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啤酒巨頭在華業績急剎車 受困本土行銷渠道

  • 發佈時間:2016-02-24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一博  責任編輯:金瀟

  啤酒巨頭在華業績急剎車

  國內兩大國際啤酒集團嘉士伯、喜力先後發佈2015年全年業績報告,兩家公司雖然在業績上有人歡喜有人愁,但在中國區業績上卻統一地呈現下滑趨勢。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銷售渠道水土不服、國內啤酒消費趨勢變化,是造成兩大國際啤酒集團業績在華“亮紅燈”的主要原因。

  國際集團在華現業績困局

  據悉, 世界第四大啤酒商嘉士伯日前發佈2015年業績報告,報告指出,嘉士伯在2015年經營利潤約82.2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4%,由於不利的匯率因素和三四季度幾筆數額較大的財政開支,其2015年共計虧損約25.12億元人民幣。而在中國市場,公司預計去年中國啤酒市場整體下降約5%。

  與嘉士伯的慘澹相比,喜力的業績顯得好很多,但也難逃中國市場疲軟的命運。喜力公司2015年全球年報顯示,2015年公司銷售收入205億歐元,同比增長6.5%;凈利潤20億歐元,同比增長16%。然而在中國市場,由於下半年銷量情況欠佳,從而弱化了上半年的增勢,而且報告還指出喜力在中國區的運營利潤有待提升。

  洋企受困本土行銷渠道

  縱觀兩大國際啤酒集團在華成長歷程,就不難發現其在渠道行銷方面難落地的窘境,以嘉士伯為例,嘉士伯主攻夜場,又面對著勁敵百威的巨大競爭壓力,而在餐飲、超市賣場缺乏足夠投入,終端曝光率缺乏。

  業內人士對於洋啤酒在華水土不服給出建議稱,如果嘉士伯將重點轉移到大流通渠道,深入終端超市、餐飲渠道,積極增強産品曝光率、擴大銷售範圍,基於嘉士伯品牌力和産品品質,有望逐步盤活市場,進而增加産品利潤,保證經銷商和終端都“有錢可賺”。

  國內啤酒消費進入瓶頸期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中國啤酒産量為4197萬千升,同比下降5.73%,國內啤酒市場連續增長24年勢頭不再。

  對此,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稱,國內啤酒行業遭遇瓶頸期,夜場消費銳減,衝擊到嘉士伯在國內的銷售業績和佈局。嘉士伯産品口感偏歐化,基地市場遠離核心啤酒市場,且營運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市場反響和産品更新速度遲緩,品牌力和競爭優勢不強,導致了業績節節敗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