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演唱會"觸網"不止玩直播 新媒體將改變觀演習慣

  • 發佈時間:2014-09-18 10:35: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8月的汪峰,9月的趙傳、華晨宇,以及10月即將開始的楊坤演唱會。越來越多的大型演唱會開始謀劃新的票房增長點,視頻直播等新概念、新操作手法不斷和大型演唱嫁接,轉型正在悄然發生。

  新媒體必將改變觀演習慣

  歌手汪峰8月2日在“鳥巢”舉辦的演唱會,可謂開啟了網路收費直播的演出新模式,引發業界關注。緊隨其後,華晨宇“火星”演唱會再次凸顯演唱會O2O模式帶來的利好。幾乎與此同時,視頻聚合平臺360影視也聯合“音樂武俠”趙傳運作其2014世界巡演的首場直播。該演唱會由樂秀網、360影視網站、360影視大全App同步上線。

  “演出市場帶來的價值,其實一直沒有被完全發掘,一場演出的價值可能遠不止票房。”作為汪峰演唱會的主辦方,北京市演出公司總經理張海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網際網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網路終端一系列新媒體的發展必然改變消費者的觀演習慣。“受制于很多客觀條件,比如時間、費用、停車、餐飲等,未來大家看演出未必需要到現場。”張海君説。

  如果説演出運營商的判斷僅僅是猜測,那麼數據的統計會更加客觀。據直播汪峰演唱會的樂視網方面透露,共有約6.4萬網民購買了面值為30元的“電子門票”,在樂視觀看演唱會直播的人數達4.8萬人,連同後續3天的直播回看,線上購票用戶高達7.5萬人。而華晨宇的演唱會,芒果TV連同QQ音樂,創了12萬人線上觀看直播的紀錄,算上在PC端購票用戶以及網際網路電視和IPTV的VIP用戶,演唱會覆蓋用戶群近50萬。

  “演出商需要進入網際網路的世界,當然,不是一味地附和,而是找到自己能拓展的方向。”張海君説。在他看來,由現場觀演到網路觀演,如同網路購物一樣,這是網路時代觀眾觀演行為模式的一種轉變。這種新模式,能將“一次性現場消費”變成“長期持續性購買”。這也是經濟學中所説的“長尾效應”,用數量、規模支撐收入,就像一場演唱會,現場消費是“頭”,而演唱會結束後歌迷線上觀看,則形成了“尾”。

  演出商版權意識欠缺是主因

  目前“長尾效應”還遠沒有實現,演出價值也未能完全開發。“根本原因,在於傳統演出商版權意識的欠缺。我們習慣的操作方法是一次演出結束就結束了,新媒體環境下需要把一次性演出變成無限次,這才是增值點。比如‘北演’,主辦的演唱會如果能和樂事、優酷等視頻網站合作,點擊量每天都在累積,廣告流量就會帶來利潤,即便數額並不大,但這是版權、智慧財産權未來提升的空間和價值所在。”張海君分析道。

  張海君介紹,“以去年的搖滾季為例,其實僅僅靠票房不足以收回成本,保利劇院坐滿也就1200多名觀眾。通過樂視直播,搖滾季的六場演出,同期線上超過百萬人。至今節目仍挂在樂視網,點擊已經超過4000萬次”。儘管並沒有直接做視頻收費,但是可以算這樣一筆賬,1000萬次點擊的廣告流量費用是30萬元,那麼作為演唱會版權所有方,應該可以分到120萬-150萬元,而且點擊量還會不斷累積。

  除了廣告流量産生的利潤,直播收費也將是未來演唱會新的增長點。“可以明顯感覺到,演唱會視頻直播的市場聲勢很大,但必須承認要實現O2O的全盤放開的確還沒到火候。但既然演出商們都開始嘗試了,就預示了産業發展的方向。”張海君説,“即便暫時不考慮實際的資金利潤,在品牌傳播力度方面也有極大的影響。同時讓消費者意識到,原來視頻看演唱會也可以成為一種選擇”。

  “很多傳統演出都在擔心網際網路直播會不會影響線下票房,其實技術完全可以遮罩掉,比如北京的演出,遮罩掉北京當地的視頻接收,讓北京的觀眾只能現場去看,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保證當地演出現場票房的同時,可以吸引全國各地的甚至是全球歌迷花上20元看直播,看自己喜歡的歌手的現場表現。

  讓直播不僅僅是直播

  其實早在2013年,北演的“降噪”搖滾季已經開始嘗試網站直播合作。“我們和樂視網合作直播搖滾系列演唱會,當時還沒有涉及直播收費,而僅僅是作為直播方式的一種嘗試。”張海君説。

  去年的“降噪”系列演出,如果從賬面來看,北演其實賠了筆錢,“但我們有另一種收穫,那就是借助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力、行銷手段,使這個項目的關注度提升了”。張海君透露,正是有了第一季“降噪”的網路推廣力度,今年第二季的系列演出才得到了更多的企業贊助,讓該項目順利實現盈利。積極的後續效果還在持續,今年10月,北演將在萬事達中心推出楊坤演唱會,樂視以及多家視頻網路平臺都表達了付費直播的意向。

  “其實我們還在探索更深層次的合作,視頻直播並不僅僅是播一場演唱會,而是圍繞演唱會做一台節目,比如觀眾怎麼進場、楊坤什麼狀態。這些好玩、好看的花絮細節整合起來,觀眾才會覺得二三十元的網路門票花得值。”張海君説。“演唱會上楊坤在想什麼,現場的觀眾會聊什麼,甚至為備戰演唱會的排練都可以整合包裝。在節目中實現場內、場外觀眾的網路互動,這樣20元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網際網路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內容可以極大豐富,視頻直播也可以有更大空間。“傳統演出盈利太單一,幾乎只靠票房,演出公司要多學電視臺的策劃能力,實現多角度運營。這種跨界合作前景會越來越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