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正文

字號:  

國企改革成下一個風口 春節前迎政策密集出臺期

  • 發佈時間:2015-01-23 07: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2015年1月12日,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由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張毅主持召開。會議審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工作的意見》、《關於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一位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中,較為成熟的幾個方案有望在春節前推出。目前方案正上報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審批。

  在此次會議上,央企“四項改革”試點方案是探討的重要內容,目前這“四項改革”試點方案已完成編制,下發至相關企業開始部署實施,下一步在總結第一批經驗的基礎上會進一步擴大;而此次會議審議了《關於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指導意見》,意味著員工持股將結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部分央企中進行試點,在總結第一批經驗的基礎上會進一步擴大。

  對此,券商分析師認為,隨著首批央企改革試點的積極推進,試點央企所引發的巨大示範效應將催熱市場關於央企改革試點啟動的預期,並且央企試點的改革效應有望引爆地方國企改革熱潮。

  在此背景下,各地將紛紛出臺方案,地方國企改革遍地開花。多位券商研究員指出,國企改革主題投資機會將貫穿2015年,可以通過多維度掘金A股市場的國企改革的並購投資機會。

  究竟該如何把握這一機遇?記者遍訪業內資深人士,從央企和地方國企兩個層面來剖析,其中,對央企將從三個方面進行梳理,而地方國企將主要從上海、廣東等省市入手把握其投資機會。

  員工持股先試點後推開

  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日前召開的第十八次全體會議審議了關於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這意味著員工持股將結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部分央企中進行試點。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員工持股是收入分配的一個重要形式,所以不會貿然推開,是先試點後推開。員工持股一方面可以調動員工積極性,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員工持股計劃使核心人員更緊密地與股東、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推動股東價值提升。員工持股計劃更是重要的混改手段,將激發國企經營活力。

  某券商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在之前已有提及,主要遵循試點先行的原則;其中,主要的是一般性競爭業務的國有企業可以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而對於從事自然壟斷、行政壟斷業務的企業,具有政策性企業以及其他非競爭性企業,不太適合引入員工持股的方式;在國有企業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可以同步引入員工持股計劃;全員持股並不是鼓勵的方式,要向關鍵崗位、科技骨幹人員傾斜,並且員工比例應該設置上限,保證國有的控制力;還有就是股權來源一般採取增值控股,不通過轉讓存量的股權作為員工持股的來源。

  2015年隨著國企改革提速,這將成為資本市場重大風口,同時將提升A股國企上市平臺估值水準,央企改革也將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國泰君安認為,國企改革加速將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而地方財稅體系重構,將促使地方政府以更大熱情投入到國企改革中。

  另有券商分析師表示,隨著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的出爐,新一輪以産權改革為核心、以分類指導和競爭性行業國企市場化運營為取向的多項改革將全面破題,將極大增強企業活力、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國企改革的大原則是市場化,重點是推動其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産整體上市。

  展望2015,投資者可通過多維度掘金A股市場國企改革機會。記者通過梳理國企改革模式發現,目前國企改革主要圍繞資産注入、整體上市、重組並購以及借殼上市等並購形式展開。

    掘金央企改革主題投資機會

  “四項改革”試點成為央企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的重要信號,首批試點央企可能只是開始,隨後的改革將涉及更多央企,下面從三個方面透視央企改革。

  在國資改革中的 “四項改革”試點方案是指2014年7月份,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啟動的 “四項改革”試點,即一是中央企業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二是中央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三是中央企業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四是向中央企業派駐紀檢組試點。為抓好試點,國資委專門成立了四個專項小組,破解國資國企改革面臨的難題。

  根據“四項改革”試點工作需要,國資委選擇了6家中央企業作為改革試點企業。從去年7月中旬央企第一批試點名單公佈至今,試點的六大集團下屬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漲幅已超過1倍,隨著後續改革方案步入實施,華泰證券認為,六大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有望再次得到市場追捧。

  資料顯示,首批央企改革試點的企業中,中國醫藥下屬上市公司有國藥一致(000028,收盤價51.20元)、國藥股份(600511,收盤價34.20元)、天壇生物(600161,收盤價30.98元)、現代制藥(600420,收盤價27.91元);中國建材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有北新建材(000786,收盤價25.51元)、中國玻纖(600176,收盤價15.47元)、洛陽玻璃(600876,收盤價10.05元)、方興科技(600552,前收盤價19.01元)、瑞泰科技(002066,收盤價13.71元);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下屬上市公司有中成股份(000151,收盤價20.52元)、國投新集(601918,收盤價6.55元)、國投電力(600886,收盤價10.76元)、中紡投資(600061,收盤價22.3元)、津膜科技(300334,收盤價22.7元)、立思辰(300010,收盤價26.48元)、福瑞股份(300049,收盤價43.14元)、國投中魯(600962,收盤價16.28元);中糧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有中糧地産(000031,收盤價8.92元)、中糧屯河(600737,收盤價8.91元)、中糧生化(000930,收盤價7.44元)均有望受益於央企改革試點。

  此前,中紡投資被安信證券借殼,連續收穫12個漲停,國投中魯也被江蘇環亞借殼,收穫8個漲停,而中國醫藥目前正處於重大事項停牌中,可見資本市場對於國企改革的熱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第一輪試點的央企大多屬於商業競爭性行業,並沒有涉及軍工、能源等具有壟斷性的特定功能性和公共政策性行業。市場化運作模式更適用於競爭性企業,改革效益能更快見效。而壟斷性企業關乎社會切身利益,極端情況下可能造成國有資産流失。預計下一批試點的央企仍將集中于商業競爭性行業,但不排除有代表性的特定功能性和公共政策性企業出現。

  如果按照這種行業功能定位來分類的話,第一類是商業競爭性企業,其生存和發展取決於市場競爭。中國誠通作為國資委推進央企戰略重組的重要平臺,從事産業整合、企業改制等工作,旗下擁有中儲股份(600787,收盤價10.03元)、冠豪高新 (600433,收盤價12.54元)、岳陽林紙(600963,收盤價6.18元)等上市公司。其中,岳陽林紙的凈資産收益率較低,增長較慢,因此,集團可能更有意願通過注入優質的資産來改變現狀。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這些標的將持續得到市場認可。

  恒天集團擁有恒天海龍(000677,前收盤價6.53元)、恒天天鵝(000687,前收盤價5.4元)等上市公司。目前恒天集團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比例達到84%,下一步要引入戰略合作者,以産權結構多元化為突破口,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

  近期,華訊方舟將以5.94元/股的價格受讓中國恒天和恒天纖維合計持有的恒天天鵝29.8%股份就是例證。恒天海龍于2014年12月29日接到控股股東中國恒天集團股份劃轉的通知,本次劃轉完成後,恒天集團將持有公司股份由29.77%上升至33.34%,為後續整合鋪路。

  第二類是公共政策性企業。國家電網、國電集團就屬此類,其中國家電網旗下擁有許繼電氣(000400,收盤價24.78元)、平高電氣(600312,收盤價18.96元)、國電南瑞(600406,收盤價16.17元)等上市公司。國家電網曾表示,將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分佈式電源並網工程、電動汽車充換電站設施建設。這是國家電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舉措,旗下上市公司將充分受益。

  國電集團同樣如此,旗下擁有國電電力(600795,收盤價4.06元)、長源電力(000966,收盤價11.33元)、英力特(000635,收盤價12.44元)、平莊能源(000780,收盤價5.85元)、龍源技術(300105,收盤價12.94元)等上市公司。國電集團曾多次提及將集團主要發電業務注入國電電力上市公司平臺,以避免同業競爭、促進資源整合,國電電力是集團整體上市的較好投資標的。

  第三類是指涉及國家安全、支柱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的特定功能性企業,包括軍工、石油及天然氣、石化和高新技術産業等。記者注意到,目前軍工行業的整體上市正在大力推進,軍工資産注入成為2015年的熱點,其中包括

  中航動力(600893,收盤價32.4元)

  完成核心航空發動機資産的注入、中國重工(601989,收盤價9.12元)完成軍用核心總裝業務的注入等。

  如果按資産的證券化率水準,中船重工集團證券化率位列榜首,中航工業集團其次;如按收入規模的證券化率水準,中航工業集團的證券化率居首,航太兩大集團、中電科集團還較低,均在20%左右甚至更低,未來整合上市的空間還很大。

  除了中航係之外,兵工集團的業務發展方向主要分為防務産品、民用産品以及戰略資源三大産業板塊。兵工集團共有包括江南紅箭(000519,收盤價15.21元)、華錦股份(000059,收盤價11.33元)、北方導航(600435,收盤價27.34元)、晉西車軸(600495,收盤價20.65元)、北方創業 (600967,收盤價14.44元)等在內的11家A股公司。集團旗下公司的資産整合有望加速,特別是作為化工平臺的華錦股份由於公司業績堪憂,有望通過增發、收購等手段整合集團的同類型業務,從而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資産注入為上市公司股價帶來高彈性。軍工資産注入後對經營規模和業績一次性的增厚明顯,資産注入事件的啟動成為軍工股上漲的重要因素。其中成飛整合在經歷約一年的重組籌劃後,公司股價上漲超過200%,雖然最後因主管單位關於形成行業壟斷的表態,終止了重大資産重組事項。除了央企在行動之外,地方國企也沒閒著。

  上海國企改革動作頻頻

  除了央企積極推動國企改革之外,地方國企改革也遍地開花。

  自上海國企改革20條發佈以後,改革動作頻頻,目標是將上海國資委系統80%以上的國資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産業,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産上市。

  通過對上海國企改革20條的梳理,不難發現,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上海國企改革的最主要形式。上海當前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主要是並購重組、整體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國資結構和佈局等四種方式。其中,並購重組是一個途徑,東浩集團與蘭生集團實施重組就是例子。由於蘭生集團旗下的蘭生股份 (600826,收盤價22.15元)是上市公司,而東浩集團此前並未上市,兩者合併重組後,為東浩集團旗下的國資注入蘭生股份提供了可能。

  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國有企業的股權多元化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另一途徑。2014年8月28日,弘毅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錦江股份(600754,收盤價28.17元)獲得批復即是一典型案例。

  目前,上海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暫時僅限于並購重組和引入戰略投資者兩種方式,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也較為有限。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改革的方式也會更加多樣化。除了繼續推動並購重組和引入戰略投資者之外,國企集團的整體上市將會成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

  未來兩年,上海將掀起國有企業整體上市的熱潮。旗下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企業集團,更容易通過優質資産的整合實現集團整體上市,這將為資本市場帶來矚目的投資機會。按照這個邏輯,未來最有可能集團整體上市的有:上海汽車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上海華誼集團、光明食品集團等。

  記者綜合市場人士意見遴選出幾個比較有整體上市可能的公司,如華域汽車(600741,收盤價17.63元)、上柴股份(600841,收盤價10.82元)、上海機電(600835,收盤價19.6元)、自儀股份(600848,收盤價12.27元)、氯鹼化工(600618,收盤價9.07元)、雙錢股份(600623,前收盤價14.52元)、三愛富(600636,收盤價13.89元)、上海梅林 (600073,收盤價9.29元)、光明乳業(600597,收盤價17.76元)、百聯股份(600827,收盤價16.75元)、第一醫藥 (600833,收盤價13.28元)、飛樂股份 (600654,收盤價10.22元)等。

  此外,上海還對國企進行結構優化和佈局,在繼續整合分散國企的基礎上,著手對新興産業領域的佈局;一些子公司數量較多且業務相似度較高的企業,可能還會發生整合,如上海紡織集團旗下龍頭股份(600630,收盤價12.38元)、上海水産集團的上市平台東方創業(600278,收盤價12.82元)等公司將受益於資産整合。

  廣東國企改革加快步伐

  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排頭兵,也被寄予擔當新一輪國資改革的前行者、試驗區,而國資證券化率不足20%將倒逼廣東省加快改革步伐。

  2015年1月13日,白雲山(600332,收盤價31.97元)公佈了規模達百億元的定增方案,這是繼廣州友誼(000987,收盤價21.86元)之後,廣州市屬企業中第二家推出百億元融資方案的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白雲山結合員工持股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雲峰投資,成為廣州市國企改革的又一經典案例。白雲山同步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涉及核心員工共4897人,其中董、監、高11人,其他員工4886人,其範圍不僅包括上市公司員工,還包括合資企業和關聯企業的員工,整體佔比大概為10%。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市及區屬國資控股A股上市公司共有60家,在絕對數量上僅次於上海國資委。但與上海、天津相比,廣東國資資産證券化率低,2013年證券化率不足20%,在主要省市比較中處於倒數第二,而廣東國資委國資證券化率的目標是在2015年達到60%以上。

  據公開資料顯示,廣東國企改革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30家左右營業收入或資産超千億的大型骨幹企業集團。而目前廣東國資系統資産總額超1000億元的企業只有8家,並購重組將成為廣東國資委優化資本佈局的重要手段。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標是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70%,二級及以下競爭性國有企業基本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這意味著超過50%的國有企業將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空間巨大。

  在地域方面,廣東省上市國企從監管歸屬來看分佈十分集中,廣州市屬、省直屬和珠海市屬上市國企佔總量的77.5%。11家省直屬上市國企有7家位於廣州,再加上15家廣州市屬上市國企,合計數量達到22家,佔總數的55%。

  廣州上市國企應作為投資機會的搜索重點。在2014年12月9日廣州友誼收購越秀金控100%股權,未來百貨資産可能會從上市公司平台中置換出來,這也有可能是廣州國資委解決廣州友誼與廣百股份同業競爭的一種方式,股價連續11個漲停,可見受關注程度。

  廣州上市國企平均國資持股比例高達49%,遠高於其他地市。較高的國資持股比例為廣州上市國企的改革提供了廣大的空間。國資減持空間大,為發展混合所有制提供基本條件。而在國資系統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作為標桿推行改革的概率大。作為國資上市平臺進行資源整合、資産注入的可能性大。

  就行業來看,符合産業發展政策的企業更有望借助政策獲得優先支援,成為先行者。在高管資源獲取能力方面,高管由集團空降的上市國企,在集團內部更具戰略地位,在資源整合方面具備較大優勢,獲得優勢資産注入的可能性較大。據此,珠江鋼琴(002678,收盤價13.56元)、廣電運通 (002152,前收盤價22.15元)、海格通信(002465,收盤價22.3元)、廣弘控股(000529,收盤價9.42元)、粵傳媒(002181,收盤價17.18元)、力合股份(000532,收盤價16.73元)等6家企業有望率先改革。

  其中,力合股份值得關注,從2013年8月第一次舉牌到目前持股25%,短短半年多時間裏,珠海金控兇悍的資本運作,充分表露了其控股力合股份的決心。資料顯示,珠海金控由格力集團、華發集團和免稅集團等共同投資組建,位於珠海橫琴新區的金融産業服務基地,為珠海國資委控制;在成立之初,就計劃“力爭在5年內,拓展成為橫跨商業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託等領域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

國資改革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長春一東 27.17 0.70%
2 北方創業 17.60 0.17%
3 國投電力 8.83 0.00%
4 深康佳A 7.27 -0.14%
5 中儲股份 10.38 -0.3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航地産 12.17 -5.51%
2 飛亞達A 16.45 -5.46%
3 中航重機 19.40 -4.58%
4 洛陽玻璃 33.27 -4.48%
5 中糧地産 14.42 -4.0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