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鄒娟 陳悅
實名認證攔不住未成年人給網遊充值 家長退款難
短短三天,黃琳12歲的兒子在手機遊戲上充值約35000元。交易記錄顯示,充值次數高達100多次,“開始是一塊(錢)一塊(錢)充,後來大額的有600多塊。”
黃琳想不明白,兒子的手機是上網課用的,連電話卡都沒插,她記得自己沒有設置免密支付,兒子也不知道支付密碼,但錢確實花出去了,“花唄額度用光了,餘額寶也扣了”。
她回憶,2月27日晚,自己發現支付寶賬戶餘額不對,才發現兒子玩遊戲偷偷充了錢,在心動網路的《香腸派對》和騰訊遊戲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手遊上花了約35000元。
次日,她向兩家平臺投訴,要求退還充值金額。經核查,黃琳兒子註冊賬號使用的身份證為1968年,綁定的手機號也來自陌生人。至於退款問題,心動網路表示,遊戲扣款方為蘋果公司,應向蘋果公司申訴;但蘋果官方客服回復為,後臺審核不通過,未説明具體理由。騰訊方面,黃琳提交了遊戲賬號、戶口本掃描件等材料,仍在審核狀態。
“至少要做到實名認證,身份證和電話號碼得是一個人的吧,或者人臉識別,這樣子太大漏洞了。”黃琳認為,網路遊戲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存在眾多漏洞,而金錢概念模糊的未成年人極易深陷其中。
近年來,未成年人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充值遊戲,家長申請退費難的問題頻頻引起社會關注。“實名”註冊遊戲賬號僅需提供身份證號、消費額度不受限、退款舉證難、各家遊戲公司和平臺就退費問題無統一標準……澎湃新聞記者採訪發現,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雖已有明文制度,但並未落到實處。
實名認證並不“實”
偽裝成年人,被QQ群裏人喚作“老闆”,委託別人賣裝備,11歲的吳洋爍不僅騙過了遊戲網友,也騙過了實名認證。他在澳大利亞讀小學,暑假期間悄悄用媽媽做生意的支付寶賬號刷了16萬元,而他在4399等遊戲平臺實名註冊的身份證號來自寧夏,這是他在網上找人買的。
2019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實行網路遊戲用戶賬號實名註冊制度。儘管各遊戲平臺遵循規定,在首次登陸界面要求用戶填寫身份證號和姓名,經公安介面核對後即認證成功,但真實用戶是誰並不可知。
山東的洪方遭遇了類似問題,兒子註冊《少年三國志》用的是她的身份證。“他要的我的身份證號,我也不知道他要幹嘛,也沒有往(遊戲)這方面想。”一時疏忽,洪方把身份證號報給了兒子,沒想到孩子淩晨還在偷偷玩遊戲,充值了1300多元。
只需一張身份證,是誰的並不重要,這樣的實名認證違背了《通知》設立的初衷。
2020年6月,騰訊遊戲宣佈對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賬號,在登錄遊戲和充值支付時即要求進行人臉識別驗證,與公安權威平臺數據比對。如用戶未通過或拒絕,遊戲賬號將被納入相應的防沉迷系統。但此舉並不能杜絕未成年人以成人之名進行操作。
除了使用他人的身份證,第三方賬號提供了更便捷的認證方式。在記者下載遊戲體驗中,不少遊戲可直接選擇微信或QQ登錄,而後有彈窗提示“您的實名資訊已存在於騰訊平臺的賬號實名庫”。這表示,如果孩子玩父母手機,可以直接用父母的微信賬號登錄遊戲,繞開實名認證的步驟,而父母僅在微信中收到“遊戲角色註冊成功通知”,孩子左滑即可刪除。華為、OPPO、Vivo等手機也可以直接選擇使用對應的手機賬戶登錄,免於實名註冊。
頻繁充值不受限制
河北的師磊告訴記者,孩子在疫情上網課期間玩網遊,在《球球大作戰》《明日之後》《和平精英》等遊戲上消費了12萬元。充值記錄顯示,他最快一分鐘充值三次,每次600多元;消費最多的一天花了5000元。
洪方稱,兒子在2月5日和6日多次進行遊戲充值,有的間隔時間不到一分鐘,從五六十元到三百元都有。
《通知》要求,網路遊戲企業應限制未成年人使用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未滿8周歲的用戶不得進行遊戲付費;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但第一道實名認證的屏障消失後,消費限額也就無從談起,成年用戶充值不受限制。
澎湃新聞記者登錄遊戲平臺發現,4399小遊戲充值中心單次可充值的金額最高達50000元,心動網路的《香腸派對》一次最高可充值648元。網路遊戲充值主要用於購買皮膚和裝備,數額不等,有玩家表示單件裝備最高可達1000多元;而遊戲內的抽卡活動,以低概率的限定版裝備吸引用戶,單次抽卡並不耗錢,但部分玩家會不斷充值碰運氣。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在完成充值後會刪除交易提醒和短信,等到家長反應過來,往往已經消費多次。
如何證明未成年人操作?取證困難
多家遊戲公司規定,消費者一旦進行遊戲充值購買或兌換遊戲虛擬貨幣、虛擬物品或增值服務,將不能退還,但法律另有強制性規定的除外。
2020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的通知,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路付費遊戲或者網路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路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援。
因此,未成年人遊戲消費成為網遊退費的正當理由。但實名認證和支付賬號都是成年人的,遊戲公司和平臺如何判斷充值行為由未成年人完成?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蘋果公司的退款規則被惡意利用,有人打著未成年人充值的幌子申請退款,甚至從中牟利,騰訊客服每天接到超20起以未成年人消費之名的惡意申訴,因此遊戲公司和平臺在處理類似事件時也格外謹慎。
實際上,家長申請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時,需要提供身份證、交易帳單、親子關係證明、其他證明未成年人遊戲消費行為的輔助資料。有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充值時,他正在用另一個手機打電話,人在公司,因此提供了通話記錄和公司證明。
充值頻率和消費額也是證明之一。吳洋爍“瘋狂地”刷了16萬元後,舅舅表示,目前大部分退款已經和遊戲公司談妥,“遊戲公司也沒有太為難,只是提供材料,在半個月充值了十幾萬,這一看就不是成熟的人幹的事。”
但更多的家長表示難以提供證明,退款被拒絕。洪方向華為平臺提起遊戲退款申訴,對方回復稱,經與遊戲公司協商,她的申請被駁回,一是因為實名認證的身份證是她本人,二是有兩筆消費發生在淩晨,不符合10歲孩子的作息規律。洪方認為,充值行為發生在快過年的時候,家裏人都是睡得晚、起得晚,小孩子在淩晨充值可以理解;至於身份認證,“我也不可能玩《少年三國志》,那是小孩玩的遊戲;再説一個正常人不可能那麼沒有理智,接二連三,兩天充值了1000多塊錢。”但她無法提供實質性證據。
據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微信3月11日消息,2020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網路遊戲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類投訴580余件,其中涉及未成年人在上海巨人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球球大作戰》遊戲中充值的有60余件,家長要求退款,大多遭遇拒絕。證據不足成為網遊公司拒絕退款的主要理由。
退款細則沒有統一標準
即便家長能夠證明孩子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充值,退款能退多少,遊戲公司受理退款的時效是多久,孩子再次偷偷充值怎麼辦?
“黑貓投訴”平臺的網友反映,心動網路只能申請賬號首次反饋日期前60日內的充值訂單退款,騰訊受理180天內,而通過蘋果手機充值的款項,需先聯繫蘋果客服進行處理,其受理申訴時間在充值起90天內。各遊戲平臺未成年消費退款細則並不公開,相關條件只在用戶投訴時才予以告知。
至於退款多少,從部分退款到全額退款均有,具體數額取決於家長和遊戲公司的協商。吳洋爍舅舅稱,吳的遊戲充值涉及多個平臺,經過一個多月的協商,有遊戲平臺已經同意退款,10萬多元的消費額退還9萬元,其餘平臺還在處理中。此外,充值費用涉及遊戲公司和支付渠道的分成,因此退款多少還取決於這兩方的審核結果。
“黑貓投訴”平臺上,有網友反映騰訊遊戲以“關懷金”的名義退還未成年人充值,只退還部分。騰訊方面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解釋稱,在大多數案例中,家長無法出示具體實證證明消費為未成年操作(如操作錄影),考慮到家長舉證困難,騰訊通過數據驗證、溝通核實等方式進行綜合評估,若判定未成年消費的可信度較高,則給予關懷處理。每個家庭只能申請一次“關懷金”,即在沒有未成年人充值實證的情況下,二次充值將無法退款。
發現孩子遊戲充值花了12萬元以後,師磊沒收了兒子的手機,也問過他是否害怕,“他説開始害怕,後來被這個遊戲給吸引的,就把‘害怕’倆字擱腦後了,遊戲是第一,其他不考慮了。”
不久,因為上網課需要,他給了兒子一部沒有綁卡的手機,再次發現孩子給遊戲充值,“又偷偷地玩,通過微信零錢充值了幾十塊錢,還説給同學代充。”他説,“這孩子網癮太大了,離開手機要死要活的,沒手機好像就感覺特別空虛。”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