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肉類市場或現"擊鼓傳花"式漲價 肉雞埋下漲價伏筆

  • 發佈時間:2016-03-31 07:55: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桂小筍  責任編輯:吳起龍

  有業內人士介紹,生豬價格在二季度或將再攀高點,而現在處於賣方市場,屠宰企業沒辦法和養殖企業討價還價

  生豬價格的瘋狂上漲給困頓良久的生豬養殖企業帶來了業績“翻身仗”,而且,這場高位運作的生豬價格週期,還沒有到頭的跡象。

  “去年冬天北方有疫情,會影響出欄。”對於眼下的市場,龍大肉食董秘紀鵬斌判斷,生豬價格有可能在第二季度形成新的高點,“第三季度會有回落。現在是賣方市場,(屠宰企業)根本就沒有還價的空間”。

  豬週期時間跨度變長

  卓創資訊最新的數據顯示,2016年3月份第四週豬料比價為8.43,比上周上漲3.82%。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盈利777.55元。豬價居高不下,飼料價格難有上漲空間,使得養殖戶的養殖盈利非常可觀。

  這一點,從已發佈業績報告的A股擁有生豬養殖業務的企業中可以得到印證,受益生豬價格的持續上漲,這些公司的業績增長可觀。

  紀鵬斌對《證券日報》介紹,生豬價格的高位持續時間和過去的週期相比有所延長,“前期行業虧損的時間較長,且受環保等因素影響,行業散戶退出明顯,綜合因素之下,此輪生豬價格持續走高,但是,從全球行業的市場情況來看,也不可能會長期維持在一個高價,如果獲利總是這麼多,(行業)會有更多的進入者,供需改變之後,價格自然會回落”。

  溫氏股份也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提及,2013年-2014年之間,豬價處於低迷狀態,不少養殖戶退出養豬業,造成了當前生豬市場供應偏向緊張。不過,“隨著養殖戶補欄積極性的提高,生豬供應數量的恢復,供需關係走向平衡,生豬價格也將回落到合理水準”。

  此外,紀鵬斌介紹,“豬週期”還是有的,只是規律發生了些變化。改變“豬週期”,除非規模養殖在市場中的份額大幅提升,達到可以主導市場價格的狀況,“但現在,除了規模企業在做,中小散戶的比例也很大,週期還在,只是時間跨度變的更長。”

  不過,規模養殖的趨勢十分明顯。“養豬業的規模化是發展的趨勢,這個從國外的發展經驗可以看出。隨著機械化程度提升、養豬投入成本的增加、各種政策收緊的影響,養豬業的門檻在持續提高,規模化是未來的趨勢。”溫氏股份認為。

  龍頭企業規避風險

  龍大肉食發佈的2015年年報顯示,主營業務為生豬養殖、生豬屠宰和肉製品加工。公司主要産品為商品豬、冷鮮豬肉、冷凍豬肉及熟食製品。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形成集種豬繁育、飼料生産、生豬養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食品檢驗、銷售渠道建設為一體的“全産業鏈”經營發展模式。

  規模養殖和全産業鏈發展的優勢顯而易見。“可以更靈敏地調節産業鏈各方,比如,在生豬出欄價大漲的當下,可以依靠自己養殖的生豬保證供應量、利潤、控製成本。而且,從技術上講,養殖並不是個低門檻的生意,它對技術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算上環保、技術、人力、生産等成本,規模養殖的優勢十分明顯。”

  對於眼下的市場,紀鵬斌判斷,生豬價格有可能在第二季度形成新的高點,“去年冬天北方有疫情,會影響出欄,第三季度會有回落。現在是賣方市場,(屠宰企業)根本就沒有還價的空間。”

  對於行業,紀鵬斌建議,“投資眼光應該放長遠,從三年的時間段來看,投資回報是不錯的”。

  溫氏股份也表示,公司自1997年正式進軍養豬業以來,一直堅持做大做強養豬業,“至今已經成為溫氏股份産值佔比最大的産業,大概佔到六成。對於未來的發展,溫氏股份已經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規劃,並嚴格按照步奏推動落實,並不會因為行業的波動而做出大的調整。”

  肉雞埋下漲價伏筆

  除了生豬這一重要的品類之外,肉雞市場也為未來的漲價埋下了伏筆。

  據公開資料顯示可知,受疫情的影響,我國祖代雞的進口依舊受限。卓創資訊崔曉明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我國白羽肉雞的祖代雞完全依賴進口,從種雞生産性能上來看,從引進祖代雞到繁育出父母代雞需要六個多月,從引進父母代雞到繁育出商品雞苗也需要六個多月,那麼,限制祖代雞進口所帶來的市場效應,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市場的供不應求會讓肉雞養殖行業在2017年迎來像2011年那樣的輝煌。

  “樂觀估計,祖代雞進口會在今年四季度放開,但由從祖代反應到商品代市場需要一年多的時間,供求關係也會推動2017年行業有樂觀的業績,如果進口限制時間更久,則2018年行業企業業績也會受益”。崔曉明介紹。這也意味著,在供求因素的促使下,未來的肉雞價格上漲,成為大概率事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