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推進糧食企業兼併重組和産業化經營

  • 發佈時間:2015-03-04 14:38:46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網財經3月4日訊 發改委網站4日公佈了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徐紹史表示,2015年糧食流通工作重點要守住四條底線:一是堅決守住總量安全底線;二是堅決守住糧食品質安全底線;三是堅決守住農民增收底線;四是堅決守住市場穩定底線。

  為此,2015年糧食流通工作將狠抓改革攻堅:一是深化糧食收儲體制改革;二是完善糧食儲備吞吐調節機制;三是加快推進糧食企業改革,積極推進糧食企業兼併重組和産業化經營,並且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四是積極參與目標價格改革試點。

  另外,徐紹史還表示,2015年要大力提升糧食收儲供應能力,突出的就是要抓好1000億斤糧倉建設;大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大力提升糧食加工轉化能力。

  以下為講話全文:

  在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徐紹史

  同志們:

  剛才,我傳達了國務院領導同志最近對糧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對我們過去一年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2015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既是對我們的鼓勵,也是對我們的鞭策,我們一定要把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學習好、領會好,真正貫徹到今後的實際工作當中去。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剛才正曉同志已經講了,會前我已經認真閱讀了正曉同志的工作報告,報告對於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比較全面、實事求是,對2015年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和部署,符合黨中央、國務院的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下面我想簡要談三點意見,供同志們在這次會議的討論和今後的工作中參考。

  一、2014年糧食流通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過去的一年,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的直接指導下,國家糧食局黨組帶領全系統幹部職工,服務大局,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各項工作卓有成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平穩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成效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化解收儲矛盾,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到去年為止,我們已經迎來了糧食生産“十一連增”,2014年糧食總産量是12142億斤,增産了0.9%,增産103億斤。“十一連增”既是我們的期盼,也給我們帶來了收儲的壓力。糧食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第52次常務會議精神,組織政策性收購,引導多元主體入市,督促企業嚴格執行“五要五不準”守則,多措並舉有效化解收儲矛盾,全國各類糧食企業共收購糧食7298億斤,比上年增加409億斤,確保農民種糧賣得出,得實惠,既增産又增收。

  二是加強市場調控,維護了糧食市場穩定。現在糧食市場的特點是,國際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價格也在持續緩慢回落,對國內市場帶來了壓力。糧食進口除了我們掌握的配額之外,邊貿也出現不少走私的現象。國內的糧食主要是品種結構和區域分佈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糧食部門充分發揮儲備糧的吞吐調節作用,適時開展儲備糧油輪換,組織跨省移庫和産銷對接,保障了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三是著力深化改革,推動了糧食流通科學發展。去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國家糧食局動手早、部署早,全國糧食系統著力推進多項改革。在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和國辦的大力支援下,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文件印發實施,同時,糧食系統減少糧食行政審批事項,制訂新的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積極探索政策性糧食收儲新機制,下達新增地方糧食儲備規模計劃,為今年進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四是實施“糧安工程”,提升了糧食收儲供應保障能力。糧食部門編制實施“糧安工程”建設規劃,積極推動新建1000億斤倉容建設,加快“危倉老庫”維修改造,糧食物流通道建設、資訊化建設、糧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都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五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鞏固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糧食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規劃,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兩個責任”,把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鞏固和拓展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結合起來,統籌業務、黨務、隊伍建設,確保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取得實效。

  這些成績的取得很不容易,應該倍加珍惜。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糧食系統全體幹部職工努力奮鬥的結果!借此機會,我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向與會代表、向糧食系統全體幹部職工表示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向在這次會議上受到表彰的全國糧食系統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二、全面認識新常態,準確把握糧食形勢新特徵和工作新要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總體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進行了全面深刻闡述,明確了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李克強總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闡明瞭今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部署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和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1號文件對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如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步伐作出了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非常重要,我們要悟深悟透,真正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做好糧食流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糧食系統的同志們一定要準確把握糧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抓住用好新機遇,妥善應對風險和挑戰。我個人感到,當前糧食工作有這麼5個方面的新特徵。

  一是從糧食供給看,我們已經告別了糧食短缺時代,糧食生産能力基本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但糧食生産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未根本改變,現在我們可灌溉的耕地剛剛超過50%,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必須轉變單純追求數量增長的發展方式,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

  二是從糧食需求看,人口增加、生活水準提高和城鎮化發展,促使糧食總消費繼續保持剛性增長,糧食總體上處於緊平衡,結構也有變化,優質糧食品種趨緊,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這兩個特點非常明顯。與此同時,受經濟增速下降、能源價格下跌以及進口替代等因素影響,糧食消費增速有所放緩,玉米、秈稻等品種出現階段性供大於求,必須加強對糧食生産和消費的引導,更加注重提高糧食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三是從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看,現在國內勞動力、土地等生産要素價格上升,國內糧食生産成本也在逐步提高,國內糧食三大品種價格比國際市場每噸普遍高600元左右,國際市場大宗農産品價格呈下跌態勢。我們講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這個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國際糧食市場和國際糧食資源,同時又要注重防範國際糧食對國內市場的衝擊。從現在來看,國際經濟還處在緩慢復蘇過程中,今年大宗商品價格總體呈現震蕩回落的態勢,國際油價已經跌破每桶50美元。我們要統觀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來判斷整個貿易的走勢。

  四是從糧食生産經營方式看,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興起,糧食企業兼併重組、生産相對集中已經成為趨勢,推進糧食産業化、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將成為發展方向。要素價格在上升,種糧成本也在上升,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依靠提高勞動生産率,而規模化經營是提高勞動生産率的重要路徑。

  五是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依靠增加直接補貼刺激糧食生産的邊際效應明顯遞減,對糧食市場的過多直接價格干預可能抑制市場機製作用甚至扭曲市場,糧食庫存過多集中在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手中,糧食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需要加快完善。國家決定進行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就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對這一套機制進行積極探索。

  同志們一定要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對糧食流通工作帶來的一系列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更好地去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更希望大家能夠引領新常態。

  三、全力做好新常態下的糧食流通工作

  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糧食流通工作的階段性特徵,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糧食流通改革,推進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於這樣的考慮,2015年糧食流通工作重點要守住四條底線,狠抓改革攻堅,依法加強監管,提升三個能力,統籌三大建設。

  第一,守住四條底線。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緊平衡仍將是我國糧食供求的長期態勢,一定要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是堅決守住總量安全底線。核心是堅持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在糧食連年增産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克服麻痹思想,建立健全糧食安全預警機制,繼續發展糧食生産,充實糧食儲備,搞好總量平衡,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十一連增”之後,有些同志提出是否需要繼續保持這麼高的産量,基於農業生産面臨的資源瓶頸制約,能否考慮休耕、輪作,這些建議應該從積極的角度去考慮。但是,13億人口的大國吃飯還是第一件大事,手中有糧總比沒有糧要好得多,糧食系統這根弦一定要繃緊。

  二是堅決守住糧食品質安全底線。當前,糧食重金屬、農藥殘留、真菌毒素超標,糧食收購存儲運輸過程中霉變污染,儲存糧食品質下降,以及糧食加工過程中不符合品質標準等問題,在一些地方和企業不同程度存在,必須進一步強化糧食品質安全治理,確保糧食品質安全。今年東北地區玉米豐收,但趕上雨雪,不少地方露天存放的玉米捂在地上,霉變比較嚴重,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將收購的生霉粒標準從2%放寬到5%,這照顧了農民的利益,但是對品質隱患要高度重視。

  三是堅決守住農民增收底線。要把國家支農惠農強農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下去,抓好糧食收購,最重要的是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切實維護種糧農民利益。

  四是堅決守住市場穩定底線。要在保證市場供應的前提下,加強儲備糧吞吐和進出口調節,穩定糧食供求關係,確保糧食價格不出現大的波動。

  第二,狠抓改革攻堅。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攻堅克難。

  一是深化糧食收儲體制改革。核心是要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積極探索鼓勵和引導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訂單收購,與糧食生産者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變政府收儲的壓力為促進糧食收購市場健康發展的動力。

  二是完善糧食儲備吞吐調節機制。要充分發揮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的功能,逐步建立地方儲備與中央儲備協調運作機制,抓好儲備糧輪換管理,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糧食調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加快推進糧食企業改革。糧食企業改革需要管理部門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一些糧食流通領域的行政審批事項,還要清理非行政審批事項。要積極推進糧食企業兼併重組和産業化經營,並且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四是積極參與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糧食部門貼近農民、貼近企業、貼近市場的優勢非常明顯。確定目標價格,發改委主要是做採價工作,糧食系統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要跟蹤了解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執行情況,深入研究目標價格試點後的糧食收儲問題,併為完善補貼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第三,依法加強監管。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們應該積極推進依法治糧,更加自覺地轉變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方式、管理作風。現在變化非常快,唯一不變的是變化,與其被動調整,不如主動求變,糧食系統也要不斷探索創新,開拓進取。

  一是進一步推進糧食法制建設。要加快糧食立法進程,完善糧食流通法律法規體系。

  二是加強對地方落實儲備規模的監管。要按照地方新增儲備規模計劃,督促各地保質保量按時充實地方儲備。

  三是加強對糧食倉儲設施的監管。對新增1000億斤倉容建設實施有效監管,確保建設計劃順利完成,同時要加快建立國有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保護制度,確保現有糧食倉儲設施數量不減少、功能不下降、用途不改變。

  四是加強對糧食收儲企業的監管。要督促收儲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嚴厲打擊“轉圈糧”“打白條”、壓級壓價等損害國家和農民利益的行為。加快推進糧食經營者信用體系建設,落實最低最高庫存制度。

  第四,提升三個能力。加強糧食流通能力建設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是大力提升糧食收儲供應能力。突出的就是要抓好1000億斤糧倉建設,創新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糧倉建設,發揮政府投資撬動社會投資的最大效用。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糧食應急體系建設,提升糧食應急配送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大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要聚焦保障糧食總量安全、品質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大需求,加強綠色生態儲糧、節糧減損、品質安全等重大技術攻關,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推廣應用,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建立健全糧情監測預警體系。

  三是大力提升糧食加工轉化能力。要充分發揮糧食加工轉化對糧食供求的“穩定器”和“調節器”作用,積極推動加工産業升級,延伸産業鏈條,發展主食産業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健康糧食産品的需要。

  第五,統籌三大建設。糧食系統要持續深入轉變職能、轉變作風,統籌融合業務、黨務、隊伍建設。我在發展改革系統會議上專門講了,要狠抓機關轉型。發展改革系統面臨的任務非常繁重,一是應對經濟下行,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三是加快機關轉型,四是反腐倡廉,五是幹部調整。大多數系統的情況都差不多。這五項重要任務現在都疊加在一起,最核心的就是機關轉型。我們一定要有緊迫感,堅決貫徹中央關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系列決策部署,貫徹好八項規定,堅持一崗雙責,履行好兩個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更加有力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使我們這支隊伍更好地適應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面對各種機遇、風險和挑戰,希望糧食系統的同志們搶抓機遇,主動作為,開拓創新,銳意改革,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一如繼往地支援國家糧食局進一步抓好工作,也希望國家糧食局、全國糧食系統更好地支援配合發展改革工作,使發展改革事業、糧食流通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