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3D類器官印表機,可列印和人體細胞極其相似的細胞團,在新藥研發、精準醫療上發揮巨大作用;搭載智慧系統的海上油田鑽頭,像“貪吃蛇”一樣在地下幾千米堅硬的岩石裏自由穿行,“聞著油味兒”精準鑽井;滿載食品的無人駕駛小車馳騁著,無論是避障還是無人售賣,都遊刃有餘……
11月14日,一場“高精尖”又“接地氣”的科技盛宴——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于深圳盛大開幕。本屆大會以“科技引領發展,産業融合聚變”為主題,匯聚了全球優質創新資源,吸引了來自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家知名企業與國際組織參展。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及央企180余家,上市公司1000余家,“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2000余家。
本屆高交會預計專業觀眾將達50萬人次。《證券日報》記者隨著連綿不絕的人流進入會場,大會開幕後還不到半個小時,主館門前的過道便已稍顯擁擠。
“本屆高交會在國際影響力、參展規模、觀眾人數上都有明顯提升,最重要的,是‘科技力’滿滿!”第五次參觀高交會的“老朋友”黃先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人形機器人、低空裝備等展品
彰顯“科技與美”
本屆高交會創下多個歷史紀錄。展區方面,大會設置17大産業與22個專業展區,創高交會“專題專展專業化”細分的“歷史之最”。
《證券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電子資訊與大數據、清潔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均有專業展區。同時,還有國之重器重大裝備、科技巨頭産業鏈、專精特新及新質生産力、創新創業與金融服務、産教融合5個新展區。
進入國之重器展區,一個高聳的塔狀巨大模型立刻吸引了記者注意。這是來自中國石油的全球首口地質條件最複雜、鑽井難度最高的萬米科探井——“深地川科1井”模型。“深層超深層鑽井是油氣工程技術瓶頸最多、挑戰最大的領域,其技術能力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企業油氣工程技術的整體水準。”中國石油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許多科技感十足的新産品也十分吸睛。以人形機器人、低空裝備、無人駕駛為代表的“熱門賽道”企業,本次也攜重磅新品亮相。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重力”)攜旗下多款新能源航空器亮相高交會。其中,公司發佈的首款載人eTVOL飛行器ZG-ONE引得眾多參展者圍觀。三面窗包裹的球形機身充滿科幻感,搭配小巧的螺旋槳,彰顯出科技與美學的力量。
“ZG-ONE整機採用六旋翼動力冗余佈局,該産品由零重力自主研發,基於低空旅遊、應急救援等場景應用定制設計。”零重力聯合創始人賈思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外,中國海油、中廣核、華為、騰訊、比亞迪等企業也帶來了最新技術成果。例如,中國海油展出了“海基二號”模型。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設中心總經理劉華祥告訴記者:“海基二號是中國海油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加以圓筒型FPSO(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用於對位於南海東部海域的億噸級流花油田進行二次開發。”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企業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01.5萬件,同比增長22.4%,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
“登臺唱戲”的不止中國企業,高交會上還有眾多來自海外上百個國家的企業代表。比如,捷克館展出了可自動側翻的ICU病床。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其床架側向傾斜功能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能夠有效減少翻身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影響,節省護理時間。全球企業正透過“高交會之窗”,進一步推動國際科技經濟交流與合作,釋放著與各國共用未來科技發展機遇的開放強音。
展示區域經濟風采
促進産學研加速融合
本屆高交會上,來自上海、天津、廣東、江西、湖北、黑龍江等多地的展團以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百餘所知名高校院所參展,展團總數達200余個,創歷史新高。
在江西省展區,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業輪番亮相。佔據“C位”的是江鈴汽車自主研發生産的“氫能混合動力總成系統”展品。“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江鈴汽車一直在積極投入研發。”江鈴汽車産品研發總院總監丁開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次展出的“氫能混合動力總成系統”,是在傳統汽油發動機基礎上,逐步攻克核心關鍵技術開發的氫氣發動機,該系統後續將應用於江鈴汽車的輕型客車、輕型卡車等細分産品。
除了地區展團,高校參展也是本次高交會的一大亮點。“復旦大學積極響應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直非常重視區域合作、企業合作。”復旦大學産學研合作處副主任鄧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例如,今年,復旦大學和福建省達成合作,共建了復旦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通過多種方式把復旦大學的科技成果推介轉化,併為産業化項目提供孵化與培育等全鏈條服務。
引産業活水,潤科技創新。“高交會促進了高等院校等科研機構與産業、産業鏈深度交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加速實現高校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助力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高交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近年來,我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金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發佈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諮詢、服務等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金額達到2054.4億元,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項數64萬項。
引金融“活水”
灌溉科技創新沃土
在高交會上,科創企業與金融資本也實現了“雙向奔赴”。
本屆高交會吸引了摩根士丹利、黑石、貝恩、高盛、凱雷、紅杉等海內外知名機構的關注,成為科創企業與投融資機構間的橋梁。
國內首家數字銀行——微眾銀行迎來高交會首秀。“在微眾銀行微業貸授信客戶中,超24%來自製造業,讓金融‘活水’真正流向了實體經濟。”微眾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本次高交會,微眾銀行以“拼出制高點”為主題,特設先進製造業展示專區,邀請了十余家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的企業共同參展,以拆解核心技術零件的創意形式展示其産品,並通過搭建路演平臺提供宣發機會,助力更多代表中國製造業未來的高新技術和産品“走出去”。
組委會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已有1200余家專業參觀採購團通過線上表單以及高交會《全球採購商對接大會參會回執》完成了預登記。富士康、比亞迪、小米、美的、格力、華為、騰訊等知名參觀採購團,都會亮相高交會尋找合作夥伴。“很多預登記參觀採購團體及組織均有著明確的採購需求,意向採購金額超千億元。”
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鏈鏈相通。26年來,高交會不僅成為匯聚全鏈條全領域科技創新的舞臺,也為世界打開通向美好未來的窗口。立足深圳這座創新之城,高交會通過迭代創新,為促進經濟增長、高品質發展注入更多澎湃活力。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