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匯源入股碧生源成減肥茶商第二大股東意欲何為

  • 發佈時間:2015-09-29 10:05:4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錢瑜 阿茹汗  責任編輯:金瀟

  做果汁出身的匯源日前牽上減肥茶商碧生源之手。日前匯源通過接手第一大股東10%的股票,成為碧生源第二大股東。對於該筆交易,匯源董事長朱新禮表示,雙方可以在原料基地種植和採購以及渠道建設上進行合作。對於匯源參股碧生源,有些業內人士表達了不解,他們認為碧生源在保健品行業中雖然擁有一定品牌價值,但是“行銷泡沫”和“高毛利”的質疑聲一直伴隨左右,也為碧生源埋下了定時炸彈。但是另有分析稱,同樣走在扭虧路上的匯源可以通過上述交易,發揮農業種植的優勢,在自己擅長的産業上游環節發揮作用,這或許正是朱新禮的意圖所在。

  低調入股

  碧生源一則《控股股東出售股份及委任非執行董事》的上市公司公告將此次匯源與碧生源之間的交易低調地傳播了出去,該公司9月16日公佈的內容顯示,碧生源控股股東以每股股份1港元的代價出售碧生源1.67億股股份予買方,出售完成後,控股股東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數目將由9.78億股減少至8.1億股,總股本的佔比也由62.32%減少至51.67%,這也就意味著買方一舉拿下碧生源10.65%的股份。

  有意思的是碧生源未直接點名買家,然而該公司隨後表示新任命張桂梅為非執行董事,張桂梅來自匯源,現任匯源董事長助理,且作為買方代表加入了碧生源,也正是這一任命披露了匯源入駐碧生源的決定,按照碧生源公告所披露,匯源為此次交易付出了1.67億港元的代價。

  在發佈公告後的幾天,碧生源在該公司的一個論壇上邀請了朱新禮站臺,也在該場合上進一步公佈了雙方合作的資訊。當天,朱新禮表示,匯源期望通過入股碧生源帶來優勢互補,他認為匯源在産業鏈上,可以為碧生源的原料基地種植和採購提供貢獻,朱新禮表示雙方在渠道建設上亦可以有一些資源共用的地方。

  實際上,匯源與碧生源之間早先就多有互動,2012年朱新禮就曾考察過碧生源,與碧生源管理層之間有過深入交流,三年之後,雙方有了進一步的合作,按照碧生源此前發佈的公告,匯源也已成為碧生源第二大股東,再加之已有來自匯源的張桂梅擔任碧生源兩位執行董事之一,匯源在碧生源的運營管理中開始掌握話語權。

  碧生源“炸彈”

  在匯源的這筆交易中,每股1港元的收購價格同樣受到市場關注。與收購股權前一日的股票價格相比,匯源的出手價出現了4.17%的溢價。而縱觀碧生源近期股價,一直徘徊于1港元/股上下,匯源收購股權價格基本不虧不賺。然而另需要一提的是,碧生源1港元/股的價格相比該公司上市時的3.12港元/股,卻早已縮水2/3。

  其實説到碧生源,該公司自成名之日起一直被“行銷泡沫”、“高毛利”等質疑聲所纏繞。例如,碧生源在起家之時依託轟炸式的廣告一炮走紅,該公司實現了收入的短期激增,嘗到甜頭後的碧生源對於廣告的投放一發不可收拾,廣告費用也一度超過了整個公司的收入,2012年碧生源行銷成本高達5.63億元,高於當年4.75億元的營業收入,此外也是從2011年開始碧生源陷入凈利潤虧損狀態,直到去年才得以扭虧。

  除了對碧生源拿手的行銷手段和高昂支出表示不解外,業內人士指出行業暴利神話也為碧生源埋下了定時炸彈。碧生源此前的財報顯示,該公司于2007年、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高達70.7%、83.2%、89.4%和89.7%,撇除公司于2009年所發行的A系列優先股的公允值變動産生的非現金支出的不利影響後,純利率分別為29.2%、34.1%、27.1%和21.1%。因此,此前也有媒體根據財報數據質疑碧生源:“每包茶實際成本只有4分錢。”

  另外在産品結構上,碧生源因為多年來只生産、銷售減肥茶和常潤茶兩款産品而被市場冠上了“兩袋茶”的名號,直到今年碧生源才要打破該形象,推出了緹嘉花草茶系列,此外碧生源還在今年收購了廣州潤良藥業公司80%的股份,並計劃拓展醫藥及醫療服務事業。

  “可以説碧生源的轉型才剛剛開始,但是仍然帶著鮮明的靠廣告行銷的減肥茶商烙印,所以這也為匯源的投資帶來一些不確定性。”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説。

  上游掘金

  一方是國內果汁行業老大,另一方是靠廣告一炮走紅的減肥茶賣家,雙方業務沒有交集,匯源入股碧生源又有何圖謀?

  按照朱新禮的介紹,匯源和碧生源的合作將在原料基地種植和採購環節展開,這也間接反映出了匯源“大地主”的另一身份。匯源官方網站顯示,匯源的全産業鏈由匯源農業、匯源果業和匯源果汁三大板塊形成,其中從2006年起步的匯源農業已經在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規劃建設了19個農業産業化園區,形成了種植、養殖、商貿物流、加工、現代農業體驗、旅遊觀光等産業為一體的格局。另外,按照匯源的願景,在成立30週年,也就是到2022年之時,力爭做到匯源農業比匯源果汁的品牌價值更高。

  “匯源一直以來走的是主攻下游、帶動上游的戰略路線,但是從去年開始朱新禮強調要進軍大農業,所謂大農業就是要挖掘上游種植環節潛力,而這也正是匯源起家並擅長的。這也意味著匯源的戰略正在從産品的多元化向跨行業多元化邁進。”朱丹蓬如是評價匯源的此次佈局。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大農業、大健康産業的融合是經濟規律、世界趨勢,目前多家食品企業也正在嘗試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對於匯源而言發揮上游農業種植優勢,涉足保健行業也是長短結合、多行業跨足的嘗試。

  不過,碧生源企業自身盈利狀況的不佳以及保健品行業的潛在風險也為匯源的此次出手埋下不確定因素。首先,碧生源從2011年起出現業績虧損,直到去年才得以扭虧,實現盈利4500萬元,而盈利能力提升的原因更多的是産品提價。此外,也有行業人士提出,保健品行業毛利率高,而毛利越高的企業運營風險越大。

  實際上,雖然大筆入股碧生源,但是匯源自身的盈利情況也正在面臨挑戰。該公司此前公佈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匯源雖然錄得營收三成以上的增長,但是凈利潤卻仍然處在虧損線以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