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迷信藥到亂吃藥 每年250萬人錯用藥傷身體
- 發佈時間:2014-09-24 16:23: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普通感冒服用抗生素,潤喉片當零食長期服用,不遵醫囑隨意加大藥量……國家食藥總局的調查認為,我國居民用藥存在嚴重誤區,迷信用藥、錯誤用藥的現象十分嚴重。
該總局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250萬人因為錯誤用藥而損害健康,其中死亡的有20萬人,是全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兩倍。
迷信藥物:動輒服用抗生素或輸液
哈爾濱市民曲阿姨是鄰居眼裏的“藥罐子”:除了降壓藥天天吃以外,咳嗽或不舒服了就吃點消炎藥,腿疼抽筋就貼點膏藥。對此,曲阿姨的兒子張先生覺得老母親過度迷信藥物的作用,甚至已經到了“癡迷”的狀態。“動不動就讓我們給買消炎藥和風濕膏,不給買還生氣。”
迷信藥物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一些年輕人也動輒服用抗生素或輸液,從而産生不良反應和藥物依賴。
中國科協一項調查顯示,86.7%的受訪者曾有自我藥療經歷。在服藥過程中,69.7%的受訪者曾隨意增減療程或自行更換藥物。
在銀行工作的“80後”范明經常感冒,而且容易過敏。“我通常會選擇去醫院輸液,吃藥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且總會忘,還是輸液來得快。”范明告訴記者,有時一冬天要輸液五六次。由於輸液過多,范明不僅對大多數抗生素産生耐藥,而且腎功能受到損害,免疫力嚴重低下,變成了過敏體質。
記者採訪時了解到,一些人身體不舒服就認為有炎症,盲目服用消炎藥。另外,一些人出於預防或養生的目的,也服用藥物,甚至沒病亂吃藥。比如將維生素類藥物當成營養品長期服用,還有一些老人和孩子不停地補鈣。
錯誤用藥: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每年數以百萬計的人因為錯誤用藥而損害健康,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死亡,可見錯誤藥物的後果之嚴重。”哈醫大附屬第四醫院內分泌科醫生郭敏告訴記者,她曾接觸過的患者中,有很多因為錯誤用藥而導致不良反應。
“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今年70歲了,醫生告訴他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調理血糖,每次注射胰島素不要超過15個單位。但他一次注射了20個單位,結果導致血糖過低,暈倒在家裏,多虧家人及時發現送到醫院,不然很可能有生命危險。”郭敏説。
醫務人員表示,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的患者,經常會因為錯誤用藥而導致不良反應。
哈醫大一院心內科八病房主任尹新華告訴記者,絕大多數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但是一些患者經常“自我診斷”,認為自己沒有高血壓的症狀,或者症狀緩解就擅自停藥,結果導致耐藥甚至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心衰危及生命。
錯誤用藥的案例頗為多見。2013年,黑龍江省東寧縣一患者因胃腸感冒到醫院輸液,在輸液過程中死亡。經鑒定,患者死因是用藥不當所致。.
發達國家也會出現錯誤用藥。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僅2009年,美國用止痛藥過量致死總人數達15597人。
破除迷信,樹立正確用藥觀念
正確使用藥物與公眾健康素養和觀唸有關。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2年監測結果,我國居民基本健康素養水準為8.80%,還處於較低水準;能夠正確閱讀藥品説明書的居民比例約為15%。
醫生提醒,一些日常用藥的規範必須了解。比如長期服用止痛片會産生不良反應,還有可能錯過診治疾病的最佳時間;每次服用止疼藥物最好不要超過3天,若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前往醫院治療。
據分析,一些感冒藥、抗過敏藥、鎮靜催眠藥、抗偏頭痛藥,會引起嗜睡;有的鎮咳藥、解熱鎮痛藥、抗病毒藥,會出現眩暈或幻覺;還有些擴張血管藥、抗心絞痛藥、抗癲癇藥,會引起視力模糊等。
此外,服用一般藥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但有一些特殊的藥物需要嚼碎,如酵母片等應嚼碎服用;膠囊劑應口服,如果將膠囊中的藥粉倒出來服用,有些刺激性的藥物還會灼傷口腔與食道,對患者身體造成額外的損傷。
專家建議,日常用藥應避免“經驗主義”,要詳看藥品説明書中的適用證、用法用量和不良反應,遵循醫囑,破除藥物迷信。同時,建議各藥店配備有資質的藥師來指導居民用藥,提高藥店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以保障居民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