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上島咖啡天津門店關閉近一半 賣咖啡不如收房租

  • 發佈時間:2014-08-18 14:16:02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郗岳  責任編輯:張少雷

  流失的門店

  對於上島咖啡,天津市場一直是其開拓市場的風水寶地,不過在近兩年,上島的加盟生意不再順風順水,門店不但沒有新增,反而還關閉了一些。

  “關門的有加盟店,也有直營店。”上島咖啡天津分公司的加盟經理張靖(化名)告訴記者,上島咖啡1999年進入天津市場,在2010年達到事業巔峰,擁有將近70家門店,現在只有40余家。

  在河北區的繁華路段,不足兩公里內有2家上島咖啡關門歇業,其中律緯路直營店改營中式餐廳,而金緯路加盟旗艦店的店面被一家銀行看中,正在重新裝修。

  “律緯路直營店關門是因為房屋租賃合同到期後店租上漲,我們重新核算成本發現盈利艱難,當時考慮到不遠處還有金緯路店駐守這片市場,所以就關了這家店。”張靖説。

  出乎意料的是,經營業績尚佳的金緯路店也在不久後關停。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家店把守黃金路段,每年盈利超過200萬,加盟店老闆很有經商頭腦,前幾年就把店面物業盤下來,現在一家銀行看中這個店址,打算每年出300多萬元租下,“辛苦經營咖啡館的利潤不及輕輕鬆鬆收取的房租,老闆果斷關店。”

  在張靖看來,上島咖啡關店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店租上漲是最主要的原因。上島咖啡人民公園店已經經營了十餘年,最初每年租金在30萬元左右,現在已經漲到100多萬元。

  天津金街上的上島友誼新天地店,也正是因為多年店租糾紛而最終歇業。這家店面物業持有者對記者説,商場2006年引入上島咖啡,店面使用面積是766平方米,租金每天每平方米1.6元,雙方簽訂了6年的物業租賃合同。在這六年間,這個上島加盟店易主一次,而後開始拖欠房租,商場和咖啡店新老闆打了兩年官司最終不歡而散。

  按照上述合同進行核算,上島友誼新天地店每年需支付44.7萬元租金,再加上服務行業上漲的人力成本和咖啡連鎖行業的競爭加劇,讓這家店不堪重負。張靖認為,租金上漲是咖啡連鎖店面臨的普遍難題,但是對於上島咖啡負擔最重,按照上島品牌管理方案,其要求加盟店面積達到6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000平方米,相當於2-3個星巴克,所以上島對租金成本非常敏感。

  這種敏感度特別體現在一線城市,上海上島咖啡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整祥曾對媒體表示:“以上島咖啡來説,往往對店面要求較大,上海一家800平方米的老店,年租金可能在100萬左右,對於選址相類似的新店來説,100萬還拿不下。”為了抵禦房租壓力,目前上島咖啡不得不在一二線城市壓縮開店面積。

  加盟模式得與失

  加盟店相繼關門給上島品牌帶來的另一個麻煩是,隨時爆發的儲值卡糾紛。在北京、上海、濟南等多個城市,近年來涉及上島咖啡加盟店主跑路,消費者儲值卡作廢的事件層出不窮。

  “這些年我們也經常幫助消費者聯繫跑路的加盟店主,通過法律途徑幫他們維權,有時也會自己貼錢賠償給消費者。”張靖説,雖然上島咖啡品牌不允許加盟店出售儲值卡,但是具體到加盟店的行銷手段,上島也沒有精力去管轄約束。“上島在中國有上千家加盟店,每個加盟商都是獨立的法人,財務管理方面不受總部控制。”

  據張靖介紹,上島每進入一個市場都先做直營店,至少5家,等到直營店步入正軌再發展加盟店,在上島天津公司負責的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陜西省市場,加盟費用(包括三年品牌使用費)是20萬,保證金6萬,店面設計裝修費用等投資費用由加盟商負擔,開店後財務情況也是加盟商自負盈虧。

  這種自願加盟的優勢是,加盟商可以獲得全部或大多數的利潤,而不需與總部分享,也沒有百分之百的義務聽從總部的指示,但缺點是總部因此可以不負責任,往往指導也較鬆散,經營品質也不容易受到控制,許多台灣連鎖飲食業都採用這種方式經營。

  張靖在上島供職多年,她認為加盟模式幫助了上島咖啡在進軍大陸的最初幾年迅速佔領市場,擴大了品牌認知度,而且每個加盟業主都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商業圈子,能在上島品牌固有模式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因為是自負盈虧,所以每個加盟業主都會想盡方法提高業績。

  不過她也承認,每種模式都有利弊點,弊端就是,除了加盟費,雙方在經營上的聯繫並不緊密,品牌企業對加盟店的實際經營狀況並不了解,加盟店對品牌企業的信任度不高。

  咖啡業研究員、鉑瀾咖啡學院創始人齊鳴對媒體表示,加盟模式有其瓶頸,一方面,品牌企業與加盟店間難以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關係,品牌企業的業績有“天花板”。另一方面,由於後期督導不力,品牌企業對加盟店的實際經營狀況難以掌控,也導致了加盟店主對品牌商的不信任。而前期加盟模式的太過成功,也讓上島咖啡過於依賴品牌加盟這一模式,陷入了“船大掉頭難”的窘境。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也認同上島咖啡加盟模式弊大於利,他對記者説,加盟作為一種擴張模式對於連鎖品牌而言是重要的,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固然加盟可以幫助企業低成本拓展,但是加盟模式中若總部對加盟店監管不嚴,那麼加盟店容易産生違規操作行為、食品安全風險、服務意識不強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對品牌形象的影響是整體的,具有連帶性。

  今年7月底,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跨界吐槽上島咖啡:“所有的服務行業,加盟的我都不看好。以上島咖啡為例,5年之內全國幾千家上島咖啡,老闆就坐著收加盟費,但是迄今為止沒有做成中國的星巴克……加盟,不用去選店,不用去培訓,只要去收加盟費,數錢是最簡單的。但是這種商業模式在中國,今天出現一個,沒了,明天出現一個又沒了,這有違消費者的利益。”

  加盟體系的鬆散現狀,和上島咖啡8大股東劃區域的管理模式不無關係。1998年,台灣上島咖啡在海南省開出了第一家門店,該年上島創始人作出了向大陸其他省市拓展門店的決定。當時的上島董事會決定,把中國分為8個片區,由公司的8大股東分別經營,8個股東由抓鬮決定各自的經營區域。

  這樣的經營決定為日後上島咖啡的品牌危機埋下伏筆,因為他們在決定全力拓展大陸市場的時候,商標的使用和歸屬還未理順,各創業者的權責未能明晰,公司的遠景也未思考清楚。

  “八個股東各有各的行事風格,很難統一,有些股東管理經驗欠佳,就在所屬區域落下不好的口碑,影響其他區域的上島品牌形象。”張靖對記者説。

  未來市場

  在一二線城市,不僅是店租上漲給上島帶來了經營壓力,外來咖啡連鎖品牌的步步緊逼也讓上島有些喘不上氣。

  在國內咖啡連鎖業的競爭格局中,星巴克無疑坐在頭一把交椅,其中國及亞太區總裁John Culver先生更表示,2015年星巴克要在中國開1500家門店,今後希望能夠進入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二三線城市。

  上島咖啡撤出天津友誼新天地商場之後,商場引進了Costa咖啡連鎖店,據商場管理人士對記者説,新開的Costa業績比預期要好,開業不久就實現盈利。

  Costa比上島咖啡晚10年進入中國,卻成長為在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咖啡連鎖品牌,以平均每週2-3家新店的速度進行擴張,超越上島排在老二地位。此外,Costa還計劃到2015年在北京和上海以及包括深圳、石家莊等在內的主要城市裏開設共計350家Costa咖啡店。

  在一二線城市節節敗退的上島咖啡,早已把加盟重心推向三四線城市。2013年天津市場沒有新增門店,但是在河北省卻有兩家新店開張,一家開在廊坊,另一家開在黃驊市。

  “廊坊原先有一家上島,因為業績不錯去年又開了第二家,現在的廊坊市場有十年前天津的影子。”張靖説。

  上島咖啡在全國擁有1300多家連鎖店,遍佈大中小城市,如果説上島全軍潰敗未免過於偏頗。在咖啡佈局的版圖中,有些看似繁華的地區未必適合咖啡店的成長,有些偏遠地方反倒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上海上島總部劉整祥説:“比如西北地區的咖啡消費情況就要比東北好得多。我們也有拉薩店,生意非常好,很多藏民都喜歡在店裏喝咖啡。還有青海的一家店,他們每個月需要向我們採購咖啡豆100包以上,而我們每包咖啡豆可以煮30杯咖啡,雖然這家店的定價比一二線城市更高,但是生意卻更好。”

  近十年來,中國的咖啡消費持續上漲,每年增量都可以達到兩位數,三四線城市的增長勢頭更加強勁。在2014年最被看好的特許行業投票中,投資人最看好的業態前五名依次是:咖啡和飲品、中式快餐、兒童早教、便利店、汽車維修美容。

  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説,喝咖啡還沒有形成常態,據統計,每年中國的每人平均咖啡消費量只有四杯多,而近鄰日本和南韓卻達到了340杯與300杯,歐美等國的數字更加驚人。

  劉整祥在上島工作十餘年,他總結經驗稱,在一些茶文化盛行的城市,比如浙江杭州,即使消費者進了咖啡店,大多數人都會點上一壺茶。在這些城市,咖啡只能是小眾商品,單純賣咖啡的店在當地難以存活。

  他還分析了上島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一方面,現在國家經濟收緊,政府對公款消費管控加強,這不僅打擊了高端餐飲,其實我們也深受其影響,整個行業都不景氣。另一方面,由於生活成本高、房貸壓力大,白領階層工資收入增長不多,近兩年,即使中糧、雀巢這樣的巨頭,也難逃中國咖啡市場整體下滑的厄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