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或“三類並兩類” 市值管理成混改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4-12-18 08:22:1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馬藝文
“樓梯響了一年多,終於要有人走下來了。”對於備受矚目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制訂的參與者們開始用“即將瓜熟蒂落”來形容。
據上證報記者了解,自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的一年多時間,國資委、財政部、發改委、人社部總計進行了數十次的調研,對於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方案、指導思想、原則以及實施辦法已基本達成共識,其中包括對國資分類、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交叉持股比例等敏感問題的研究。
而資本市場作為本輪混改的主要平臺,既解決了定價公平問題,又為各類資本提供了便利的退出渠道。與此同時,市值管理也已成為本輪國企改革的新課題,併為混合所有制改革注入新動力。
國企改革或“三類並兩類”
國有經濟功能界定可能分為兩大類,即商業類和公益類。公益保障型的為國有企業,商業競爭型的是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醞釀了一年多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現在終於可以用即將‘瓜熟蒂落’來形容了。”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16日在國資委研究中心舉辦的“國企改革:探索與前瞻”論壇上表示。據透露,眼下各方在頂層設計中的多個關鍵問題上已達成共識,比如在國有經濟或國有資本的分類方面,共識是分為公益類和商業類兩大類;同時,在監管體系上,共識是出資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資本上,人和事的管理工作儘量下放。
其實,將國企分為兩大類正是宋志平的一貫主張:“公益保障型的是國有企業,商業競爭型的是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這樣問題既簡單又清晰,也便於理解和操作。”
此前,曾有消息稱,由國資委制定的央企功能界定分類方案中,把央企分為公益保障類、特定功能類、商業競爭類三種類型:公益類例如中儲棉、中儲糧等;特定功能類央企包括石油石化、電力、通訊等領域的18家央企以及11家軍工企業;而商業競爭類共有77家。
昨日,上證報記者獲悉,最終版的央企分類方案或從三類合併成兩類,既商業類和公益類。不過,沒有出現在最終版本中的特定功能類,並不是被刪除了,而是和之前的商業競爭類一起統稱為商業類。“其實,三類中的特定功能類也屬於特定商業類,所以(三類)實質上是兩類。”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對記者表示。
李錦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實際上就是要解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問題,而國企分類方案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礎,一定會先行出臺;國企分類的問題還牽涉到考核問題,按照不同的類型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資源與分配就會進行重新調整;此外,分類還會決定哪些企業會被合併等,預計2015年將會是國企大整合、大重組的一年,涉及的股權變動會非常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地方上的國企改革方案多數是按照三類來劃分。例如,大連市近日剛出臺的《關於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把國有企業分為競爭類企業、功能類企業和公益類企業。三類企業發展目標是“重組整合競爭類企業、做實做強功能類企業、提升完善公益類企業。”
在市場所關注的政策出臺時間表上,包括分類改革方案在內,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也有望于明年一季度以“1+N”的形式出臺。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近期公開表示,國企改革總體改革方案由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人社部分別牽頭:其中,由發改委負責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辦法;財政部負責牽頭三個文件,包括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成立和改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及投資公司的方案文件、國有資本預算改革方案的制訂;人社部主要負責薪酬改革方案及細則制定;國資委則牽頭兩個文件,一是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二是國有企業功能界定和分類。其中,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即俗稱的“總文件”。
資産騰挪成地方改革新特點
伴隨著産業升級轉型,一些地方國資委會把旗下上市公司殼資源和未上市資産放在一起進行拼接,而不僅限于把一個集團內部的資産裝入其自身上市平臺
雖然頂層設計方案還未出臺,但地方版的國企改革已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已有超過22個省市發佈了國企改革方案。比如,北京方案明確了首都國企改革方向,80%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産業、保護生態環境、保障民生等領域。廣東則提出,到2020年推動形成15家左右營業收入或資産超千億的大型骨幹企業集團。上海已確定,國資改革要經過三至五年的時間,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的之外,將其餘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天津方面也表示,到2017年底,重點集團至少擁有一家上市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産證券化率達到40%。
已操刀多個國資混改及證券化項目的知名投行人士劉曉丹表示:“與2006年至2007年國企整體上市不同的是,這一波國企改革伴隨的資産證券化會有比較大的資産騰挪空間,並且伴隨著産業升級轉型。有魄力的地方國資委,會把旗下上市公司殼資源和未上市資産放在一起拼接,而不僅限于把一個集團內部的資産裝入其自身上市平臺。但是,這種騰挪會牽扯不同利益主體,壓力非常大,要取決於各地方國資的決心,目前來説,廣州、江蘇、上海等地方國資的力度都非常大。”
此外,劉曉丹還認為:“無論IPO註冊制再怎麼提速,這波國企資産證券化多半會以存量上市公司的整合為主。註冊制的機會是針對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代表的新型公司,而不是國企。因為那些未上市國企做了資産騰挪後,可能實際控制人變了,主業整合規模也超過100%了,不再滿足單獨IPO的條件,故這波國企改革會以存量上市公司整合為主。這也是機構普遍看好國企上市平臺的原因。”
從上市公司案例來看,近期,廣州友誼披露擬定增募資百億收購越秀金控並對其增資的方案,這是廣州國企改革的一個範例。“廣州友誼的百貨零售業務在電商的衝擊下日子已很難過,估值缺乏想像力,所以廣州國資委就把境內的金控資産打包騰挪到上市公司裏。”劉曉丹稱,我們現在還幫廣州做別的方案,就是上市公司自身主業眼看不行了,旁邊還有一波主業不錯的資産就打算騰挪進來。
上海也同樣如此,棱光實業10月份發佈重組預案,原控股股東國盛集團將所持棱光實業49.44%股權無償劃轉給現代集團,自己則退居二線;現代集團旗下華東設計院作價10.8億元借殼上市,令棱光實業從一隻傳統的建材股變身工程設計龍頭股。而其同門兄弟耀皮玻璃更甚,國盛集團將持有的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建材集團100%股權無償劃轉給上海地産集團。
而按照大連市最新的國企改革方案,大連將支援産業相近、行業相關、主業相同的國有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重組,減少數量提高品質;積極推進競爭類企業在集團公司或母公司層面實現整體上市、核心業務資産上市或引進戰略投資者。在A股上市公司中,大連港、大連重工、大冷股份、大橡塑、大連熱電等公司均為大連國資委下屬集團企業。此外,長沙市也同於近期提出改革目標:即2020年前基本完成長沙市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將152家市屬國企整合成20家以下的大型企業集團,其中涉及的股權變更範圍之廣可想而知。
混改引入市值管理機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提升公司市值和治理的重要手段。通過本輪混改,國資股東將從此前高度關注控股比例轉向關注控股效率,其中,市值管理是一大課題
業內人士還普遍認為,相比于將已經整體上市的公司分拆來混改(如中石化),以及在公司上市前完成混改(如綠地集團)這兩種方式而言,直接在上市公司進行混改是越來越被看好的方式,也是現在很多國資在做的一種方式。上海市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秘書長羅新宇認為:“資本市場參與混改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是定價公平,可消除國有資産定價問題的擔憂,二是提供便利的退出渠道。”
而通過本輪混改,國資股東也將從此前高度關注控股比例轉向關注控股效率。其中,市值管理就是一大課題。羅新宇表示:“本輪混改的主旨,是通過各種所有制資本的廣泛參與,將一些國有股比過高的上市公司,通過引進戰略投資人和社會資本,推行員工持股,從而降低國有股比,最終提升國有上市公司的市值。”
目前來看,很多國企已經高度關注公司市值,並將市值管理作為與混改相結合的重要工作。昨日,在第十三屆中國公司治理論壇上,中國石化副總裁兼董秘黃文生就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提升公司市值和治理的重要手段,建議進行國資市值考核以及引導合理市場價值。”
今年2月,中石化啟動了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內部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的相關工作,讓中石化實現近年來首次漲停。9月14日,25家投資者簽署協議以現金1071億元認購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收購兼併項目之一。黃文生表示:“中石化銷售業務重組改革引入了充滿活力的社會和民營投資者,有效提振了資本市場信心,使中國石化的企業價值和公司市值得到有效提升。”
而同樣作為央企市值管理“先行者”的中國重工也對市值管理頗具心得。中國重工董秘楊曉英錶示,目前中國重工主要從鞏固行業地位、持續資産注入、推進傳統業務轉型升級、完善公司治理和宣傳推介等五個方面不斷提升公司價值,使得中國重工在境內外資本市場樹立良好形象並佔據一席之地。
而中國建築董秘孟慶禹則直言:“市值管理不能離開股價。”孟慶禹表示,良好的業績是支撐中國建築高市值的根本;其二,大股東要做事兒支援公司的發展;第三要加強高管激勵和公司治理。對於目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所遇到的難點,孟慶禹表示:“對大的公司要放開,多提供綠色通道,簡化行政審批的程式。無論是市場的哪一方,都要從根本上整體服務市值管理。此外,對於國有企業而言,高管激勵對市值管理非常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