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跨界轉型堪比變形金剛:家電觸網求自救
- 發佈時間:2014-12-30 08:21:35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謝淩宇
《變形金剛4之絕跡重生》中,擎天柱的一句“Honour to theend”(榮耀到最後一刻)令人熱血沸騰。同樣,榮耀應該是每一家有抱負的企業的夢想,但不一樣的是,現實不是科幻,看到絕跡危險,必須轉型謀變。
今年,恒大、小米、樂視的業務版圖不斷跨界擴張,IT、家電等行業則頻頻轉型謀變。有的企業為了更多的榮耀,試圖變成無所不能的變形金剛;有的則迫於無奈,掙扎求生。
□行業1
智慧手機
江湖混戰加減乘除
在消費電子産品市場,如今還能吊著消費者胃口的似乎只剩下手機了;而在手機江湖,最熱鬧的地界兒當數中國。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裏,中國的手機企業像打了雞血一般,收購的、分拆的,打官司的、告狀的,熱鬧紛呈。總的來説,這些手機廠商的動靜,好像都沒離開加減乘除的四則運演算法則。
做加法的是聯想。不差錢的大聯想今年一口氣收購了IBM的x86伺服器業務和摩托羅拉移動。儘管對於後者,不少人質疑這個已經被谷歌嚼過一遍的甘蔗還有多大的甜頭,可對於“任性”的聯想來説,前有收購IBM的PC業務進而登頂全球PC王座的先例,心裏還是有幾分底氣的。
做減法的是中興。今年開始執掌中興手機的少帥曾學忠上任伊始就公佈了做減法的思路,中興也一改過去一年推小兩百款機型的機海戰術,削減了一半的産品計劃,力爭“少而精”,而幾天前他又透露,“明年還要繼續砍下去”。
做乘法的是小米。據小米董事長雷軍透露,小米手機今年的出貨量能達到6000萬部,明年的目標是1.2億部,直接乘以2。雷軍甚至高調宣稱,未來5到10年,小米有望成為全球第一的手機廠商。不過,近期小米頗受專利問題所累,在印度更是遭遇禁售,小米的乘法能不能做好,處理好專利問題顯然是個關鍵。
做除法的是酷派。今年上半年,酷派拆分出了電商業務子品牌“大神”;下半年,又由內部高管領頭獨立出了一個新的品牌“ivvi”;前不久,酷派還拉著360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和酷派想法類似的還有新成立“魅藍”子品牌的魅族。
國內的手機企業為何如此能折騰?一位大佬在酒酣之際曾口吐真言:“使勁折騰還不是因為對生存的焦慮?”的確,中國市場再龐大也有極限,氣勢洶洶殺入的諸路豪強間,血戰無法避免,誰能活得更久,就是要看誰的算盤打得更精了。
□行業2
硬體
盡情擁抱智慧互聯
過去兩年在“打頭陣”的小米和樂視攪動了中國智慧硬體市場後,原本還盤踞在網路世界的網際網路玩家終於按捺不住,前赴後繼奔智慧硬體而去。
做“婚姻介紹”的世紀佳緣推情侶手環,依靠拼音輸入法發家的搜狗涉足兒童手環,愛奇藝為方便網友追劇推出“追劇”手機,墨跡天氣發佈“空氣果”監測空氣品質,百度做筷子讓中國人自行探測地溝油,號稱只專注手機安全的獵豹針對霧霾出品了空氣凈化器,樂視也宣佈了跟視頻行業相差十萬八千里的“造車之夢”……所以,不能怪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參觀矽谷的消息一齣,有人立即聯想出智慧念珠、銅人機器人等智慧硬體,誰叫2015年全球智慧硬體的市場規模可達到300億美元呢?
智慧手機“高性價比”大旗高高飄揚,一眾廠家卻被專利問題絆倒;空氣凈化器行業標準還沒建立,五花八門的産品早已涌向市場;兒童手環雖能幫助定位,卻不能真正保證防丟;移動WiFi插件方便了手機上網,卻有分分鐘被駭客攻破的可能……
頂著“雞肋”的質疑,迎著“業餘”的責問,它們為什麼要擁抱智慧硬體?見證了電腦螢幕和手機螢幕繁榮的網際網路企業,不約而同地洞察到,智慧硬體很可能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下一個入口。它們可能沒有製造經驗,卻有寶貴的大數據;它們可能離産業鏈很遠,但離用戶很近;它們雖然還沒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卻摸到了市場的需求;它們可能對智慧硬體還一知半解,卻給了投資人和市場巨大的想像空間。
拜錘子手機所賜,英語老師羅永浩毀譽參半,褒義詞“情懷”也被披上戲謔色彩。但是,要做成一款改變世界的智慧硬體産品,沒有“情懷”絕對不行的。年輕的父母在呼喚一款寓教于樂、輻射極小又能保護視力的兒童智慧硬體,年老的父母渴望一款操作方便、可實現監測定制化、數據準確有參考價值的醫療健康智慧硬體,每天疲於奔命的都市人期望一套只用語音操作就能實現洗衣、做飯、掃地、看電視等功能的智慧家居……
“風口”和“情懷”,讓網際網路和製造業的化學反應更加精彩。
□行業3
家電
爭相觸網只求自救
去年12月,阿里巴巴22億元入股海爾電器;今年12月,小米12億元入股美的集團。兩筆網際網路公司對家電企業的投資正好間隔一年,而家電企業在網際網路浪潮下謀求轉型,則是貫穿今年一整年的行業主題。
30年前張瑞敏通過砸冰箱讓海爾成為今天的海爾,今年張瑞敏想“砸組織”了。海爾要借鑒網際網路公司去中心化的做法,讓整個公司成為一個創業平臺,裁撤中層管理人員,讓研發、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都能通過網路和用戶直接交互。
相對於海爾全盤網際網路化的做法,格力相對保守,但一向強硬的董明珠也在今年做出了令人有些驚訝的改變。首先是格力開始重視網路渠道的銷售,參與到了“雙十一”促銷中;其次是臨近年底,從來不打價格戰的格力發動了數輪降價促銷。
美的則中庸一些,其在年初與阿裏合作推出了一款智慧空調,市場反應一般;“雙十一”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到杭州阿裏總部為馬雲站臺,美的産品領跑天貓家電銷量;年底方洪波又跟雷軍握了手合了影,外界對兩家公司合作的未來期待很高。
對於網際網路浪潮,海爾是擁抱,美的是握手,格力最多算是照了個面。不過黑電企業(電視機廠商)差點就要怒目而視了,因為樂視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把整個電視機行業的産品單價拉低了不少。
説了這麼多,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家電行業來説,網際網路到底是不是救世主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網路擴充了銷售渠道、給産品加上晶片實現互聯互通功能以及投資入股的現金之外,網際網路並沒有給家電行業帶來實質性的改變。所以就像張瑞敏説的,在家電行業試圖借助網際網路謀求改變的時候,需要警惕的是別顛覆著顛覆著最後就覆滅了。
□行業4
奶粉
政府出手變局初現
2014年無疑是國産品牌和洋奶粉對決最激烈的一年。在這個嬰幼兒的口糧問題上,無論是政府出手還是企業搏鬥,都可謂風生水起。
業內稱為嬰幼兒奶粉行業“史上最嚴格門檻”的換證審核工作今年5月底結束。同時,“史上最嚴”的洋奶粉新規實施,其中包括:未經註冊的境外生産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
據了解,此前我國市場進口奶粉品牌多達800-1000個。原因何在?假洋鬼子鬧的!消費者喜歡洋奶粉,於是不少中國人遠赴海外註冊,甚至註冊地不過是個汽車修理廠,然後再找個海外工廠代加工,貼牌生産奶粉並高價專供中國市場。顯然,政府的出手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這種情況。
由於消費者對國産奶粉品牌缺乏信任,洋奶粉近年迅速崛起,價格也是“你方漲罷我再漲”。儘管去年政府反壟斷開出鉅額罰單,但“中國的奶粉全世界最貴”、“中國奶粉消費者最冤”的現狀並未得到改觀。
變局發生在2014年。“一罐國外售價100多元的奶粉,到了中國能賣到三四百元”的行業潛規則開始被顛覆,攪局者就是蒙牛控股的華北最大酸奶企業君樂寶。號稱品質同步甚至超越國際品牌的君樂寶今年4月宣佈進入奶粉業,每罐900克奶粉打出130元,腰斬行業同品質産品價格,但仍然利潤可觀;手段則是直接砍掉所有經銷渠道費用,全部網購或電話訂購。此舉確實攪動了市場,有不少品牌借助推新品的機會打出低價牌。當然,消費者更期盼的是,行業內能否出現更多攪局者,只有置之絕地而後生,清除所有朽弊,這個行業才能迎來真正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