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 促産業升級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3-14 19:00:3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中國網財經3月14日訊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農辦主任陳錫文表示,如今,所謂的糧食安全問題,實際上已轉變為産業安全問題。他強調,“現在中國農業到了危急關頭,必須要有大的突破”。

  農業供給側改革是重中之重

  陳錫文表示,糧食産量、庫存量、進口量“三量齊增”,是時下糧食領域最突出的矛盾。很長一段時間,由於中國糧食長期處於緊平衡,中國對糧食的政策引導追求片面化——以增産為主要目標。

  2015年底,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糧食總産量62143.5萬噸,比2014年糧食産量增加1440.8萬噸,歷史性地實現“十二連增”。雖然糧食“十二連增”的成績不可否認,但片面的、失衡的政策也帶來了尖銳矛盾。

  另外,陳錫文還指出,中國糧食價格與海外糧食價格的倒挂也是目前突出矛盾。他表示,從2013年開始中國主要農産品價格全面、長期高於國際市場。他建議,“十三五”期間要正視這些農業領域的突出問題,並建議要有改革創新精神,在農業領域進行體制和科技創新。

  農業領域問題凸顯出農業供給側亟需改革和創新。農業也面臨“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結構性改革。兩會期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當前農業領域突出問題是“結構方面”,體現在農産品品種和農産品品質上。如何一方面讓農産品能夠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使消費者能夠消費更安全、綠色和個性化的農産品,另一方面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使農民得到更多的收入,也是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和內容。

  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離不開三個痛點,即資金、技術和銷售。而這些背後除了需要如陳錫文所説的體制和技術創新之外,還需要金融創新。

  長期以來,傳統金融服務體系在“三農”領域的種類、靈活性和多樣性供給不足,面對農業供給側結構化改革的需求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很多農戶和小微企業,常因為授信額度不足、過分依賴抵押和擔保難以擴大生産。應運而生的“三農”普惠金融“真融寶”,可以補充和延伸傳統金融體系,給農業帶去實際的資本力量,特別是民間資本,在結構性改革的實處為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帶去實惠。

  日前,銀監會印發的《關於做好2016年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將不斷豐富金融服務主體,提升農村金融競爭充分性和服務滿足度。以“網際網路+三農”為基礎和代表的“三農”普惠金融可以在以下三方面顯示其優勢,並且與傳統金融一起共同發力。一是有助於豐富大數據徵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二是推動建立綠色金融與補充産業鏈金融;三是提高資金和生産效率並且提供高附加值轉型。

  普惠金融為“三農”造血 促農業升級轉型

  首先,農業覆蓋地域遼闊分散,差異化顯著,這必然催生出其金融需求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和場景化。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允許農村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以前,單個的小農戶農資農具採購金額小,融資需求分散,在經營權流轉放開後,規模化的農業生産將成為新農村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伴隨著土地經營權流轉與農業生産規模化,集中性的資金需求會逐步呈現,集約化農業則會面臨廣泛融資需求。“網際網路+三農”可運用大數據,逐步建立村縣和個人的大數據徵信體系,並且推動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産的趨勢。

  其次,“三農”普惠金融可推動綠色金融和相關産業鏈金融發展。韓長賦表示,“十三五”期間並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産,而是在鞏固和提升糧食産能的基礎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糧食生産水準和效率。而從當前情況來看,農業供給側改革,一方面,是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同時多措並舉消化糧食庫存。另一方面,現代人的消費升級,更看重健康食品來自源頭綠色的土地和種肥。“網際網路+三農”可將城市人對食品的個性化和高品質的需求對接不同地區的綠色農業産業鏈,形成消費升級和農業轉型升級的共贏鏈。

  最後,“三農”普惠金融可給農民提供更多資金來源,提高生産效率,同時轉型升級生産高附加值的農産品。借助一定金融杠桿,農民可以在不同季節種植不同類型的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提高農民的生産效率和收入來源,讓農民在不同時期有多種創收手段的來源。“網際網路+三農”可以因地制宜地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場景化的相關“三農”金融産品。

  據了解,“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十三年聚焦“三農”,可見政府對“三農”之重視。2016年“一號文件”要求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國家的扶貧政策的主導下,“三農”不僅需要有扶貧資金的支援,更希望能獲得造血能力。

  此外,農業相對於其他領域,其特殊性和差異化使“三農”普惠金融任重而道遠,繁雜而又分散。如今,“三農”問題和需求日益累積,改革已應提上日程,此時“三農”普惠金融可採用政府與民間資本相結合,採用PPP模式,打造政府基金+民間資本+産業鏈金融機構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共擔風險,並逐步探索發展民營資本參與的村鎮和“三農”民營銀行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