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企業上半年業績集體"陷落" 政策依賴是主因
- 發佈時間:2014-09-02 09:06: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謝淩宇
近來,幾大彩電主流企業陸續公佈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從公佈的數據看,經歷了30年的高速發展後,國內彩電業似乎已走到最艱難時刻。
8月27日晚間,深康佳公佈了2014年上半年度(1-6月份)業績。今年上半年,康佳彩電業務營收為61.78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7.39%。康佳公司稱,由於受到彩電市場銷量和銷售額下降的影響,公司彩電業務銷售收入出現一定幅度下降,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在此之前的8月22日,海信電器也發佈了2014年中報,中報稱電視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收120 .4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同期減少2.76%,毛利率同比去年減少1 .38個百分點,而這已是海信連續第四個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下滑。海信公告認為,隨著國家節能補貼等政策的陸續退出、電視的智慧化以及網際網路企業進入所帶來的影響,使得行業從産品形態到産業生態迎來了新的挑戰。
四川長虹8月19日發佈的2014年上半年度財報中報也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72 .65億元,同比減少2.72%;實現利潤總額1.81億元,同比減少62.15%;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1億元,同比減少179.73%。長虹公司稱,主因國內家電市場需求下滑,導致彩電、冰箱業務國內銷售未達預期以及“國家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政策退出等。
而T CL于8月15日發佈的中報披露,TCL多媒體上半年營業額同比去年同期下滑15.9%至152.03億港元,凈利潤同比去年下滑33 .5%至1.69億港元。至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稱主要由節能家電補貼退出、網際網路IT企業跨界令競爭更激烈以及傳統電視産業變革所導致。
另外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創維數位因業績披露制度不同還未公佈中期業績,但從創維2014新財年(2014/4/1至2015/3/31)前四個月的電視銷售數據看,與其他四家彩電巨頭一樣呈現下滑態勢。創維數位今年4月份至7月份電視累計銷售量達346.7萬台,與去年大致持平;創維于中國市場的銷售量為248.9萬台,同比去年下滑1%;創維數位7月份電視銷售額同比下滑5%,4月份至7月份創維電視銷售額同比下跌了15%。
在國內彩電市場上,因康佳、海信、TCL、長虹、創維和海爾這六家企業基本上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被業界稱為“T 6”格局,而上述五家主流彩電廠商今年上半年業績的集體“陷落”表明,此次面臨的困境的不只是那一家企業,而是整個彩電業出現了問題。
幾家市場調查機構發佈的報告也佐證了這一趨勢。
據中怡康前不久公佈的推總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共銷售彩電2217萬台,同比下降9.7%,零售額為783億元,同比下降15.5%。另一市場研究機構奧維諮詢近來出爐的調查報告表明,2014年上半年彩電銷量達2093萬台,同比下降9%,銷售額696億元,同比下降15%。
早前,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産品調查辦公室發佈的《2014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需求狀況及下半年市場趨勢預測報告》數據也顯示,2014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需求收緊,估算銷售規模只有2000多萬台,比2013年同期下降15.3%,大部分彩電製造企業沒有完成銷量預期。
奧維諮詢的報告還認為,上半年各重點彩電企業全年出貨目標完成度不足40%,意味著彩電企業下半年要完成60%的出貨目標,但核心部件成本在上漲、彩電産品的終端售價卻在持續下降,彩電企業的利潤繼續降低,經營難度加大。
顯然,未來一段時期內,這種下滑趨勢或將持續。對此,長虹多媒體中國行銷公司總經理白志強表示,彩電行業寒冬期將是3-5年。
至於彩電企業此次業績集體“陷落”的原因,在上述五大彩電巨頭的業績或銷量公告中“家電補貼政策的退出”成為最頻繁提及的詞句,而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家電補貼政策提前透支了市場。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稱,導致現階段彩電市場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後政策時代的透支效應即是其中之一。
但家電産業問題專家羅清啟則表示,長期的“政策依賴症”導致企業失去了自身的能動性。當前業內出現的所謂“需求透支論”顯然回避了主要原因,過分強調客觀原因,企業要做的不應該是抱怨市場環境,而是要利用市場環境的變動,在市場的寒冬中創造商機。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行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也認為,把業績下滑歸咎於家電補貼政策的退出,這對號稱“中國競爭最充分且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的彩電業來説,無異於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網際網路企業的進入也被業界認為是另一個造成主流彩電企業業績難看的原因。以樂視、小米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自進入彩電業以來,頻繁拉低價格,開始與傳統企業拼人氣、搶流量、分食份額。
羅清啟卻認為,這種論調有誇大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現狀之嫌。在總量約達幾千萬台的中國彩電市場,絕對銷量方面小米、樂視幾乎是滄海一粟。在現階段,網際網路企業的進入在更大程度上帶來的還是一種邏輯上的顛覆。
而歡網科技CEO吳盛剛也認為,彩電行業積累的問題較深,彩電廠商的共性問題在於跟風和隨意性強,業務之間缺乏關聯。與網際網路公司的差距在於,其業務缺乏持續深化的能力。而且,在追求硬體差異化和服務規模性方面存在自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