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正文

字號:  

油價走低或引發“貨幣戰爭”中國降準意欲何為?

  • 發佈時間:2015-02-09 00:2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章斐然  責任編輯:朱苑楨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區間最大跌幅近60%。與此同時,多個世界主要經濟體央行相繼推出寬鬆貨幣政策,且與油價到達底部區間的時間點不相上下。有觀點認為,是油價大跌引發了此輪全球寬鬆,並將最終導致貨幣競貶。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説,亞馬遜雨林裏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就會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近8個多月來國際油價的暴跌會是掀起眼前這場寬鬆大潮的蝴蝶翅膀嗎?

  英國研究諮詢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在近期發佈的報告中預測,原油價格的走低會進一步推動全球各地的寬鬆貨幣政策。

  東華期貨分析師賈鈞認為,石油價格的下跌實際上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這與上世紀40年代由黃金引發的貨幣戰爭非常相似。”他分析認為,由黃金和石油等戰略儲備型資源類商品引起的貨幣戰爭往往殺傷力更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認為,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國際油價暴跌對國際貨幣資本格局的影響將是深刻的。但他認為,貨幣貶值的壓力主要在於石油輸出國,而非普及全球。他指出,在此輪油價下跌中,石油輸出國面臨巨大的財政赤字壓力、政府債券收益率上升、外匯儲備餘額下降或增速下跌、貨幣貶值。資本出逃反過來加劇它們的債券收益率上行和貨幣貶值的壓力。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認為,原油價格可能成為影響貨幣政策的因素之一,但也只是通過經濟面去間接影響。他以歐元區舉例,該經濟體近2年來持續低迷,並呈現明顯的通縮現象,低油價的拖累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助推了歐央行寬鬆政策的出臺,以刺激經濟復蘇。而油價之所以會影響歐洲經濟是由於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俄羅斯是一個高度依賴石油天然氣出口的經濟體。

  他同時指出,原油價格並不必然對所有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造成如上述般明顯的影響,原油價格通常與美國和歐洲的貨幣政策聯繫更為緊密,這是因為WTI和布倫特是全球原油定價基準,分別是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商品交易所的上市期貨。而中國作為石油的進口國,其經濟面受油價下跌的影響不大。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則認為,原油價格波動與各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的推出“風馬牛不相及”。他認為,美聯儲于去年10月退出量化寬鬆(QE)的貨幣政策、宣佈加息才是各經濟體推出寬鬆貨幣政策的真正動因。他指出,美聯儲退出QE引發全球市場大幅波動,歐元區市場尤受影響:資本從歐洲、新興市場等地逐漸流出,撤回至美國。各經濟體為彌補流出的資本,提振自身經濟,才相繼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

  中國加入“貨幣戰爭”了嗎?

  “如果別人都玩這個遊戲,你就別無選擇,只有參與,否則你會落後。我們稱之為戰爭是因為它是零和遊戲。有人贏,就有人輸。” 銀美林全球匯率和貨幣研究主管David Woo如是評價由於近期各央行的寬鬆政策而加劇的匯率波動。他預計,由於全球各國正在加入貨幣戰,這種波動水準還會持續。

  1月中旬以來,印度、瑞士、加拿大、歐元區、俄羅斯、澳大利亞等世界主要經濟體推出寬鬆貨幣政策。2月5日,中國央行啟動全面降準,隨即引發關於中國“跟風”全球寬鬆的言論。

  然而包括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內的多位經濟學者認為,此次降準不能簡單地與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畫等號,因為央行此次的目標很清晰,主要是針對目前外匯佔款增長明顯放緩的問題。

  截至2014年12月,我國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約為29.409萬億元。據此測算,去年12月外匯佔款減少1184億元人民幣,為去年8月以來再度出現負增長,並創下2007年12月以來的7年最大下降值。

  “如果外匯佔款渠道不能提供長期的流動性,央行也不通過降準和其他政策工具投放流動性,就會出現貨幣政策緊縮的效果。”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説,“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降準恰恰是為了保持貨幣政策的中性或穩健性,而不是要搞大規模刺激、大水漫灌。”

  此外,他表示季節性的信貸需求和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亦是央行選在這一時點降準的原因。

  另從匯率市場來看,人民幣實際匯率並未出現明顯貶值。近1個月來,除因美元走強等因素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所貶值外,人民幣對歐元、澳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均呈現升值。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目前將貨幣市場的走勢説成“貨幣戰爭”還為時尚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