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行銷講堂 > 正文

字號:  

五金廠老闆轉行做生鮮:用微信和電商做買賣

  • 發佈時間:2016-01-06 13:29: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2015年是國內五金産業最艱難的一年,一些代工廠被迫倒閉工人失業。廣東佛山一位名叫黎桂中的五金製品廠老闆,也不得不帶領手下30個員工,乾脆轉行做起了生鮮生意。所幸的是,通過網際網路,他們的日子比代工廠時代活得更滋潤。

  黎桂中的工廠位於廣東佛山丹灶鎮,該鎮有“中國日用五金之都”之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鄰近香港、澳門、廣州。黎老闆的工廠製造環保節能合成燒烤木炭和爐具。最近幾年,該工廠效益每況愈下,轉型勢在必行。

  2015年年底,黎老闆決定轉行嘗試生鮮銷售行業,很快獲得了新的機會。他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大批量收購各地農産品,然後通過以往的生意夥伴和公司員工,批發給佛山當地的商超老闆以及生鮮電商平臺。扣除各種成本,利潤還頗為可觀。

  在佛山銷售生鮮有以往的人脈,起步相對容易。但進貨對於黎桂中而言卻是一個麻煩事,因為所有的農産品都在農村,以往的人脈用不上。黎桂中用了2個月的時間,逐漸摸索出一些進貨的網路渠道。其中,微信和專業批發電商成了他的首選。

  黎桂中告訴記者,他一般會通過佛山本地的微信公眾號了解農貨消息。“有些微信號資訊量很大,哪有貨,哪供大於求,關注之後都可以第一時間知道。比如昨天(1月3號),佛山的一個種植猴頭菇的廠家,種植太多賣不出去。我看到微信就去看貨了。但這僅限于佛山本地的資訊,無法得知省內其他地區或者省外的消息”。

  去年11月份,黎桂中偶然從網上看到一篇陜西紅棗滯銷電商幫助銷售的文章,文中提到有款叫”一畝田”的APP可以買賣農産品,就下載了一個,並通過“一畝田”買了一些紅棗。由於第一次網上批發沒有經驗,買的是剛從樹上打下來的濕棗,沒有烘乾。從陜西運到廣東距離遙遠,一部分紅棗已經變質,但黎老闆從這次失敗交易中得出了一個結論:這裡供應商很多,可以找到各種實惠的外省農産品,但必須提前溝通好,最好先買點樣品試試。

  隨後,黎老闆不斷通過一畝田詢價和購買樣品。同樣是紅棗,他貨比三家,分別從陜西、山西多家供應商購買樣品,並從中挑選性價比最高、信譽最可靠的一家進行大宗採購,交易非常成功。

  黎老闆還在上面購買過河南的香菇,對方快遞過來的樣品品質不錯,但並不是廣東這邊喜歡的種類和口味,黎老闆最終很遺憾的放棄了採購。這幾天,他又找到了一家福建的香菇賣家,“我買的樣品還在路上,如果品質可以我就準備大批採購”, 黎桂中感慨的説,網際網路確實幫他節省了不少轉行的時間和精力。

  

  

黎老闆的五金廠網站還能打開,但幾乎很難接到訂單(圖)

  目前,黎桂中工廠的員工只剩下了30多人,除了維持以前的五金工廠外,他們全部都轉型成為了生鮮採購從業者。其中,一大半人負責採購銷售和統籌,10多人負責倉庫、庫管和司機等後勤工作。由於佛山物流配送服務發達,大到幾噸小到幾斤的生鮮生意,黎老闆來者不拒,日子倒也過得不錯。

  現在的生鮮業務讓黎桂中有點著迷,因為無論是進貨還是銷售,都和網際網路密切相關,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玩法。不過,黎桂中很不捨得徹底扔下投入多年的加工廠。企業官網還可以正常打開,黎老闆內心還希望能僥倖接到一些意外的訂單,儘管這種期望屢屢成為失望。

  這註定也是一個艱難的轉變。擁抱網際網路儘管是大勢所趨,但要真正從血脈裏煥然一新,對於黎桂中這批傳統老闆而言,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決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