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部分地方政府部門頂風"設租" 農村創業陷灰色泥潭

  • 發佈時間:2015-11-30 07:12: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編者按:近年來,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的推進,農村地區産業融合不斷加速且鏈條不斷延伸,金融支撐力持續注入,“網際網路+”整合各類生産要素並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創業可謂浪潮涌動。不過,對於每一個理想豐滿的創業者而言,市場環境不完善、扶持政策落實難、配套體系不如意等一系列問題,又成為他們必須要翻過的“火焰山”。創業者究竟有怎樣的現實遭遇,是什麼讓他們心懷希望卻又步履維艱?本報今天起推出“農村創業生態錄”系列報道,為讀者揭開創業者背後的秘密。

  從時間成本到空間成本,從吃拿卡要到暗地索賄……《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縣鄉基層採訪時,一些農村創業者表示,不少地方宣傳的創業優惠政策並沒有落地,創業者得到的優惠“層層打折”。儘管近年來政府多次提出放權讓利,但基層的少數部門少數人仍存在“不收手”的現象,“灰色”成本成了創業的一種剛性支出。

  法律專家和社會治理問題的專家指出,“灰色成本”的出現,實際上已經對農村創業群造成了巨大傷害。要為農村創業群奠定堅實的基礎,必須通過持續不斷地“拍蒼蠅”來為創業群騰出更多的發展空間。

  繁瑣行政審批耗時耗力

  一些小企業反映,雖然簡政放權出了成效,但部門之間前置後置的協同問題仍然是個麻煩,開辦個小企業共計要辦10多個行政許可,“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整個註冊進程就會被卡住”。

  廣西一座縣城是南菜北運基地,一位姓朱的村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想做蔬菜批發、南菜北運的項目,但始終未能如願。

  老朱告訴記者,他想開一家有機蔬菜種植企業,但是在工商局註冊時卡在了公司名稱上。由於只能在工商局現場確認名字是否“未註冊”,兒子小朱和家人半個月時間跑了十幾趟,在工商局核了100多個名字,才最終註冊成功。

  小朱説:“網上、手機移動終端都沒法查閱公司名稱,我們也就只能把時間白白耗在登記註冊上,好幾攤生意沒法談。”

  環保、消防有時也成為一些創業者受阻最多的部門。江蘇一家電影放映公司姓王的負責人反映,2014年籌辦開業辦證時,環保部門審批了1個月才拿到籌建書,消防部門還得再審批一兩個月。然後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也要求驗資。一來二去耗掉了小半年時間,不僅影響了開業盈利,還搞得身心俱疲。

  最近,這家公司要新開一個放映廳,又跟消防部門“耗上了”。“前後半個月跑了五次,每次給你提些新要求,也沒有一個標準的清單,缺的材料又不一次説完。”

  王老闆把這種創業成本歸結為“時間成本”:如辦一個裝修施工許可證,跑了質監局,還要跑住建局,跑了安監局還要跑招投標辦,好不容易完成一步,後面卻又要求提供前一個環節用過的設計施工單位的人員資格證、身份證……實在讓創業者耗不起。

  吃拿卡要“灰色成本”劇增

  一些農村創業者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央各種禁令下達後,原來吃拿卡要的風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的扭轉,但還是有少數手握實權的政府官員通過“中間人”索賄。

  海南省一位姓鄧的女企業主告訴記者,做商業最難的就是辦理牌照。這兩年工商註冊等環節已經大大簡化了,為創辦企業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也有極少數部門的極少數人依然不肯收手。

  這位女企業主告訴記者,在市裏開酒店、餐館、賓館、足療保健等都需要經營場所,都要辦理消防證,否則無法申請營業執照。

  10年前,她購買了市區的一塊商業用地,蓋了7層商業用房開設酒店。2014年六七月份,她又租用了一棟市區商業用房,打算開辦一家“足底按摩保健店”。她到消防局諮詢後,按照相關要求購買安裝各類消防設施,但是遲遲拿不到消防證。消防部門每隔一段時間來檢查一次,每次都提出新的問題要求整改處理。就這樣不斷地解決各種問題,從去年到今年花費了1年多的時間,仍然沒有拿到消防證。付了一年多的房租仍然不能開業,讓企業“吃不消”。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找到消防部門的主要領導私下送了40萬元“好處費”,終於得到了領導的簽字,順利地蓋了章獲得了消防證。

  一位姓劉的企業主告訴記者,在農村創辦企業不容易,除了要應付“蒼蠅”的騷擾,還要面對個別村幹部的“盤剝”。她去年在市區邊上的一個村租用土地,打算開辦一家倉儲物流基地。村裏的集體建設經營用地名義上歸全體村民,實際使用決定權在村幹部,要租地首先要過村幹部這一關。

  這位企業主向記者透露,村裏辦企業需要用土地,土地是村民小組的,但需要村幹部簽字,結果是村小組長要收錢,村幹部要收錢,村委會還要集體收一道錢,每一次簽字、蓋章都要花錢。“原來不過3至5萬元一畝的土地,實際操作下來,租地成本高達15萬一畝。村裏集體用地的租期只有25年,一來二去,不僅時間短,而且灰色成本高,還不如到城裏開發區建廠來得快。”

  記者在多個省區採訪過程中發現,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原來屬於“價值洼地”的城中村成了“香餑餑”。一些城中村改造需要支付的“灰色成本”,基本上等同於“臺面租金”。一些地方的城管、國土、工商等諸多部門的領導層、具體執行層都在其中選擇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廣州一位姓王的投資商説:“實際花的錢要比土地的租金高出很多,這種灰色成本是剛性的,要辦企業就必須承受。”

  廣西鹿寨縣一位從事教材教輔銷售工作農村創業者告訴記者,縣新華書店和教育局的個別領導多次通過各種方式,要求他在銷售教材過程中“給予回扣”。“不然的話,不要説進學校,就是在市場上擺賣也可以列為非法出版物。”如今,這些吃拿卡要的政府官員已經被紀委處罰。

  惠農資金“層層打折扣”

  《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採訪時了解到,一方面是惠農、助農、助創業的政策資金名目繁多,另一方面則是這些政策被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層層瓜分”,農村創業群享受到的政策“層層折扣”。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農民韋盧輝回鄉創業,由於缺乏足夠的抵押物,只能以個人消費貸款的方式,向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南寧分行申請了30萬元消費貸款。貸款額度批下來後,卻被客戶經理告知要“以貸轉存”,將3萬元存入與這家銀行合作的壽險公司發行的一款理財産品中,期限為2年。

  韋盧輝説:“我的蔬菜種植每年需要流動資金上百萬元,現在只貸了30萬元,卻被要求存3萬元,不存就拿不到錢。”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這種類型的以貸轉存監管無法查處,因為銀行走的是消費貸款,錢又是存在保險公司理財産品的賬戶上。“確實是銀行與保險公司聯手轉嫁成本,監管部門卻無法查處。”

  一些農業部門設計的惠農創業貸款,屬於典型的政府資金,由於只能依託銀行業金融機構來發放,因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設計出的産品“只符合銀行利息規律,不符合農業規律”。

  海南省的一位大學生農村創業者表示,省裏的農業主管部門去年拿出500萬元擔保扶持百強合作社,但是貸款設計完全不符合農業規律。貸款期限是1年,等額本息。號稱“惠農貸”,但是利息上浮30%,還要這樣那樣的擔保,1%的保證金不退。貸款50萬元,拿到手只有44.5萬元,每月要還4萬多元,用幾個月就沒多少了,對於穩定農業合作社的資金鏈沒有多大的幫助。農業生産週期要2至3年,貸款1年是沒有什麼作用的。養牛、養雞、養蜂從開始籌劃,到産品上市,都要兩三年時間。

  即便是已經走上正軌的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也難以逃避銀行轉嫁成本的厄運。

  2010年,劉老闆帶著七八千萬元“真金白銀”回鄉創業辦廠,創辦了宜城市的一家紡織有限公司,2011年9月投産,現産值2億多元。企業投資大,需要流動資金在最佳時機備足棉花原料,但銀行不給貸款,沒錢只能等,只能看著機會失去。銀行要抵押擔保,而廠裏9000多萬元的設備不能作抵押。銀行或指定擔保公司,如貸1000萬元,擔保公司先扣下300萬元,再加上利息,到手可用資金只有600多萬元。

  加大“蒼蠅腐敗”打擊力度

  “沒吃喝就不辦事,吃喝之後亂辦事;沒拿錢不辦事,拿錢之後瞎辦事。”針對農村創業遭遇“灰色泥潭”的狀況,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一方面應該加大對灰色成本的“陽光狙擊”,另一方面,則應持續不斷地加強對基層“蒼蠅式腐敗”的打擊力度。

  從政府層面出發,要加大農村創業群的扶持力度。地方政府部門應該儘快從“唯GDP論”轉變為“創業創新立足”。南寧學院副院長陳雄章認為,政府調動資源的優勢和強力無可比擬,而政府抓中小企業融資難是責無旁貸。政府和監管當局要成為市場公平的維護者。

  陳雄章建議,一是維護中小企業權益,尊重其合理訴求。中小企業目前在市場競爭中,在制度安排、政策支援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歧視,應實行平等的國民待遇;二是加大財政支援力度,例如減免稅費和風險補償制度;三是要加快搭建完善的資訊共用平臺,儘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記錄體系和中小企業信用諮詢機構,為金融機構提供中小企業全方位、多視角的信用狀況諮詢;建立嚴格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獎罰機制,讓失信者付出沉重代價,營造不願失信、不敢失信的社會氛圍;四是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收益共用、風險共擔”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形成安全有效的“借、保、貸、還”的良性運作機制;五是搭建好資本市場平臺,設立産業引導基金、風險基金、創業基金等,引導企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等推動發展。

  從依法治國和社會綜合治理的層面出發,應持續不斷打擊各種吃拿卡要行為導致的“灰色成本畸高”。

  陳雄章認為,農村創業群面對的首先是千家萬戶,而村幹部手中掌管大量集體土地等鉅額財富,行使著巨大的管理權力,一旦失去有效監管就會失控,導致“蒼蠅式腐敗”頻出。“大老虎”數量有限,但“蒼蠅”數量眾多,只有剷除了“蒼蠅”滋生的環境,大老虎才不會産生。

  近日,廣西賀州市通報了多起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其中包括: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民政辦原助理黃忠仁違規收取危改戶“好處費”,受到開除黨籍、行政開除處分,司法機關已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大圍村委副主任鐘聲違規侵吞生態公益林補貼款,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富川瑤族自治縣葛坡鎮極樂村委副主任駱禮陽違規索要危改戶“好處費”,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昭平縣水土保持站副站長葉萬潭違規參與經商辦企業,受到行政記過處分;平桂管理區沙田鎮獅中村委副主任廖世冬違規收取危改戶“好處費”,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

  廣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生導師湯志華認為,現在反腐實際上是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換代、推進依法治國緊密聯繫的,徹底反腐就要靠全面深化改革,要靠完善各方面制度。為農村創業群奠定堅實的基礎,就在於通過持續不斷地“拍蒼蠅”來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騰出發展空間。

  桂林旅遊學院學者付德申認為,預防基層“蒼蠅式腐敗”,更重要的是完善制度,從源頭上預防此類腐敗現象的發生。這就需要通過健全制度,創新體制和機制,簡政放權,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從根本上減少權力尋租的機會,以此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記者何豐倫、鄧華寧、陳剛、俞儉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