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生鮮市場成本高損耗大 99%生鮮電商在虧損

  • 發佈時間:2014-09-22 10:45:00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普及逐漸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平常在菜市場、超市裏常見的生鮮類産品,如今也被搬到電商網站上,“網上菜籃子”應運而生。

  生鮮市場龐大,前景廣闊,被視為國內電商領域的“藍海”,但因為成本高損耗大等原因,生鮮電商的發展並不順利。

  慘痛現實

  8月初,中糧我買網宣佈獲得1億美元融資;8月11日,順豐優選將冷鏈配送城市從11個擴張至48個;8月24日,樂視正式宣佈進軍農業,其食品電商平臺“樂生活”已上線測試,這一系列大動作讓生鮮電商行業迎來新的爆點。

  資本對生鮮電商的追捧無疑是看中了生鮮市場廣闊的前景。中研網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國內生鮮市場規模近萬億元,而生鮮電子商務銷售滲透率僅為0.9%,大市場容量、低滲透率標誌著生鮮電商將是電子商務行業的下一片巨大藍海。

  然而,這片被一致看好的“藍海”背後,卻是3000家生鮮電商幾乎無一家盈利的慘痛現實。中國零售業生鮮研究中心委員李長明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99%的生鮮電商都在虧損”。

  在過去兩三年間,更是有一批生鮮電商重組或倒下。北京本地社區生鮮電商優菜網去年3月份發佈公告稱,優菜網創始人丁景濤辭去公司CEO職務,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原經營團隊改組。作為濟南本地把生鮮産品搬上網路的初次嘗試,濟南買菜網也在艱難維繫三年後,黯然倒下。

  發展瓶頸

  “生鮮電商目前遇到的問題是,儲運難度高、易耗損;配送時間要求高;物流成本高;産品標準化低。”國內知名的網際網路電商專家丁辰靈告訴記者。

  電子商務資深人士張旭東則表示,生鮮電商發展面臨兩大攔路虎:一是生鮮的標準化問題;二是折損率居高不下。“只有標準化的東西才能更容易進行深加工和品級分類,沒有標準化,就只能按照土特産的路子,非常不利於開拓市場。”他還指出,我國現在的果蔬在物流過程中損耗近三成,100噸的蔬菜輕易可以産生20噸的垃圾,這是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小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生鮮産品不易儲存,如何做到保質保‘鮮’,這關係到用戶體驗。而要做到保質保‘鮮’,必須冷凍保存,冷鏈物流是關鍵。但冷鏈物流成本很高,這是電商生鮮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

  在沱沱工社供應鏈中心總經理劉宇看來,我國的冷鏈物流目前還無法滿足生鮮電商的發展。“兩段式物流大多以團購活動為主,垂直電商的自建物流大多以滿足自身需求為主,普通快遞存在著季節性限制且無法保證品質,而專業冷鏈的配送成本很高,與生鮮電商的利益脫節。”劉宇説。

  出路何在

  在生鮮電商發展面臨種種難題之時,業內專家普遍看好線上與線下結合的生鮮O2O模式。O2O模式集中配送,在網上下訂單,線下取貨,成本降低,線下店面能夠提供本地化服務的功能。

  “長遠來説,O2O模式能夠既解決老百姓渴求原生態産品,同時又降低了交易和配送成本。”丁辰靈説。

  做了3年生鮮電商的丁景濤在離開優菜網後也表示,生鮮電商還得走O2O模式,“生鮮銷售具有其獨特性,不同區域喜歡吃的東西不同,不同區域銷售價格也不同。因此,如果用一個統一的商城,會有很多問題産生。O2O模式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他同時指出,O2O模式不僅可以節約物流成本,還可以提高用戶體驗。尤其微信等社交平臺的互動式購物,可以培養居民的購物習慣,增加客戶的黏性。

  但在易觀國際分析師王小星看來,O2O模式值得探索,但具體要看線上和線下怎麼結合,比如説本地化的社區電商就做得不錯。優菜網就是率先開展O2O模式轉型的社區生鮮電商之一,目前優菜網不但正常運營,還頗受消費者好評。

  據了解,優菜網的推廣活動完全線上下展開,如開設社區蔬果便民店,與實體社區店合作,以直通車方式進入社區等等。這些活動,不僅使優菜網獲得了消費者的認知與認可,並且為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奠定了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