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源能源浪費驚人 建築品質參差不齊

  • 發佈時間:2015-04-02 07: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多年來,我國依照傳統粗放建造方式,以現場濕作業為主,不但導致技術創新和整合創新能力弱,資源能源使用效率低下,還制約了建築節能效果,影響建築品質和壽命。因此,專家建議我國應大力推進住宅産業現代化,以高效率的裝配化、整合化作業取代傳統作業,以科技密集型的工業化生産方式取代勞動密集型的粗放式生産方式,利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産、工業化施工和資訊化管理等方法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築,實現建築節能、環保、全壽命週期價值最大化。

  資源環境矛盾倒逼建築業轉型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楓林路與雪霽北路交匯的建築工地,是蜀山産業園公租房四期的施工現場。作為國內集中施工規模最大的住宅産業化項目之一,2015年1月1日,這裡的6號樓實現了首棟單體主體結構封頂。

  6號樓共18層,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自2014年8月19日,該棟單體進行了第一塊預製構建吊裝起,即開始“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每層施工各工種人數合計約40人,平均6天就可完成一層,組裝率高達63%左右。相比于傳統結構施工方式可節省用工約50%。

  我國建築能耗佔全社會總能耗比重達28%,建築資源化利用率不足10%,而歐盟國家的建築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越發緊迫,保護生態環境的壓力持續增加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改變建築業生産方式。

  河北省建築節能管理辦公室主任鬱達飛説,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低廉勞動力紅利時期已經結束。但我國建築的建造方式還比較粗放,用工數量多,生産效率低,資源的佔用和消耗大,而且解決不好管道、防水、保溫等內涵品質通病問題,建築的建造方式急待改變。

  “在環境資源約束不斷加劇、節能環保要求日益提高、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人口紅利淡出的背景下,傳統粗放的建造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發展的要求。”河北住建廳廳長朱正舉表示。

  當前,住宅佔全社會房屋建築的70%以上,隨著低碳節能環保被廣泛提倡,發展集約式産業化建築模式成為最為科學發展方式之一。集約式産業化發展即是立足於可持續發展,使住宅建築在規劃、設計、建造等各個環節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節能減排理念和居住需求。

  “推進住宅産業現代化對於住宅建造過程中在節能、節材和減排方面的效益,在許多實踐中已經得到充分證明。”住建部副部長齊驥説。

  “住宅産業化現代化是解決一直以來房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品質、性能、 安全、效益、節能、環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有效途徑,它不僅是房屋建設自身的轉型升級要求,也是推動我國建築業轉型升級、實現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節能減排戰略的重要舉措,對於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住建部住宅産業化促進中心建築技術處處長葉明説。

  發展住宅産業化遭遇“五難”

  記者採訪了解到,住宅産業現代化涵蓋建設生産活動的全系統、全産業鏈、全過程,在當前我國推行住宅産業化的過程中仍面臨諸多瓶頸。

  一是頂層設計存在缺失。鬱達飛説,住宅産業現代化涵蓋了從規劃設計、建造施工、驗收運作等從生産到使用的全過程,涉及多個部門,單一部門只負責其中部分環節,容易出現職能交叉、權責不明確以及部門溝通協作困難等情況。

  二是政策扶持尚待落實,多數企業積極性不足。一些省市在推進住宅産業現代化發展的相關政策中,甚少提及具體的經濟優惠政策,更多地停留在“口號”層面,缺乏落實到資金等具體的扶持政策。

  “很多地區發展住宅産業化僅靠幾家地産公司‘單打獨鬥’,多數開發商持觀望態度。”

  三是人才、技術儲備不足。我國住宅産業化缺少成熟的技術工人。現在的工人在操作時缺乏工藝安全意識,影響整體品質。施工人員需要兩年左右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新工藝。華陽國際副總經理趙曉龍説,“同時,我國還缺少從事住宅産業化的研發機構、科研人員,缺乏科研經費,導致一些關鍵技術亟須攻克。”

  河北新大地機電製造有限公司主要生産預製混凝土構件設備,董事長張淑凡表示,由於國外的設備價格偏高,在國內有水土不服的現象,導致國內的設備生産技術不夠成熟、自動化程度不高。

  四是技術標準體系全方位缺失。河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院長強萬明舉例,當前審批和驗收環節仍主要以專家論證的方式代替;住宅産業化建造方式使建築設計思路和設計方式發生巨大改變,標準編制迫在眉睫;施工工法的缺失也造成了效率降低。這些在很大程度上的都抵消了住宅産業現代化本身的速度優勢。

  五是建築成本高於傳統現澆方式,市場認知度、認可度不夠。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住宅産業分公司總經理方志國表示,“從我公司示範項目成本的初步測算來看,採用預製裝配式比傳統現澆方式每平方米高300元左右。通過對市場對接過程來看,房地産開發商甚至部分主管部門,對住宅産業現代化工作缺乏了解,尤其是在驗收標準還沒有出臺的背景下,甚至對結構的安全可靠性表示懷疑。”

  “三位一體”推進住宅産業化破冰

  專家建議,應以“政府主導、市場配置資源、企業主體”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推行住宅産業化發展。

  一是將住宅産業現代化上升到國家戰略。河北省住建廳副廳長王舟建議,國家應把住宅産業現代化作為推動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促進建築業發展與改革、提升工程品質的重要抓手,把住宅産業現代化列入國民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上海建科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張宏儒認為,由於住宅産業化涉及多個行業部門,建議國家建立協調機制,加強宏觀指導和協調工作。

  二是制訂土地、金融、財稅等扶持政策。強萬明建議,各級政府應重點保障住宅産業現代化發展合理用地,把預製裝配化率、全裝修面積比例等住宅産業現代化相關內容和要求列入土地交易必備條件。對符合住宅産業現代化發展政策的生産企業開發建設的項目,以及購買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住宅的消費者,鼓勵金融機構優先給予信貸支援。

  三是加快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鬱達飛建議,我國應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國外先進成熟的設備、技術和資金亟須轉移的有利契機,搭好承接平臺加強國內外的交流與借鑒,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四是建設標準體系。應以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編制為重點,從設計規程、部品部件生産、施工驗收以及配套突擊等方面開展標準編制,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住宅産業現代化設計、生産、施工、物流和驗收等方面的標準,同時完善工程造價和定額體系。

  五是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率先開展示範項目建設。趙曉龍認為,保障性住房由政府投資,示範點容易落實,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較低,以及相對容易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工業化生産的特點,是我國推廣住宅産業化的突破口,可選擇合適的項目率先開展試點建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