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夏普連年巨虧轉型幾乎無望 高層人事變更如走馬燈

  • 發佈時間:2015-06-16 08:33:48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5月14日,夏普首席執行官高橋興三在新聞發佈會上鞠躬。陷入經營困境的夏普將獲得大約19億美元貸款,作為交換條件,該公司將在全球裁員10%。

  赤字、裁員、賣樓,轉型幾乎無望

  夏普連年巨虧,日本綜闔家電時代正走向終結

  當年以液晶電視而聞名于天下的夏普公司,在2015年5月底發佈2014年財年報告,整個集團虧損高於預期為2223億日元(約18.6億美元)。自從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倒産,帶來新一輪經濟危機後,日本綜闔家電企業就一直難以為繼。

  現在夏普公司能夠為13名董事提供的2014財年全年報酬僅有3.13億日元。同樣是上市企業,豐田公司一名高管的年薪大致相當於夏普13名高管的年薪;日産公司,總裁一人的年薪大致是夏普所有董事全部年薪的3倍。

  這不只是夏普敗落,更是日本綜闔家電的時代早正走向終結的體現。

  裁員、賣樓,夏普連年巨虧

  如果覺得2014財年夏普虧損2223億日元是巨虧,那對夏普有些“小看”了。2011財年,夏普虧損將近4000億日元,讓人嚇了一跳。緊跟著2012財年夏普虧損超過5000億日元,讓人覺得幾乎沒救了。但到了2013年夏普竟然奇跡般地站了起來,當年實現了收支基本平衡。很快夏普拿出了新計劃,但就在準備實現連年盈利的時候,出現了2014年的虧損。

  當然夏普在宣佈其虧損的時候,今年也拿出了新的扭虧為盈計劃。6月1日,夏普在股東大會上宣佈了該計劃。夏普的高層對股東説,為了強化財務基礎,公司已經從瑞穗銀行及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拿到了2000億日元的融資(金融支援)。這回將動真格的做事業調整,並在日本國內裁員3500人,將大阪總公司的大樓賣出去等等。

  這天的股東大會,給人的印像是,夏普從銀行那裏拿到了錢,目前能渡過資金緊缺的難關。但股東們關心的是,夏普能否走出家電陰影,真的擁有能夠獲得盈利的業務。

  電視早已經不是日企獨佔鰲頭的産品,在東京的家電市場,電視依舊讓人眼花繚亂。日本品牌的電視,其色彩、音響、造型等等也還是讓人心儀,但産自日本的已經不是很多,中國、南韓甚至馬來西亞、泰國製造的不在少數。不僅僅電視,冰箱、洗衣機、微波爐、數位相機等等情況大同小異。日本家電在價格上不佔優勢後,便以技術優勢、生産品質優勢為自我特點,但這種優勢很快就會被追平。

  夏普的核心技術是液晶,這種技術的巨大特點是需要集中資本進行大規模長期投資,當在鉅額投資方面略有延緩時,競爭就會變得困難;以現在籌集的2000億日元來維繫鉅額投資,無異於杯水車薪。問題還在於,液晶以外,想找到一個新的技術或者事業,在今天的日本已經非常的困難。

  對中國市場的估量嚴重不足

  電視的平板化、智慧手機的出現,讓液晶有了非常好的市場前景,這是夏普、新力長期不能從電視業務中走出來的最大原因。

  最近這10年,平板電視(液晶電視及非常少量的電漿電視)基本取代了顯像管電視,這讓具有液晶技術,而沒有電漿技術的夏普、新力非常有自信。但是,略微落後一些的中國、南韓企業在液晶方面的投資並不少,迅速趕了上來。在手機方面,使用液晶技術的智慧手機,在2008年,中國不過生産了數百萬部;到了2011年也沒有過億;但是到了2014年,忽然出了超過4億部。

  “中國手機市場幾乎與夏普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看不到夏普的技術。”在深圳做手機設計工作的一位中國企業總裁説。

  中國電視、洗衣機、冰箱生産線遍地開花後,開始是各打各的品牌,沒有多久淘汰一批,合併一批,然後人們忽然發現世界最大的電視、洗衣機、冰箱製造廠家都是中國企業,日本雖然有技術、品牌的優勢,但家電已經根本賺不到利潤了。

  這種現象在高精細液晶顯示屏上也出現了。福建、天津、內蒙古、武漢、成都等地蜂擁而起的高精細液晶顯示屏工廠,每個投資都比夏普從銀行那裏討到的2000億日元大出很多,而且專門用來製造顯示屏。“2017年,日本液晶廠家估計會全軍覆沒。”看到中國如此洶湧地進行液晶新技術投資,日本廠家驚嘆不已。

  不過,表面上看夏普的虧損和這些企業有關,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手機産量劇增,而夏普未能從中獲益。夏普也許習慣了過去的“山寨版”手機,但如今不論去北京海澱區的海龍大廈,還是去深圳,想找一款山寨機已經非常困難。山寨機在中國突然消失了,現在已經不會有人拿一款手機向客人炫耀是“夏普屏”了。那個時代已經完全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設計手機的企業。

  轉型是唯一齣路,但夏普似乎無路可走

  在日本和眾多綜闔家電企業的負責人、評論家談及日本家電的迅速失落時,大家總覺得不該是這樣,但結果又總是只有一個:轉型是唯一的出路。

  我們在日本看到了這樣一個現象:2009年日立宣佈虧損7780億日元,隨後加大做社會基礎設施方面的業務,很快企業開始獲得效益;2012年、2013年松下連年虧損7000億日元,隨後主推汽車零部件、能源存儲等方面的業務,之後也扭虧為盈。夏普、新力堅持做電視業務,特別是電腦螢幕、手機螢幕的市場需求十分旺盛,企業似乎有在老本行上繼續發揮餘熱的機會,但這讓夏普、新力幾乎失去了轉型的機會。

  從夏普高層的人事變更看,幾乎讓人喪失了希望。走馬燈人事,是企業衰微的最簡單的表現方式。年輕的片山幹雄做了5年總裁後,2012年奧田隆司接任,但很快辭職,2013年高橋興三接任總裁。同一時期,日本上市大企業幾乎沒有哪家出現了如此大的高層變動。

  迅速讓赤字停下來,這比什麼都重要。但從過去數年的夏普、新力的經營結果看,“止血”遠未止住。新力的止血也僅僅是金融上有了些效益,這不足以讓新力今後在産業方面能堅持下去。而夏普就根本談不上“止血”問題。夏普也想過和富士康合作,但最終未成。

  就像上個世紀50年代,煤礦工人絕對是有錢人的形象,但很快被鋼鐵工人取代了。再以後是生産家電的企業興隆了起來,而如今更多的是從事汽車、醫療、軟體開發、國際貿易的人,社會地位會比較高。綜闔家電在日本有過極為風光的時候,而現在固守家電就意味著生産銷售的風險,與國外競爭處於種種不利狀態。夏普的赤字,代表著日本綜闔家電時代正走向終結。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