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白酒摻敵敵畏謠言成真 冒牌茅臺酒疑似檢出

  • 發佈時間:2015-10-27 07:32:12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叔坤 李婷  責任編輯:金瀟

  

  

實驗用的敵敵畏和間苯二酚。

  

  

  

白酒真的會被添加農藥敵敵畏?

  這個流傳多年的“食品謠言”曾被業內辟謠。

  不過,近日,陜西漢中市鎮巴縣一家酒廠老闆范某在自産白酒中添加敵敵畏,被當地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

  陜西的判決再次證實確實有不法生産商在白酒中添加這種高毒農藥。研究資料顯示,敵敵畏對人體有劇烈毒性,0.5~5g即可致人死亡。

  不法商販為何要在白酒中摻入農藥敵敵畏?北京市場上這種摻加了敵敵畏的白酒是否也真的存在?新京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並通過一組化學實驗解密“敵敵畏白酒”。

  

  

實驗用的敵敵畏和間苯二酚。

  - 松鼠食驗

  市售白酒是否加敵敵畏 實驗見分曉

  10月22日,新京報記者在北京某酒類批發市場購買了四種濃香和醬香型白酒,分別對其樣品進行了敵敵畏成分檢測實驗。

  其中一款名稱叫“貴州茅臺特供”的瓶裝酒,新京報記者按照國家標準檢測方法進行實驗,出現顯色反應。意味著其疑似添加敵敵畏。

  不過,這瓶酒的瓶身無任何生産廠家資訊,幾乎可斷定係假冒産品。

  檢驗方法:間苯二酚法

  取濾紙一條,在濾紙中心滴加5%的氫氧化鈉1滴,再滴1%間苯二酚醇溶液1滴,待稍幹後滴上數滴白酒,在烘箱中或小火焰上微熱片刻,如果出現紅色,説明酒中摻入了敵敵畏或敵百蟲。

  

  

用2滴敵敵畏勾兌酒精,濾紙中心最終出現鮮艷的紅色。

  實驗1

  純凈酒精加一滴敵敵畏就顯色

  ●實驗目的:給白酒樣品檢測敵敵畏成分實驗提供濾紙顏色的對比參照,模擬白酒摻入敵敵畏後的顯色情況。

  ●準備樣本:5%的氫氧化鈉溶液;1%間苯二酚醇溶液;摻入敵敵畏的食用酒精(10ml酒精中滴加1滴敵敵畏)。

  ●實驗過程:

  先用敵敵畏勾兌酒精,採用“間苯二酚法”,濾紙中心最終出現鮮艷的紅色,以此作為“酒精中含有敵敵畏”的濾紙顯色參照標準。

  1.在濾紙中心滴加5%的氫氧化鈉1滴,

  2.滴1%間苯二酚醇溶液1滴,

  3.在濾紙中心同一位置滴加摻入敵敵畏的食用酒精1滴,

  4.將濾紙加熱,觀察顯色。

  

  

4種白酒實驗結果。

  實驗2

  一款“貴州茅臺特供”檢出疑似敵敵畏

  ●實驗目的:測試酒樣本中是否含有敵敵畏成分

  ●準備樣本:5%的氫氧化鈉溶液;1%間苯二酚醇溶液;市場上購買的4種酒品樣本。

  ●實驗過程:

  步驟一:先將在市場購買的4種白酒樣品分別裝入試管,標上序號。

  步驟二:取4張白色濾紙,濾紙中心分別滴加5%的氫氧化鈉1滴;

  步驟三:4張濾紙中心分別再滴加1%間苯二酚醇溶液1滴,

  步驟四:每張濾紙上,各滴入一種白酒樣品數滴。(4張濾紙分別對應4種白酒樣品)

  步驟五:使用酒精燈加熱,觀察4張濾紙的顯色情況。

  消費提示

  專家建議正規渠道購買白酒

  白酒專家鄒江鵬建議選購白酒時,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正規廠家生産的産品。“最好挑選帶有‘純糧固態發酵’認證標注的白酒,獲得該認證的酒都是不允許外加任何添加物的。”

  同時,在選購白酒時,要詳細查看包裝上的生産資訊是否完整,並了解配料表中的添加劑內容,“儘量不要購買太多添加劑的産品”。

  食品藥品監督投訴舉報熱線12331工作人員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摻加了敵敵畏的白酒有劇毒,消費者如購買到顏色、氣味或口感可疑的白酒,應立即撥打食品安全監督舉報電話或報警,如已飲用,要及時就醫。

  白酒加敵敵畏 28年前就存在

  新京報記者查詢文獻發現,在白酒中添加敵敵畏的現象早在28年前就已出現。由衛生部主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的科學期刊《衛生研究》曾在1987年01期刊登一篇題為《酒中敵敵畏的檢測及穩定性觀察》的論文,作者為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的研究人員。該論文稱“為了監督管理不法者在酒中加入磷酸酯類農藥(如敵敵畏)作為調香物及偶然的污染。採用改進的酶抑制法進行檢測。”可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即已出現不法生産者在酒中摻入敵敵畏的現象。

  近年來,白酒加敵敵畏的現象同樣屢見不鮮。2014年光是媒體曝光的就有3起案件。酒廠經營者在生産白酒過程中,為了給白酒壓苦提香,防止變質,或為了冒充“陳釀老酒”,從中賺取暴利。在蒸餾時往釀酒使用的酒甑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敵敵畏,並將含有有毒、有害原料的白酒進行銷售。

  同樣,2009年1月,河南發現制假茅臺酒作坊用敵敵畏勾兌名酒。工商人員在鄭州一處民房內,查獲200多瓶以劇毒農藥敵敵畏勾兌的假“茅臺酒”以及制酒工具和大量原料。

  白酒加0.5g敵敵畏即可致命

  研究資料顯示,敵敵畏作為一種有機磷殺蟲劑,對人體有劇烈毒性,0.5~5g即可致人死亡。輕度中毒表現為頭暈、頭痛、噁心、食欲減退、視力模糊、出汗、流涎和四肢麻木等;中度中毒除上述表現外,還出現肌肉顫動,意識恍惚,語言障礙和瞳孔縮小等;嚴重時則會呼吸困難、全身抽搐、昏迷甚至可能休克死亡。

  而《衛生研究》1998年05期刊登的研究論文《白酒中敵敵畏的固相微萃取》中,更是強調“敵敵畏與乙醇具有聯合作用,酒中的敵敵畏可加重對人體的毒性……經常飲酒者更為甚之。因此,酒中存有的敵敵畏即便未達到中毒量也對人體十分有害。”

  國家衛計委食品標準處一位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敵敵畏作為有毒有害物質,不屬於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範圍。

  明知“敵敵畏”是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仍在生産白酒過程中添加“敵敵畏”並銷售,將構成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據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可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專家稱敵敵畏增香無依據

  在此前被曝光的“白酒添加敵敵畏被查”事件中,涉事經營者均自稱該行為是為了增加白酒的香氣,以便模倣好酒的香味。

  “這些年,有很多人問過我敵敵畏是不是真的能提升酒的香味和口感”,白酒專家鄒江鵬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多年的專業經驗,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多年來一直沒有關於敵敵畏與白酒增香之間關係的文獻”。鄒江鵬認為,這種民間流傳的“小竅門”,沒有科學依據,且十分有害。

  鐘傑介紹,白酒中香味的來源主要在於包括固態發酵、固態蒸餾在內的整個釀造及儲存的過程。而一些人為了模倣高檔酒的香氣而在劣質酒中添加敵敵畏的行為,非常愚昧且危害極大。“這些行為只存在於個別小酒廠或作坊,正規的大酒廠都不會這麼做。”

  在探訪中,一位河北農村地區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前些年常聽説賣酒的人在白酒中摻敵敵畏出售,通常是一些非常便宜的‘醬香酒’,有時知道不是真的好酒,但還是有人會買,喝過之後出現不適的情況很多。”

  “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説,白酒的釀造過程仍然很神秘。”鄒江鵬認為,應該用科學的方式將白酒生産闡述得更明白,“自然不會再有消費者去相信這種不科學的甚至有毒有害的飲酒方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