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洋牛奶衝擊國産生鮮奶 應鼓勵使用國産奶源

  • 發佈時間:2015-01-14 15:05: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何泳  責任編輯:孫業文

  洋牛奶、洋奶粉,洪水般地涌入中國市場,嬰兒奶粉全球最貴;消費者對國産奶不放心,最近出現了奶價大跳水,奶農倒奶、賣牛、殺牛的情況。行業信任危機依然存在。專家建議:對現行的國家生鮮奶標準進行修訂,要為鼓勵乳品企業更多地使用國産生鮮奶源提供利好環境與條件,從而達到促進和拉動奶牛養殖業的發展,並實現奶源本國化的目的。

  現狀 每年棄養的農戶超10萬戶

  據了解,從2009年起,每年退出、棄養的農戶均超10萬戶,去年以來又見多個地區的奶農在倒奶、殺牛、賣牛。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也罕見地出現了奶農棄養,這是15年來首次出現的現象。飼料售價高位不下,養殖成本一路飆升,奶價不穩甚至下跌,乳企壓價傷農,過多使用進口奶粉而減少使用本地奶源,這些都是導致奶農殺牛賣牛的主要原因。根據從農業部482個生奶固定觀測點去年1~9月份的價格調查,國內收奶價已從4.26元/公斤降至3.84元/公斤。

  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國市場,這已構成了洋牛奶與國産奶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它已直接威脅我國的奶牛養殖業。據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統計,目前常溫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家已有27個,品牌多達近100個。其中,德國就有20余個,澳大利亞有15個,紐西蘭有5個。去年1-10月份液態奶進口量已達20萬噸,預計全年將有28萬噸。大包裝洋奶粉進口逐年在增加,近幾年的進口量分別是:2012年57.29萬噸,2013年85.44萬噸, 2014年1-9月份81.38萬噸,預計全年總量將超過100萬噸。

  去年,國家有關部委共出臺了《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等十余項奶業新政。當中有些新政,處於出臺容易下地難的尷尬狀態。如年內實行兼併的企業並不多,僅有飛鶴並購關山乳業和吉林艾倍特乳業、蒙牛並購雅士利等三四宗。其餘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對兼併的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不願意被人兼併;大企業對市場份額少、資源小、經營能力一般、業績平平的中小企業,又不感興趣。

  建議 大力扶持巴氏鮮奶生産

  就有關問題,記者採訪了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廣東省奶協顧問王丁棉。王丁棉分析出國産奶的現狀後提出了相關建議。

  “考慮到消費者對國産奶不放心,建議對現行的國家生鮮奶標準及其他奶業相關標準立即做出重新的修訂,並明確所有定義。”王丁棉説,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兩種牛奶:一種是純牛奶(也被稱為“常溫奶”),以長時間保存和遠距離運輸為目的,以犧牲營養為代價的,採用超高溫處理,保質期為半年以上,可以用奶粉還原。另一種是巴氏鮮奶,以保留牛奶天然營養為目的,採用低溫殺菌工藝處理的巴氏鮮奶具有“純天然、原汁原味、保持活性”等特點。同時,巴氏鮮奶對奶源要求極高,必須採用新鮮、安全的牧場奶源,不允許用奶粉還原。有資料表明,目前台灣地區和歐美發達國家巴氏鮮奶所佔份額幾乎都在90%以上,而巴氏鮮奶在大陸液態奶市場中卻僅佔兩成左右。在我國現有的乳製品中,唯有巴氏鮮奶是要求必須要使用生鮮牛奶為原料奶。王丁棉説,中國奶業的希望唯有寄託在巴氏鮮奶的身上,也就只有它才能拯救中國奶業。

  王丁棉指出,要使巴氏奶盛行中國,首先得要為巴氏鮮奶生産與消費提供寬鬆的發展氛圍與條件。例如,可否考慮實行巴氏奶低稅制?或對巴氏鮮奶包材包裝實行減免稅收或返還等扶持政策?相反,對還原奶、常溫奶則實行重稅制。以此來抑制還原奶及常溫奶的過度或無限量生産,要為鼓勵乳品企業更多地使用國産生鮮奶源提供利好環境與條件,從而達到促進和拉動奶牛養殖業的發展,並實現奶源本國化的目的。

  其次,加大牛奶産品品質安全資訊的披露。讓消費者及公眾、媒體了解、知道更多的行業發展實情,這是恢復和提高消費者對奶行業及國産奶消費信心有效的辦法與手段。

  王丁棉指出,還應運用現代電子技術建立全國牛群電子檔案,實行生鮮奶源收購、使用、登記、備案、公告制度等,以此鼓勵企業更多地使用國産生鮮奶源,從而拉動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