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糧燃料乙醇項目陷政策尷尬 數億噸秸稈利用受阻

  • 發佈時間:2015-09-01 08:38:1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彪  責任編輯:馬藝文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根據專家的估計,每年可生成的秸稈高達9億多噸,在全面禁燒政策出臺之後,將秸稈進行資源化利用就成為了業內共識。

  在解決了技術問題之後,秸稈資源化利用依然面臨一些現實障礙,比如收儲運成本高企、國家扶持力度不夠等,針對這些情況,國家級專家和地方業內人士紛紛對症下藥,給出了解決方案。

  近日,在國際綠色經濟協會主辦的“2015中國(興安盟)秸稈産業化大會”上,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傑介紹,去年我國農作物秸稈的理論産量應該是9億噸左右。

  然而,在明令禁止的“秸稈禁燒”之下,由於資源化利用道路不暢,屢禁不止的秸稈焚燒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造成了對環境的極大破壞。作為夾在政府和農民中間的秸稈企業,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包括收集秸稈成本高、啟動資金缺乏、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等。

  中糧集團生物能源事業部總工程師嚴明奕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糧計劃做秸稈制燃料乙醇的項目,現在正在做這方面的工藝測算,技術已經準備好了,沒有問題,現在就等著國家補貼政策。”

  企業稱政府補貼不足

  秸稈焚燒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帶來的環境、安全等問題顯而易見,禁止燃燒秸稈成為了最近幾年環保工作的重點之一。

  除了“堵”之外,“疏”的工作也一直在加強。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明確要求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支援秸稈收集機械還田、青黃貯飼料化、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炭化等新技術示範,加快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

  目前,秸稈的資源化利用途徑主要包括:造紙、飼料、發電、沼氣、燃料乙醇等。

  嚴明奕介紹,從生物質利用來看,秸稈發電是比較低端的利用,且大部分工廠在虧損,只有少部分出現盈利;用微生物發酵製造沼氣,沼液會裏面有很多無機物比較難處理;造紙方面則存在産能過剩的問題,回報率只有3%~4%,建一個廠起碼要運轉20年以後才能賺錢。

  往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方向之一是做燃料乙醇,去年我國液體燃料對外依存度是58.5%,往後肯定是超過60%。嚴明奕稱,中糧想做燃料乙醇項目,現在正在做這方面的工藝測算,技術已經準備好了,沒有問題,就等著國家出補貼政策,因為現有補貼太少。

  據了解,目前水分含量在30%左右的秸稈,賣給資源化利用企業的價錢大致是每噸280元至300元,只有這樣的價錢,才可能保障收儲運經紀人有一定的利潤,才能調動他們收集秸稈的積極性。“做造紙的話300元左右每噸(秸稈價錢)還可以接受,如果國家不出政策,按照現在的油價,做燃料乙醇只能接受價格在200元以下的價格。”嚴明奕説,如果國家補貼不變的話,油價要漲到75美元一桶才行,但現在的油價是45美元一桶。

  與國外相比,中國在政策補貼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嚴明奕介紹,美國對纖維素乙醇每加侖補貼1美元,相當於是1700元/噸,而現在中國補貼是600元/噸,這就遠遠不夠,每一個産業剛剛起步階段,如果沒有政策方面的支撐,很難做。

  同樣看好中國秸稈制燃料乙醇市場的丹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是一家丹麥企業,他們正在積極尋求中國合作夥伴,但是同樣遭遇成本高、油價低等問題。

  丹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韓斯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近國際油價持續走低,中國的燃料乙醇價格和燃油價格是直接掛鉤的,這也導致産品銷售的價格受到影響。不過,儘管存在油價低、生物質資源價格不確定性因素等,但是在中國大多數地區做的市場調研表明,該行業還是有積極的産出。

  每年2億噸秸稈被丟棄

  “據有關專家測算,農業每投入一塊錢種玉米,五毛錢生長的是籽料,另外五毛錢生長的是秸稈。”尹成傑介紹,我國是農作物秸稈生産大國,去年的糧食産量是6.2億噸,按照1:1.5的穀草比來計算的話,我國農作物秸稈的理論産量應該是9億噸左右。

  據了解,從熱量的角度來看,秸稈燃燒值約為標準煤的50%。一噸普通秸稈的營養價值與0.25噸糧食的營養價值相當。我國農作物秸稈理論産量為9億噸,若全部用於燃料可折合約4.5億噸標準煤的熱值,如果將其全部作為飼料來利用也相當於2億噸糧食加工成的飼料。

  但是,秸稈的資源化利用率並不高,以玉米秸稈較為集中的內蒙古興安盟為例,其秸稈的資源化利用率不足40%。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馬榮介紹,2014年秸稈綜合利用的收集量達到8億多噸,利用量達到6億多噸。到去年為止,秸稈的綜合利用率為78%。

  目前全國每年約有20%的秸稈在農村腐爛或焚燒,沒得到有效利用。

  在現有的秸稈資源化利用産業中,由於受到收集秸稈成本高、啟動資金缺乏、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等因素影響,相關企業規模較小,秸稈資源化利用市場潛力仍沒有被有效挖掘。

  以秸稈回收價格為例,尹成傑介紹,在實際調研中發現有些生物質企業就因為農作物秸稈逐年漲價而垮掉,今年可能收購價格是1毛,第二年就要1.5毛,第三年成為2毛,這樣加工企業成本逐年上升,直至難以承受。

  實際上,采收系統不成熟,導致該行業發展潛在風險增加,是當前中國秸稈資源化利用領域的最大問題之一。

  嚴明奕認為,秸稈的收儲運是很難的事情,其中涉及到商業模式、機械成本、技術性等眾多問題需要解決,企業需要探索好的商業模式,提高技術水準,降低生産成本,政府也應該有相應的補貼和管理政策加以扶持。

  馬榮介紹,近期發改委正在會同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研究關於加快林業迴圈經濟發展的意見。另外,發改委會同農業部、財政部、環保部即將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

  農業部也透露,在秸稈綜合利用上,擬從2016年開始,每年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遴選技術成熟、規模較大、産業化程度高、實現商業化運作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援,培育可持續發展的龍頭企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