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中國車市寒冬縮影:一汽大眾員工收入大幅下降

  • 發佈時間:2015-06-26 09:05:26  來源:光明網  作者:包志明  責任編輯:謝淩宇

  雖然整體乘用車市場並不景氣,但一汽-大眾的銷量下滑幅度還是明顯高於其他車企,其內部自身因素還是主因

  在銷量連續兩個月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許多一汽-大眾員工最為擔心的降薪傳聞成為現實;而即將到來的7月一汽“廠慶”,往年基本不參與放假的一汽-大眾各廠則迎來了“史上最長假期”。

  6月15日,一汽-大眾的發薪日,許多員工在領到5月份的薪水後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一汽-大眾成都工廠的金偉(應採訪對象要求化名)向財新記者表示:“這個月到手工資只有3000多,雙薪(指一次性獎金)沒有了,加班費也少了,比以前至少少拿了20%。”

  “月初就有傳言工資會降,只是沒想到會降怎麼多,我們5月份的産量一直在上,很多班組都有連上11個小時一個班的,所以大家都覺得再怎麼不濟至少能維持工資不降。” 同屬於一汽-大眾成都工廠的另一名員工徐傑(化名)向財新記者説,他的到手工資也降了差不多20%。

  金偉和徐傑的遭遇並非個例,據財新記者多方採訪了解,一汽-大眾三大生産基地的一線員工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在10%~20%不等。一位一汽-大眾規劃部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整個公司從上到下工資都下降了,但稱為降薪並不合適,因為單薪(也就是崗位工資)這塊並沒有降,下降的是一次性獎金的部分,這屬於公司對員工的福利,和降薪不是一個概念。”

  一汽-大眾華東區銷售部員工馬傑(化名)也向財新記者證實,其6月份的收入也有近20%的下降,但是馬傑表示,銷售部門的收入和新車銷量有很大關係,因此他表示對收入下降“可以理解”。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公關總監、新聞發言人李鵬程向財新記者表示:“一汽-大眾的工資構成比較複雜,上個月的産量和業績會決定這個月發多少錢,所以不能簡單以一兩個月的收入下降理解為公司降薪。”他向財新記者舉例説,一汽-大眾長春基地(一廠、二廠)此前正進行生産線改造,員工放假時間較多,自然就會影響收入。

  財新記者得到的一份一汽-大眾6月份關於工資問題的內部會議文件顯示:一汽-大眾去年盈利為621億元,今年的盈利計劃為550億元,如果能完成計劃目標,則發放相當於去年95%的效益獎金,崗位工資暫時不漲不降。關於員工最關心的一次性獎金(雙薪),文件顯示,一次性獎金的發放將以勞動生産率和利潤為依據,下半年是否發放待定。

  史上最長假期

  在收入下滑的同時,一汽-大眾各廠員工還將迎來“史上最長假期”。多位一汽-大眾員工對財新記者稱,今年7月份一汽“廠慶”期間,假期都遠比往年要長。

  據悉,為了慶祝建廠,一汽集團總部和下屬公司一般在每年的7月15日左右實行廠慶放假,但放假時間不作統一規定,一般都是根據設備檢修情況,由各分公司自己決定。但是由於生産任務較重,往年一汽-大眾的“廠慶”放假時間是各分公司裏最少的,一般不超過一週,而生産任務最重的一汽-大眾成都工廠,往年的“廠慶”假期更是少的可憐,2012年和2013年都只有3天,去年更是沒有放假,只進行了倒班。

  對於長假問題,李鵬程並未進行正面回應,只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正式的郵件,而就算放假時間的確延長了,那也只是公司生産線改造和檢修需要,“不必做過多聯想。”

  在財新記者在一汽大眾一份關於7月排産的內部郵件中發現,其7月假期安排的確長于往年,這份郵件由一汽-大眾生産管理部于6月24日下發。

  郵件顯示,一汽-大眾成都工廠兩個班組將分別在6月29日至7月11日、6月30日至7月12日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也就是放假停産,時間長達13天。而長春生産基地的一廠和二廠,今年“廠慶”的總放假天數也有兩周之久,時間最長的一廠AUDI-3生産線7月合計放假時間將長達17天。

  因此,今年長達兩周的“廠慶”假被員工稱為是“史上最長假期”。于2011年底投産的一汽大眾成都工廠最主要生産公司最主流的車型速騰和捷達,由於産量高,也被稱為一汽大眾“最忙”工廠。

  上述一汽-大眾規劃部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之所以放那麼長的假期,是因為今年上半年銷售情況不理想,經銷商提車動力減弱,公司為了緩解庫存的壓力,放緩生産節奏。該人士還透露,成都工廠在長假後,7月之後的兩個週末還將單休改雙休,明年可能將三班倒改為兩班倒,屆時,實習生和勞務工的數量很可能也會隨之減少。

  銷量連續下降

  從4月份開始,早在工人們“降薪”、“修假”的之前,一汽-大眾銷量連續出現兩位數大幅下滑。據一汽-大眾官方數據,其4月份銷量為12.72萬輛,同比下降14.7%;5月份銷量為13.26萬輛,同比下跌14%。而據據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的相關數據顯示,一汽-大眾5月銷量為12.52萬輛,同比下滑了22%。其主力車型:邁騰、寶來、速騰和捷達的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下降,其中邁騰的1-5月累計銷量大降了26.1%。

  對於銷量的下滑,李鵬程向財新記者表示,一汽-大眾的銷量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首先,由於部分主力車型將在今年進行升級換代,公司在5月份對這些車型的生産線進行了停産改造,産量的下降自然影響到了銷量;其次,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國內乘用車市場特別是轎車銷量出現下滑,而一汽大眾的主要車型就是轎車,因此受到的影響也較大;最後,由於一汽大眾在去年同期的銷量增長接近30%,並蟬聯全國銷量冠軍,因此,基數較高,影響幅度也比其他車企更大。

  “我們今年的銷量目標是185萬輛,比去年略多,到2020年我們還要實現300萬輛的産銷目標,這説明我們對未來的市場形勢還是樂觀的,短期的市場下滑並不會改變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和生産節奏。” 李鵬程説,“未來公司還將有計劃的對新車型的進行引進,以豐富我們的産品線。”

  一位市場人士則認為,雖然整體乘用車市場並不景氣,但一汽-大眾的銷量下滑幅度還是明顯高於其他車企,其內部自身因素還是主因。“首先,一汽-大眾這兩年還是在靠邁騰、寶來、速騰和捷達‘撐場面’,新車型的引進很慢,這導致自主品牌借著SUV和MPV之風迅速崛起時,一汽大眾只好幹瞪眼。”該人士表示,對DSG召回事件和速騰‘斷軸門’的應對不力使得一汽大眾喪失了在消費者眼中的口碑。

  最後,該位市場人士認為,大眾此前仰融的技術優勢也不再明顯,“一汽大眾此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TSI+DSG的動力總成’的技術優勢,而隨著寶馬、福特、通用、標致雪鐵龍甚至豐田都推出了自己的渦輪發動機,一汽大眾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優勢逐漸被‘稀釋’,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也隨之下降。”他説。

  新車型缺乏或將隨著一汽-大眾股比變更得到緩解。近日有國外媒體報道,大眾汽車增持一汽-大眾9%股份的計劃有望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和一汽集團的同意,一汽-大眾停滯不前的新車型引入正逐漸加速。

  據一汽大眾董事會秘書、總經辦主任孫國旺此前向媒體透露,一汽-大眾已經規劃了包括SUV、MPV等在內的完整産品線,目前旗下大眾品牌的SUV産品已經在研發中,最快將於年內發佈。

  據財新記者了解,一汽大眾在青島和天津建立的兩個新生産基地在今年分別動工建造,預計將在2017年和2018年投産,根據規劃,這兩個新基地的主要産品均是SUV。據業內人士透露,首批量産的很可能是高爾夫SUV版和CrossBlue。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一汽-大眾新SUV車型的量産最早也要等到2018年,屆時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汽大眾很難靠此扳回一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