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消費案例 > 正文

字號:  

網購消費井噴狂歡背後監管亟待跟上

  • 發佈時間:2014-11-13 08:3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熠  責任編輯:陳龍

  僅13個小時,阿里巴巴今年的“雙11”盛宴就打破了去年創造的全球最大購物日成交紀錄。截至12日零時,天貓成交額為571億元人民幣;其中移動端成交額達243億元,佔比42.6%,創下全球移動電商平臺單日交易新高。

  2009年,中國網路購物市場規模不過2500億元,去年增至1.85萬億元,為2009年的7.4倍。“雙11”走過6年,源於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初衷,到如今已成為電商、賣家、消費者共襄盛舉的“人造購物節”。

  狂歡背後,許多隱藏的風險有擴大之勢。

  虛假打折、以次充好、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虛設退貨門檻等,成為消費者吐槽的焦點;也有消費者因不了解“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的差別,而被商家誤導。每年“雙11”購物狂歡節過後,總會迎來一個網購投訴高峰期。

  根據深圳市消委會“雙11”網購消費投訴報告,去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期間,網購消費投訴案件同比增長了118%,産品品質問題投訴佔比高達74%,商家拒絕退換貨現象嚴重。

  在全民網購的今天,政府部門強化監管,督促網店誠信經營,營造一個健康規範的網路購物環境尤其重要。

  圍繞“銷售行為管理混亂”問題,今年“雙11”前夕,國家工商總局召集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10家主要電商企業約談;國家質檢總局公佈了網上假冒偽劣商品“黑名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則出臺規定,對銷售假冒偽劣化粧品的網上平臺最高處以20萬元罰款。

  廣東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據了解,針對廣東大型網購平臺較少,而網購消費群體和消費金額位居全國前列的情況,廣東省工商局聯合廣東省消委會,就網購中消費者碰到的典型案例,對“雙11”網民購物消費進行了消費提示和預警。

  廣東省網路交易監管平臺對外公眾服務網也將於近期分批在全省試點投入運作,並將正式推出工商紅盾電子標識服務,對於未納入工商紅盾電子標識的網站,可提醒消費者進一步提高警惕以規避風險。

  與此同時,廣東省工商局加強了對非法主體網站的巡查力度,對冒用公司名稱從事網路經營活動的網站提請省通信管理部門暫停接入或關閉。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全省已暫停接入或關閉各類違法網站24個,責令整改網站299個。

  目前,對網路交易網站的監管尚有不少難點與空白地帶。比如,部分違法網站比較隱蔽,工商部門難以立案和查處,需要通信管理部門的協助才能進一步打擊違法網站的規避行為;而部署在境外的網站目前監管處於空白,對此尚無有效解決手段。

  今年是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實施的第一年。消費者在理性消費的同時,也應把法律作為保障自身權益的有力後盾;電商應確保商品的品質和售後服務;監管者需儘快跟進,全方位凈化網路購物環境,讓網路購物節更健康地走下去。 劉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