份購買相關的情況後,決定不繼續進行股份購買。之後,融創收購佳兆業上海四項目案也告吹。
業內專家表示,為了化解佳兆業的債務危機,融創要持續借款挽救陷入困境的佳兆業,這是不理智的行為,搞不好會重犯購買綠城的錯誤。這可能是孫宏斌最終放棄收購的重要原因之一。
轉向項目收購
“正是接連兩次收購失敗案例,讓融創積累了收購經驗。”一位地産專業人士表示,在當前行業下行、土地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通過大量拿地的方式快速增加土地儲備的企業擴大規模的方式已不現實。對於融創這樣依舊渴望做大規模的房企而言,收購仍然是捷徑,但融創此後的收購更為謹慎。
2015年7月底,融創重啟收購進程,總投入超32億元,鎖定中渝置地成都7項目資産。此時孫宏斌的收購思路已經越來越趨向於理性,嚴格進行標的目標成本評估與核算成為收購鏈條中關鍵一環。
與前兩次收購不同,這次融創與中渝置地的交易條款規定不僅規定了分階段付款先決條件,還首次提出設立共管賬戶。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融創收購經驗積累,再加上此次收購不涉及處理複雜關係,令收購成功幾率大幅提高。因為收購綠城和佳兆業均屬於對上市公司的整體收購,涉及外部的利益關係較複雜。
此次收購,雙方的協議條款規定更為細緻。其中制定了比較詳細的分階段付款先決條件,包括股權質押、收購進程中人員派駐等內容。融創相關人士對於交易細則的變化沒有給予回應。
上述人士表示,經歷兩次失敗收購之後,融創更傾向於拋棄以往對公司整體收購,轉向項目收購為主。並通過區域管理平臺收購,資産一次性打包。該收購方式的主要目的也是拿地,不過由於所收購的是平臺公司,因此也存在一定風險。
此外,合資組建平臺公司也是融創當前採用的主要模式。除了拿地外,還有合作的意味,主要用於進入新市場。融創與天朗在西安與山東的合作均為成立合營公司。
在融創的收購中,避免收購具有風險的資産將成為常態;而且即便沒有風險,未來溢價空間小的項目可能都不會再融創收購之列。按照其標準,區域核心板塊、優質項目才可能納入囊中。融創要的是有價值的公司,以及優質項目,還要符合公司區域戰略,孫宏斌算賬越來越小心。
專家提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單挑優質項目收購幾乎不可能。目前融創正在進行中的一項“雨潤收購案”就頗為複雜,雨潤集團資産板塊比較多元,除了地産之外,還涉及食品、商業運營、農産品物流和保險等,若融創希望得到保險板塊,或將需要整體拿下雨潤。目前雙方合作仍存變數,融創收購之路佈滿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