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消費體驗 > 正文

字號:  

旅遊紀念品“千景一面” 手鐲玉石“大眾臉”

  • 發佈時間:2014-10-15 09:2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張楓逸  責任編輯:時習

  國慶假期,各大景區迎來旅遊商品購物潮。這些商品本應有極強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遊客卻發現,一樣的竹雕、一樣的小木刀、一樣的木梳……千百個景區都在賣同樣的“地方特産”,旅遊商品同質化、低端化現象嚴重,讓人提不起購買慾望。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有個人在山東的某景區花20元買了一頂帽子,然後戴著這頂帽子南下,來到湖南某景區,看到同樣款式的帽子。於是他跟湖南小攤主説,我在你這買的帽子,顏色不喜歡,我換頂吧。然後,他戴著換來的帽子來到福建某景點,如法炮製,又換了一頂顏色不同的帽子。

  這聽起來像個笑話,但所折射的旅遊紀念品“千景一面”的尷尬卻讓人笑不起來。中國遊客一直被稱之為“最舍得花錢的遊客”,在國外旅遊時消費額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遊客。然而,與世界旅遊發達國家購物收入已佔旅遊總收入的40%至60%相比,中國這一數字平均只有20%左右。顯然,旅遊紀念品同質化已是一大軟肋,嚴重制約了我國旅遊産業的全面發展,也影響了廣大公眾的旅遊感受。

  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作為濃縮地方特色、沉澱旅遊記憶的紀念品,其實並不乏文章可做。之所以陷入“千景一面”的尷尬,主要原因是景區過於依賴門票收入,對開發旅遊紀念品缺乏熱忱。目前,各地門票收入普遍佔到景區營業收入的近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高達70%。在這種情況下,景區更熱衷於門票漲價帶來的直接受益,而不願花費時間和精力開發旅遊紀念品,豐富旅遊産業鏈。景區購物攤點大都是以出租的形式交由小商小販經營,後者則一窩蜂地從義烏等小商品市場批發産品,以至於遊客無論走到哪,看到的都是手鐲、木梳、挂件、玉石等“大眾臉”。由於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這樣的東西沒有任何的紀念價值。

  旅遊紀念品要跳出“千景一面”的怪圈,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引導景區主動與創意、行銷、版權代理等方面的企業合作,真正讓景區特色旅遊紀念品上體現出來。同時,政府要加大信貸、稅收、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對旅遊紀念品版權的保護力度,調動起企業、科研機構參與開發旅遊紀念品的積極性,讓旅遊紀念品産業創意無限、商機無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