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去年我國紅木産業"高開低走" 未來應減少資源浪費

  • 發佈時間:2015-05-25 15:39:0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毛傳偉  責任編輯:金瀟

  中國網財經5月25日訊 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2014年我國紅木産業呈現“前高後低”的發展形態。隨著市場高端消費的萎縮,紅木製品消費動力不足,紅木原料進口與成交價格屢屢走低,紅木企業去庫存與資金壓力巨大。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市場觀望氣氛比較濃厚,2015年一季度全國紅木進口大幅減少,未來紅木行業發展需解決原材料市場等一系列問題。

   一 2014年中國紅木行業發展

  1. 紅木原料進口

  2014年我國累計進口紅木205.5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71.87%;總金額達26.39億美元,約合163.45億元人民幣(以6.20的匯率計算,下同),同比增長91.24%。見圖1。

圖1: 2014年我國紅木進口同比圖

  其中,累計進口紅木原木173.35萬立方米,同比增加64.08%;進口總額達22.29億美元,同比增長82.67%。進口均價達1285.96美元/立方米,同比增長11.33%,均價增速較2013年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見圖2。

圖2:2014年紅木原木進口形勢

  2014年,累計進口紅木鋸材22.69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30.84%;進口總額達4.1億美元,同比增長156.66%。進口均價為1808.32美元/立方米,同比增長11.19%,均價增速較2013年同比增長6.7個百分點。見圖3。

圖3:2014年紅木鋸材進口形勢

  從紅木資源進口來源地來看,2014年我國從“南洋”地區進口紅木的達115.17萬立方米,佔進口總量的56%,進口總額為19.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57億元;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達87.24萬立方米,佔進口總量的42%,進口額達6.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98億元;從中美洲地區進口紅木3.16萬立方米,佔進口總量的2%,進口總額達0.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億元。見圖4。

圖4:2014年紅木進口來源地比重

  儘管“南洋”地區佔我國2014年紅木資源進口比重最大,但隨著該地區內各國收緊或禁止木材出口政策,使得該地區紅木原木出現大幅下滑,從2014年6月開始,我國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原木量首次超過“南洋”地區(79986:77730),成為紅木原木最大來源地。從2014年7月開始,我國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總量首次超過“南洋”地區(110641.6:77925),成為我國紅木資源進口最大來源地。見圖5-6。

圖5:2014年紅木原木進口來源地進口量變化

圖6:2014年紅木進口來源地進口量變化

  從進口數量來看,2014年我國紅木進口同比繼續上升,但增幅有所放緩。這一方面説明國內紅木需求依舊龐大,另一方面2014年紅木進口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去年行情高漲的拉動。

  受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紅木行業發展持續收縮,紅木資源進口從年中開始出現持續下滑。

  從進口類型來看,受原産地國木材出口政策的影響,紅木鋸材進口有所增加,2014年進口鋸材為22.69萬立方米,佔紅木進口總量的12%,同比上升3%。

  從進口價格來看,2014年中國紅木進口綜合價格指數(HIPI)顯示,紅木進口價格高開低走。上半年價格波動起伏較大,下半年受市場觀望的影響,進口價格呈現低位過度,但整體價格區間高於往年。見圖7。

圖7:2014年中國紅木進口綜合價格指數(HIPI)

  2. 國內紅木原料交易市場

  受進口價格波動與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2014年國內紅木原材料交易市場同樣呈現高開低走態勢(見圖8),交易下滑明顯。

圖8:2014年國內紅木原料交易

  2014年國內紅木原材料交易市場在2013年市場旺盛交易的帶動下,年初市場交易價格繼續走高,但受宏觀經濟下滑與紅木市場需求減弱的影響,紅木原材料價格一路走低。

  紅木産業是資源型産業,但隨著紅木市場的發展,紅木市場儼然被“唯材論”所綁架。尤其是進入2013年,受CITES公約,以及有關國家木材出口政策變化的影響,紅木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

  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作為高端紅木品種,價格起伏較為明顯。近三年的市場交易價格統計顯示(見圖9),2012年至2013年初,交趾黃檀的國內市場交易價格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運作狀態,進入2013年7月,價格上漲明顯,到2014年3-5月,更是達到頂峰。一方面是受資源儲量變化的影響,另外一方面市場炒作推高木材價格競相上漲。

圖9:2012-2014年交趾黃檀國內交易價格變化圖

  大果紫檀(俗稱緬甸花梨)在2013年以前走勢較為平穩,但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起伏,在2014年價格波動最為劇烈(見圖10)。價格的劇烈變動是市場的投機炒作與需求乏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圖10:2012-2014年大果紫檀國內交易價格變化圖

  2014年國內紅木原材料交易市場受宏觀經濟收緊的影響,市場價格出現持續調整。尤其是對2013年以來價格衝高的理性回歸。

  房地産與高端消費市場的收縮,對紅木製品市場影響較大,市場需求持續低迷。

  隨著市場低迷加深,前期進入行業新投資的大量撤離,也是導致市場波動劇烈的重要原因。

  受利空因素的影響,紅木傢具生産狀況也明顯減低,木材需求繼續下滑,原材料經營者大多以讓利方式回籠資金。但市場觀望情緒作用下,市場交易依舊難有改觀,投機性資本帶來的庫存將繼續對2015年紅木市場産生一定的影響。

  3. 行業生産概況

  2014年我國有紅木製品生産與銷售企業近30000家,同比基本持平;年産值(以銷售額計)達16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18%。主要産業聚集地分佈在10多個地區:北京及河北地區的“京作”、江蘇常熟及周邊地區的 “蘇作”、上海的“海派”、浙江東陽的“東作”、福建仙遊的“仙作”、廣東江門及大涌地區的“廣作”,以及近來年發展迅速的山東淄川為代表的“魯作”、雲南瑞麗為代表的“滇作”、廣西憑祥、江西廣豐等等。見圖11。

圖11:紅木産業主要聚集地

  隨著近年來紅木産業的急速發展,紅木産業聚集地已擴大到海南、遼寧、安徽、四川、山西等多個省市。這些地區既有接近紅木原料産地的便利,也有傳統雕刻工藝的繼承與發展。

  2014年受原料價格上漲,紅木行業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與財務費用)增長明顯,在企業銷售收入中的比重有所增加,擠壓了行業的利潤空間,造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見圖12。

圖12:2010-2014年紅木行業三項費用佔比情況

  受市場需求不足,與原材料價格積壓資金的影響,2014年紅木行業的銷售毛利率為24.42%,利潤率為18.60%,紅木企業總資産貢獻率再次走低,將至21.42%。見圖13。

圖13:2010-2014年紅木行業利潤率

  4. 紅木製品市場

  全國紅木製品市場景氣指數(HPMI)顯示(見圖14),2014年紅木製品市場高開低走,呈現整體收縮形勢。受紅木原材料價格下滑的影響,各類紅木製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場主流的交趾黃檀製品下降幅度在10-20%之間,而大果紫檀製品的價格下滑幅度一度達到30%左右。

圖14:全國紅木製品市場景氣指數走勢圖

  受高端消費品市場萎縮與房地産市場走弱的影響,2014年紅木製品市場有所收縮,量價交易走低。尤其進入5月之後,受需求不振的影響,市場行情一度走低較大,市場呈現下行壓力。但進入10月份以後整體變化趨於穩定。儘管2014年紅木製品市場有所下滑,但市場與行業運作均處於臨界點之上,整個狀況優於往年。

  從紅木製品進出口市場來看,2014年我國進口紅木製品125403件,同比下滑21.13%,進口額達2479.93萬美元,約合1.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24%。進口均價增長25.21%。見圖15。

圖15: 2014年我國紅木製品進口情況圖

  2014年,我國出口各類紅木製品11291件,同比下滑8.82%,出口額達433.77萬美元,約合0.2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14%。出口均價同比增長5.23%。見圖16。

圖16: 2014年我國紅木製品出口情況圖

  二 2015年一季度形勢及全年行業發展展望

  2015年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紅木23.96萬立方米,同比減少59.33%,進口額達2.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32億元,同比下降64.99%。其中,紅木原木進口18.87萬立方米,同比減少63.15%,進口金額達2.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36億元,同比下降69.34%。紅木鋸材進口3.58萬立方米,同比減少33.88%,進口金額達0.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6億元,同比下降32.91%。見圖17。

圖17: 2015年一季度紅木原料進口情況

  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市場觀望氣氛比較濃厚,一季度全國紅木進口大幅減少。

  2015年一季度,中國紅木進口綜合價格指數(HIPI)探底回升,從一月份179.2回升至3月份的187.6(見圖18),主要受到紅木原木進口價格企穩回升的影響。但3月份的回升屬於規律性的季節上升,但上升幅度遠遠低於往年平均水準。後市4-5月HIPI的走勢將對今年形勢判斷至關重要。

圖18:中國紅木進口綜合價格指數(HIPI)變化圖

  2015年4月的全國紅木製品市場景氣指數(HPMI)顯示,紅木市場持續低迷,並於4月份滑至臨界點以下(96.0,見圖19),反映市場與市場收縮嚴重。投資性需求的“退熱”,導致市場常規需求不足,生産下行壓力較大。針對整個製造業下行壓力,預計近期國家將出臺深化改革,振興經濟發展的一些政策,此外,房地産市場有回暖趨勢,或將拉升未來幾個月的紅木製品市場的走向。

圖19:全國紅木製品市場景氣指數(HPMI)走勢圖

  2015年一季度,我國紅木製品進口39059件,同比上升38.28%;進口額達328.3萬美元,同比下滑17.55%;一季度紅木製品出口1720件,同比減少8.9%,出口額達86.47萬美元,同比下降9.16%。受季節影響,一季度,我國從越南和寮國進口的紅木製品大幅減少。

  三 行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原材料市場問題

  一方面,由於前期過度採伐,導致市場部分紅木的大料好料難尋;另一方面,由於遊資的撤離,導致紅木市場價格波動明顯,擾亂了紅木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因此,紅木行業應要加大紅木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材施用,減少資源浪費。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交易機制,增加市場透明度,防止不良資産的炒作。

  2. 階段性産品供過於求問題

  受前期大規模涌現的投資性需求的影響,導致市場紅木原料及製品供求關係嚴重失衡,部分産能嚴重過剩。而同期,原料市場搶購推高原料價格。隨著投資性需求的撤離,市場常規需求難以支撐市場供給,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品質下降,企業效益也隨之下滑,進而不利於産業的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紅木行業仍屬傳統初級製造業,技術裝備水準低,能源資源消耗大、産品設計單一,産品整體品質有待提高。因此,調整産業結構與淘汰落後産能迫在眉睫。

  3. 産品開發能力薄弱問題

  目前市場上紅木製品設計單一表現突出,近90%以上的紅木製品屬於倣古類産品,創新意識薄弱。另一方面,産品設計簡單抄襲嚴重,使得大企業無意增加設計投入,而小企業又無力承擔設計成本。紅木産品設計問題已經影響到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因此,加大對産品設計的投入,增加對設計人才的培養已變得尤為重要;行業企業應提高申報設計專利意識,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原創作品。

  4. 市場秩序較為混亂

  紅木製品市場魚龍混雜、制假售假問題突出,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加大市場監管,通過市場準入、信用建設的手段規範市場秩序;輔以檢測與監督機構的技術支援,保障市場的正常運作,維護紅木市場參與者的利益。

  5. 行業標準建設不完善問題

  目前,我國紅木行業僅有六個標準(包括已頒布與制定中),《紅木》國標(GB/T 18107)、《紅木傢具通用技術條件》(GB28010)、《紅木商用名稱》(SB/T 10758)、《紅木製品等級》(SB/T 10759)與《紅木傢具零售經營企業服務規範》上海地方標準,以及由中國紅木委制定待發佈的《紅木類商品銷售及售後服務管理規範》標準。

  紅木行業的發展與成熟需要一個健全的標準體系支撐。標準範圍應涉及原料、生産、進口、檢測、市場、售後服務等多個方面。紅木行業成長需要標準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6. 企業效益下滑明顯

  2013年市場的繁榮,吸引大量投資者的進入,加劇了紅木市場的競爭。同時,生産部門的原料與人工支出大幅上揚,銷售部門的租金與運輸成本增加,行業招工與融資難度加大,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企業的運作成本迅速提高,效益明顯下滑,企業面臨生産經營困難。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紅木行業應應時而為,創新轉型,拓寬發展前景,降低運作成本,提高商品價值鏈。從而在新常態的經濟背景下,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