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呼喚個性化的旅遊紀念品

  • 發佈時間:2014-10-13 06:29:27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慶假期,我省各大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286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83.79億元,兩項同比都有15%以上的增長。迎來旅遊高潮的同時,各景區也迎來了旅遊商品購物潮。據省旅遊局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國慶期間,外省遊客中,16.35%的遊客對旅遊購物表示出興趣,旅遊購物花費佔到總花費的9.46%。

  然而,不少遊客發現,小木刀、木梳、彈弓等旅遊紀念品在全國幾乎所有的景區都有。

  10月5日,來平遙古城遊玩的山東遊客孫好朋想帶些紀念品回去,卻找不到幾樣有特色的。推光漆首飾盒雖然有特色,但圖案過於傳統,怕年輕人不喜歡。

  出來玩都想花些心思挑選些小物件當紀念,或者送給親戚朋友。仔細一看,卻發現很多景點賣的東西都一樣。一模一樣的木梳在平遙就成了平遙古城的特産,在靈石就成了王家大院的特産。環顧我省各大旅遊景點,真正具有當地特色,能夠體現景點內涵的紀念品寥寥無幾,旅遊商品同質化、低端化現象嚴重,讓人提不起購買慾望,也讓人很無奈。

  很多旅遊商品銷售者表示,目前我省銷售的旅遊小商品,大多是浙江義烏、廣東惠州等生産的,全國各地都在賣。紀念品因為 “千物一面”,生意並不好做。他們也想進點新鮮貨,可這樣的東西不好找。

  本應成為旅遊目的地獨特名片的紀念品,大批量以相同姿態出現在各地旅遊景點,“毫無特色”“同質化嚴重”成了旅遊紀念品市場的尷尬標簽。

  業內專家表示,山西旅遊紀念品産品雷同、品質低下、缺乏創意的現象,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很多旅遊景區都有旅遊紀念品出售,但這些共性卻很明顯:樣子基本雷同,缺乏地方、民族特色;大多粗製濫造、材料低廉、工藝粗糙。

  據統計,旅遊購物佔旅遊經濟的比例我國遠低於國外。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我省旅遊購物佔到旅遊總消費的比例在不斷下降,除門票價格、交通住宿費用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外,旅遊紀念品市場特色産品不多,銷售不旺是不爭的事實。

  購物作為旅遊的六大要素之一,是旅遊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力帶動許多相關行業的發展。在很多地方,旅遊商品是旅遊的重要吸引力,其作用不可小覷。從目前全省旅遊紀念品雷同現象嚴重來看,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誰能主動開發它,誰就能佔有市場。關鍵是如何依託本土特色深挖掘特色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

  對於旅遊資源豐富的山西來説,發展旅遊商品顯得尤為重要。山西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豐富的優質旅遊資源,在旅遊産品開發上並不缺乏好的體裁。晉商文化、紅色文化、根祖文化、大院文化等,炎黃二帝、武聖關公等名人,平遙古城、大同雲岡、五台山等世界文化遺産項目,都應該激發出新的創意。

  其實,山西具有文化特色的紀念品也不少,應縣木塔模型、平遙推光漆、大同煤雕、侯馬蝴蝶杯、廣靈剪紙等系列産品,以及山西各地其他特色禮品都需要推廣發展。

  專家指出,對旅遊者而言,買旅遊紀念品就是買文化、買特色、買創意,景區紀念品應該更多體現地域歷史文化特色。旅遊紀念品市場必須杜絕照搬抄襲,做到百花齊放。應該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景點特色,創造出不可複製、特色鮮明,具文化底蘊的旅遊商品,打造出“離開這個景點就買不到的特色紀念品”。

  專家表示,景區應加深與高校、科研機構、文化單位的合作,讓其參與産品研發;有關部門要支援創意轉為産品的産業鏈建設;政府要出臺旅遊紀念品行業的指導保護意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生産、流通的旅遊産品産業鏈條,實現多方共贏。

  本報記者 謝昌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