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路邊“場地”之爭 折射快遞業發展之困

  • 發佈時間:2014-11-15 11: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快遞員在路邊分揀,收件人在一旁等候收貨,這幾乎成了一道路邊風景。但這種習以為常的現象可能已構成“佔道”,甚至有可能被城管暫扣包裹或罰款,這或許是大多數人始料未及的。

  平常情況下,快遞員就近在路邊分揀包裹,速戰速決,即便可能給路人帶來暫時的不便,人們在觀念上或也默認其合理性,因為這於人于己都方便。但在“雙十一”過後的快遞高峰期,包裹數量激增,就地分揀所佔用的時間與空間大幅增加,對於正常交通的影響,顯然不能無視。就此而言,城管由平時的勸解到以暫扣包裹、罰款的方式予以“教育、警告”,應該也屬於職責範圍內的正常執法。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方式或許暫時解決了包裹“佔道”的問題,但包裹送遞所需要的正常“空間”,並沒得到滿足。隨著網路購物的普及,快遞包裹數量與日俱增,勢必需要一定的專屬空間來安放自身不斷擴大的“體量”。按照專家的説法,化解矛盾,一方面可以由各方通力

  合作,劃出專門場地以供包裹分揀;另一方面可由各快遞公司合租門面來解決。但需要注意的是,就專門租賃門面而言,所增加的成本,快遞企業是否能夠承受,或者説是否會轉嫁給消費者?這個成本如果完全由企業承擔,是否公平、是否利於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值得討論。事實上,此問題並非小題大做。今年通過的《深圳市發展快遞業管理規定》中,對此作出承諾:制定相關規劃、計劃時合理安排快遞企業用地、用房和快遞服務所需停車和裝卸用地等,統籌安排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援快遞業發展。此一規定,對於解決包裹分揀乃至整個快遞業發展的“空間”問題,不無啟示意義。

  由包裹隨地分揀所引發的“場地”之爭,或許只是快遞業目前所面臨的成長的煩惱之一。它作為社會消費習慣革命之後所衍生的新事物,仍需要方方面面的改變來為之騰出更多的專屬空間。因此,對於這起發生於“雙十一”過後的快遞“小風波”,相關方面還請嚴肅來看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