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小兒"洋輔食"受青睞 專家:效果未必比內地好

  • 發佈時間:2014-09-18 09:50: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最近洋輔食很“紅”。XX嬰兒米粉被檢出嚴重鉛超標,XX電商網站蜜芽寶貝銷售假貨。一時間,洋輔食成為了媽媽們近期的話題焦點。

  所謂輔食,就是寶寶在6個月後開始添加的食物。此時,乳品還是嬰兒的主要食物,為了讓攝取營養豐富多元化,媽媽給寶寶開始添加其他食物,這些食物相對乳品來説是輔助補充營養,故而稱為輔食。目前基於食品安全的隱患問題,許多媽媽青睞進口的洋品牌輔食,也就是“洋輔食”。然而,洋輔食是否必須上“幼兒用品必買單”呢?聽聽專家是怎麼説的。

  消費調查

  小兒輔食洋品牌受青睞

  在採訪中,有的母親表示對本土品牌不大感冒,也有的媽媽總結出“洋品牌”的輔食會比國産輔食鹽糖等添加更加嚴格因而味道較淡。總體來説,洋品牌成了多數人之選。而選擇途徑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四派:外帶派、就地派、海淘派還有自製派。

  消費者黃女士就是“外帶派”的代表。黃女士的寶寶剛滿一歲,六個月時就開始給寶寶喂食米粉等輔食,她表示,寶寶出生至今,配方奶粉和嬰兒食品一直都是讓境外親戚帶。林女士則選擇親身“外帶”,到香港為寶寶“血拼”輔食,每次到香港購物,除了奶粉必帶之外,大大小小的各類進口輔食也都一樣不落。“外帶”的輔食雖然物美價廉,但是兩地週折的交通費用和人力耗費也是一筆不少的賬。“就地派”的消費者葉女士則認為在信得過的實體店買的輔食品質還是可以保障的,價格方面,雖在內地的價格會遠遠貴于其他購買方式,但是能很好地避免了電商的不確定性,當然最好買境外原裝進口産品,以免內地分裝環節又出現問題。另一位消費者劉女士作為“自製派”代表則表示:“最好還是自己做。”劉女士自從懷孕以來,就認為不能買外面的成品吃,寶寶到了添加輔食的月數後,也是堅持自己做輔食,“不要以為境外的、貴的就是好,怎樣都不如自己做的好。”

  但也有媽媽表示,自製輔食雖然在安全方面可以完全放心,但卻擔心自家做的輔食在營養方面不夠全面。洋品牌的輔食多在營養成分表上有許多看似“高大上”的添加,就如西班牙某款嬰幼兒米粉,就在包裝上大字寫著“多種穀物含低聚果糖”,營養成分表上也有大大小小十多種營養成分,葉酸、泛酸、鈣鐵磷、各類維生素等等。喜寶的一款蘋果泥配料中除了蘋果,還有抗壞血酸棕櫚酸酯的添加。

  巡市場

  洋輔食多在網上賣

  輔食的品類琳瑯滿目。除了常見的營養米糊以後,還有罐裝果蔬泥、肉泥和意粉等。在寶寶出牙或是手、腦發育時,各種口味的磨牙餅乾,鍛鍊動手能力的星星泡芙、米餅就能派上用場。還有一些盒裝紅薯羊肉面等麵食類輔食和進口銀鱈魚松也是不少媽媽的選擇。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實體店甚少售賣洋輔食。在高端超市taste中,進口輔食品類極少。其中嬰兒營養米粉只有我國台灣品牌的胚芽米粉和西班牙進口嬰幼兒米粉,果蔬泥、肉泥和果汁只有德國某品牌産品,口味不多,果汁僅蘋果味,肉泥也只有胡蘿蔔馬鈴薯三文魚泥,磨牙棒、深海魚松、泡芙和米餅一類則壓根找不著。價格方面比本土輔食貴將近一半。比如本地某益生元混合水果配方營養米粉,250克容量的價格為36元,而300克規格的台灣牌營養米粉價格已經52元。果泥一類産品,125克價格就要28元。母嬰用品專賣店中的情況則更”冷”。在記者走訪了市內數家母嬰用品店中,有售洋輔食的並不多,主要售賣的輔食都是內地品牌,進口産品就算有售也只有一兩款。在咿呀母親用品店,連售貨員都不知道自家有進口産品出售,幾經週折才在貨架的最底層找到了一款西班牙進口的營養米粉。而另一家則僅有德國喜寶的一款果泥,口味也只有三種。超市方面告訴記者,由於洋輔食銷售週期相對較長,導致庫存擠壓多、運營壓力大,因此很少進貨。

  除了實體店購買外,通過電商代購也是購買洋輔食的另一方式。記者通過淘寶搜索引擎輸入“進口輔食”,出現了4520個在售店舖,在售”寶貝”也達到了三萬二千多件。更有許多打著“海外代購”的名號,聲稱店主在境外可以按照顧客的需求代購。價格方面大致要比實體店要低30%左右,像是同樣一款喜寶果泥,網上售價都在20元左右。但真假方面就難以有保證。直接上境外的官方網站或者大型購物網站“海淘”穩妥許多,只可惜物流時間較長,等上一兩個月是常有的事,便利程度相當低。

  觀點一:

  營養素完全可從天然食物攝取

  中山大學營養係教授蔣卓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所有的營養素都來源於食物,日常天然的食物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輔食其實自己也可以做,但是工序稍微麻煩一點。米糊加蛋黃加肉末這樣搭配也是可以的,果汁、蔬果泥等也都是可以DIY,磨牙棒之類的功能性較強的輔食,其實有許多食物或者用品都可以代替産生磨牙的作用,比如説米飯或饅頭。所謂磨牙就是給點東西讓寶寶咬一咬,鍛鍊牙齒的發育,不一定要通過磨牙棒來實現。至於是否購買洋輔食,這取決於消費者自身條件,如果不怕麻煩完全可以自己做。

  蔣教授表示,本土和進口的輔食沒有必要進行對比,輔食的話只需看其營養成分。很多外國品牌都會選擇在中國生産,未必説境外的産品一定會比內地程度的好。洋輔食産品,消費者自買自用沒問題,但若要在內地銷售也應該按照中國的標準來生産,從法律層面看,境外購買的産品在內地進行銷售的行為存在違法的嫌疑。

  觀點二:

  出外用餐或旅行可使用輔食産品

  對於市售瓶瓶罐罐的洋輔食,不少媽咪總擔憂防腐劑、添加劑問題。著名營養學家劉納女士告訴記者,許多罐頭其實根本不需要防腐劑,而是通過高溫真空防腐,消費者在選購時要看清標注以及配料表。不過,劉女士也建議在選擇洋輔食時要多加斟酌,“提倡幼兒應多食用居住地附近所産食材。許多進口輔食的原材料來自境外,離居住地遠,幼兒攝入後容易發生食物不耐受甚至過敏,産生免疫複合大分子在體內殘留難以排出。食物不耐受未必在吃下的短期內體現,卻為生長髮育埋下禍根。”如果條件允許,媽媽們儘量自己動手用當地安全、新鮮的食物做輔食;如果出外用餐或旅行,則建議使用罐裝輔食,因為自製輔食帶出外若儲存不當容易造成細菌污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