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消費時常被“術語”忽悠
- 發佈時間:2014-10-31 10:35:09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陳龍
聽一位老大姐面露難色地説:“我怎麼覺得自己越來越笨,連買東西都不會了?”我對此深有同感。如今許多中老年人既想趕時髦,但又擔心露怯,尤其害怕在商場聽到一些刁鑽古怪的“術語”。
不少中老年顧客反映,購買彩電時經常被賣場的促銷員“忽悠”。對“對比度5000:1”、“極速×ms響應時間”、“××解析度”……諸如此類的技術名詞以及贈品規則的解釋,常常把消費者搞得一頭霧水。在家電賣場的彩電專區,每個品牌的各款液晶彩電介紹上都少不了這些技術名詞和數字。不僅如此,有的促銷員為了推銷成功不惜信口開河。比如一位在解釋自家品牌液晶彩電的響應速度為何比其他品牌慢時,很有創意地回答:“他們4毫秒指的是單程響應速度,而我們的8毫秒是指來回的響應速度,其實是一樣的。”然而經過調查,這些促銷員老實承認:實際上連他們自己也是似懂非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知這種“忽悠戰術”還要玩多久?還能玩多久?
平時生活中,消費者也被各式“專業術語”弄得暈頭轉向,尤其是醫療化驗單、手機話費單、保險單當中,“潛伏”著大量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各種條款、數據的紛繁複雜,讓這些單據變成了看不懂的“天書”,因此吃虧上當的更是大有人在。舉例來説,劉女士的手機使用將近兩年,可是話費單子上的具體費用她一直都不明白。“本月沖銷費用”、“實時費用”、“增值業務費”這些名稱讓她一頭霧水。和劉女士一樣,消費者大都表示不清楚話費單明細是什麼意思,只要實際産生的話費與想像的差不多,他們也不會特意核查。另一位消費者徐女士稱,儘管購買了多種保險,但她對各種保險的條款、細則還是不太清楚,就説近日買的這個分紅險,拿到的百分比跟當初業務員跟我説的完全不一樣。她不知道怎麼看盈利,每次讓交錢就交,給她分紅她就拿著,也不知道人家算得對不對。那麼,簡化這些神乎其神的單子真有那麼難嗎?其實不見得。銀行就做出了最好的表率,一張存摺或存單內,僅有“支出”和“存入”兩項,這樣賬戶不就簡潔明瞭了嗎?因而有消費專家呼籲,各種單據明細應讓老百姓看明白了,否則就失去了意義。而如何看懂這些單據,合理為自身維權,就成為消費者的當務之急。為什麼非要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仔細想想,這裡面的貓膩可大了。
很不幸,“術語病”傳染到維修行業。有的維修工到府修空調時,滿口的“專業術語”,讓人聽上去稀裏糊塗。鄭女士才買了3年的空調出了毛病,開機不久後壓縮機就“罷工”了,心急的她找了一家“野雞”維修公司。誰知,維修工如約到府簡單查看後,就判斷是“電磁四通閥壞了”,並開價700元。業內人士透露,售後服務中頻繁使用專業術語,乃是“黑維修”故弄玄虛的慣用手段。筆者認為,這類企業故弄玄虛的目的相當清楚,就是有意打掉消費者的自信,把他們唬暈並陷於茫然,然後乖乖地聽從“指令”——掏錢買單。這般“妙計”不光賺到了昧心錢,自己還儼然扮演起“專家”的角色。其實,對付這種伎倆並不難,只要遇到滿口“專業術語”的商家,咱們就用大白話請求他:“先生,還是請您使用我聽得懂的語言吧,否則的話要麼我走人,要麼你走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