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造假老闆鼻子聞一下可調製高倣化粧品 成本僅2元

  • 發佈時間:2015-07-02 07:27:31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憑著20多年的技術經驗,下海開公司研發産品,並把産品銷售到了國際市場。如果不告訴你他做的是什麼生意,這幾乎是一個創業成功的案例。

  而現實是,這名老技術工,用自己一雙巧手和經驗來研發的,是國際大牌産品的山寨貨,連直接關係到人身健康的藥品,他也敢接單生産。

  近日,余姚市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聯合破獲了這起涉及5個省市、涉案金額2600萬元的特大生産銷售假藥、偽劣産品案,抓獲含生産、銷售、包裝在內的主要犯罪嫌疑人9名。而他們扣押的假冒國際知名品牌的藥膏、化粧品、牙膏等,共10種18萬餘件,運送的時候,貨車裝了9車。

  專在晚上開工的小工廠

  倉庫裏堆滿“國際大牌”化粧品和藥品

  余姚三七市鎮相岙村,地處余姚、慈溪和江北三地交界,是一個寧靜小山村。

  2013年開始,這個小山村裏開了一家奇怪的工廠。

  “白天大門緊閉,晚上燈火通明,機器全開,常常是大桶大桶運進來,整車整車被運走。”2014年11月下旬,余姚市市場監管局丈亭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在一次例行排查時,一位當地婦女説起了這家工廠的奇怪之處。

  説者無心,聽者有意。發現這個地址沒有公司登記資訊後,12月1日,辦案人員對工廠進行突擊檢查。

  走進廠房,只見幾名工人正在灌裝鋁管裝膏劑,車間內堆滿了大量已經打開的化學藥品桶,裏面盛滿了紅黃白各種顏色的膏狀化學品,桶身上貼滿了各種眼花繚亂的化學品名。和其他工廠不同,這個工廠中瀰漫著一股刺鼻的異香。

  在廠房內還有一張操作臺,上面橫七豎八地擺著磅秤、燒杯、量筒等設備,沾染著一層厚厚的化學粉劑。

  倉庫裏,堆放著大量外文包裝産品,涵蓋了醫用藥膏、牙膏、生發水、按摩膏等,一檢查,居然都是國際大牌産品。

  如標有“SENSODYNE?”商標字樣的牙膏,涉嫌假冒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舒適達牙膏;標有“Vaseline?”商標的生發水,涉嫌假冒英國聯合利華公司的“凡士林”護髮素。

  在這些産品當中,有兩款産品還標識有“處方藥”和“藥膏”等字樣。

  為了弄清這些産品的真偽,辦案人員找到了部分産品的商標所有人及在華辦事處,請他們來驗證産品真偽。

  在該廠的産品中,有丹麥品牌“Fucidin?”藥膏。執法人員輾轉聯繫到商標所有人丹麥勵奧制藥公司上海辦事處,對方派專員來到余姚鑒定並出具情況説明,證實扣押的兩種“Fucidin?” 藥膏(乳膏)是陸某自行倣冒,勵奧制藥從未授權國內任何廠家代為生産。

  成本只有一兩元的山寨貨

  偽裝成正品流向國際市場

  這家小廠的負責人姓陸,一直都沒有出現,市場監管部門將案情通報給余姚市公安局治安大隊,民警第一時間介入案件調查。

  在現場,辦案人員發現了陸某辦公室內一張皺巴巴的快遞單,收件人一欄寫著“Lisa”。

  公安部門追查下去,發現這個“Lisa”是陸某的一位上家代理商。而這家山村小廠的背後,有著一條完整的黑色産業鏈條。

  如這個“Lisa”,就在義烏從事美容藥品出口貿易的商人,她通過義烏的平臺接收國外訂單,並下單給陸某進行生産。

  陸某生産的這些假冒藥品、化粧品,通過她的手“搖身一變”,變成價值上百元的“聯合利華”、“勵奧制藥”的藥品、化粧品流向國際市場。

  自然,這些來自中東和非洲的買家,也不是正經的商人。他們拿著市場售價100多元人民幣的産品樣品,卻希望中國工廠為他們生産出成本只要一兩塊錢的高倣品。

  此外,這些足以假亂真的外包裝,也有專門的公司提供定制服務。執法人員調查發現,江蘇常州的一家金屬軟管公司和上海崇明縣的一家鋁管包裝企業,先後為陸某提供了40多萬支鋁管包裝。

  廠老闆做了20多年化粧品

  鼻子聞一聞就能調製出高倣産品

  今年2月18日,這家工廠的老闆陸某、方某夫婦,被警方抓獲。

  50多歲的陸某,從事化粧品生産20多年,曾在一家化粧品公司做到了車間主任。20多年下來,他也積累了豐富的化粧品生産領域的經驗。

  從2006年開始,他辭職下海,做起了護膚品生意,但是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只能被動做代加工生意。

  他表示,剛開始,結合自己的經驗,主要從事的是護手霜等産品。不過,後來由於國內市場護膚品銷售不景氣,經常去義烏的他,發現了外貿加工這條新的路子,於是和義烏一些出口商有了合作。

  陸某説,只要是護膚品,基本上都能調配的八九不離十。但是由於品種單一,生意並不好。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大單生意,但是訂單的産品卻讓他心裏沒底,因為産品是直接進入口的牙膏。

  比之前的護膚品,牙膏的技術含量要高多了,自己也從沒做過。可是到嘴的鴨子飛走了又覺得可惜,猶豫再三,陸某決定自己調製配方。經過幾次改進,真的就做出了樣品,還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慢慢地,陸某接的單子中,不但有了牙膏,甚至還有了藥膏等藥品。

  陸某有一項絕活,只要拿到産品的樣品稍微聞一聞,就能根據經驗配製出氣味和顏色都非常接近的高倣品。但是這些産品的功效,自然和真品則有著天壤之別,個別産品經過鑒定,根本沒有任何使用效果。連陸某自己也承認,在功效方面,和真品確實有區別。

  據陸某交代,這些山寨産品成本很低,比如一支牙膏,成本只有0.8元,一隻藥膏也不到一塊錢。而這些産品的出廠價也不高,如一隻牙膏的出廠價不到1.5元,每只産品的利潤也只有幾毛錢。

  為了賺錢,陸某只能廣接訂單來跑量。從2013年至被查處,陸某共計生産藥膏、牙膏、生發水等10種産品53萬餘件,其中現場查扣18萬餘件,銷售了35萬餘件。這些産品由黎某等人通過義烏、廣州等地出口至中東、非洲等國際市場。

  據統計,該案涉案金額121.5萬元,而涉案産品如按真品市場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達2600余萬元。

  目前,除該廠負責人陸某夫婦之外,提供制假所需的鋁管、包裝印刷材料的李某、顧某,和從事假貨出口的黎某等共計9人,均已被抓獲。案件也進入起訴階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