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訪大基康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孫啟銀

  • 發佈時間:2014-09-10 13:34:57  來源:光明網  作者:魏建玲  責任編輯:孫業文

  中國核醫學産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孫啟銀激動地對記者説。

  他説,近年來,國家對核醫學産業非常關注。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與中央政治局全體領導到中關村集體學習,我有幸給領導們講解PET-CT、PET-MR、電子加速器診療設備,講解分子影像和放射動力診斷治療癌症的創新技術,中央領導非常關注國産醫療設備創新和重大疾病診治!

  大基醫療是中國著名的高端醫療設備生産和醫療技術創新的公司。大基醫療懷抱"做出自己特色,填補世界醫療空白"的信念,他們在全國首家生産PET和PET-CT;也是全球首臺應用於臨床的PET-MR,這是核醫學影像領域的一大創舉。其中全球50%以上的PET-MR病人圖像是由大基醫療生産的設備檢測的。

  曾經,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70%被三分天下,美國(GE),德國西門子,荷蘭飛利浦壟斷,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局面?

  北京大學醫院核醫學系主任、北大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王榮福告訴記者:提倡醫療設備國産實際上2006年就開始的,當時科技部在國宏賓館開了一個會,倡導要《研發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分子影像設備》,會議上大家覺得發展民族産業的必要性,可為什麼到今天為止還是國外設備佔領市場?涉及國産品牌被一些招標框框卡住,進不了圈子,這是我們國家政策問題。其實國內的一些企業發展也非常快,就這兩年,北京的大基、上海的聯影産品都很好,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支援民族核醫學發展。

  孫啟銀是大基康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我對他很了解,他原來也是學醫的,為了探索核醫療器械,他付出很多,非常不容易。他帶領的大基康明研發團隊,一直奮戰在核醫療産業第一線。一步一步走過來,終於國家開始重視了,中國市場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我們也不是沒有人才,外國的一些先進設備的很多硬體還是來中國採購出去的,我們核醫學設備有些晶體,國外用的還不都我們生産的,信心比黃金更寶貴。

  孫啟銀,1967年從醫,在醫療行業創造過許多奇跡。1990年他放棄醫師身份,開始迷上影像醫學。創立了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綜合醫院,引入中國第一台伽馬刀。1993他引進第一台PET,開始了中國醫療無痛治療和分子影像技術的起步。為了學習,他多遠涉重洋,潛心鑽研,發明瞭全球PET磁共振圖像融合技術,在他手上誕生了全球第一張PET磁共振片。

  目前,孫啟銀的核醫學器械研究團隊有三項專利技術填補國際空白。他們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核醫學裝備系統的研製及産業化"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孫啟銀參加全國科學大會時,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並且與習主席、李總理等中央領導親切握手。

  2014年6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令業內同行刮目的報道,《我國核醫學設備首獲歐美訂單》。文中寫到: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基康明醫療設備公司的生産人員正在進行PET-CT産品的總裝。該公司剛剛與美國費城國際癌症中心醫院簽署了協議,將核醫學診斷設備PET-CT、PET-MRI和放射治療設備電子加速器LA45銷售到該醫院,這標誌著我國生産大型診療設備開始進入國際主流市場。機遇,只青睞那些不辭辛苦為之付出的有準備之人。

  向確診病癲癇灶位置宣戰

  孫啟銀為什麼會如此執著?故事從1974年開始。從醫不久的孫啟銀身邊有兩位癲癇病人,一個是他的親戚,一個是他的鄰居,都是十分親近的人,孫啟銀非常想為他們治好病。然而已被病痛折磨了16年的親戚還是離開了人世。作為一名醫生,孫啟銀非常痛苦。他發誓要為鄰居治病,因為他不願意再接受病人留給醫生的傷害。

  他查閱大量參考資料,跑到濟南、北京等大醫院求門問師,經過反覆研究實踐,鄰居的癲癇病真的有了好轉。孫啟銀的醫術也一傳十十傳百,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每一次經過治療病情都有轉機。

  然而,一年半以後,三分之一的病人出現了復發。

  孫啟銀急了,問題出在哪兒?原來是"藥物濃度的問題","肝的氧化酶分解了藥物,藥物濃度低了"。當時,全國僅有南京和北京的兩家醫院可以做藥物濃度檢測,孫啟銀便致信有關領導,不斷提出藥物濃度的控制和檢測問題中發生的線索。1984年,孫啟銀作為會上唯一一個來自市級醫院的醫生被邀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986年,孫啟銀的論文《關於癲癇病治療中關於藥物濃度研究》發表在《新醫學》雜誌上。

  這件事給孫啟銀的啟發是:要想把病看得透、治得準,必須向確診病癲癇灶位置宣戰。

  孫啟銀到國內外知名的瑞典的卡羅林斯卡醫院、美國加州醫療中心、德國慕尼黑大學醫療中心、奧地利格拉茲醫院……在底特律的兒童醫院,他看到醫生在手術之前採用PET定位尋找病灶,大為感嘆。1993年,他引進我國第一台PET,中國引進第二台PET是7年後。

  引進設備並不是孫啟銀的最終目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才是引進設備的真正意義。大量研究證明,治療癲癇病必須要定位,要定位就離不開PET,也離不開磁共振,然而將PET技術和磁共振技術聯合起來形成PET-MR設備,當時世界上尚無先例。孫啟銀萌發了做PET-MR的夢想。

  他聽説芝加哥大學有PET-CT融合技術, 就去美國。當時,芝加哥大學的PET和CT融合定位用的是空心鋼球,孫啟銀便將其方法改良,用魚肝油代替空心鋼球定位,手工操作進行PET和MR圖像融合。功夫不負有心人,全球第一張臨床應用的PET-MR圖片在孫啟銀團隊手中誕生了。

  衝刺一流設備和醫療新技術

  孫啟銀就是這樣一步一環地把自己與影像醫學越旋越緊。

  影像,不僅能為醫生提供治療參考依據,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它來參與治療。

  孫啟銀的團隊用辛勤的勞動實現了一個個夙願。他們從模倣到創新,到高端研製,2003年由他們自主研發的第一台PET-MRI在他們的生産線誕生。

  此後,一個個尖端科技醫療設備在孫啟銀的帶領下完善成熟,特別是大基獨家研發的分子影像和放射動力聯合診治晚期癌症病人的新技術,孫啟銀説:"這是一個應用廣泛的治療技術,既能治療癌症,特別是晚期患者,也能治療血管斑塊、白血病、膠質瘤和感染性疾病。更令人期待的是,能夠對準人體中異常增殖細胞疾病進行治療,如今,異常增殖細胞疾病已超過了外源感染性疾病,而眾所週知,異常增殖細胞疾病的典型代表便是癌症和血管斑塊中的大巨噬細胞。這項技術的成功,將極大減少人類複雜性疾病的治療成本,是減少死亡率、延長患者生命的有效辦法之一,其價值堪比盤尼西林的發現。

  在研製醫療器械PET/PET-CT/PET-MR/加速器等多項醫療設備中,我們不僅已經趕上世界先進水準,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世界先進水準。大基醫療獨家研發的放射動力治療新技術,特別是分子影像和放射動力聯合診斷治療癌症、心腦血管病和感染等疾病,可能成為一种醫學顛覆性技術。

  如今,美國歸國學者曾俊團隊又開始利用分子影像技術進軍亞健康檢測的市場。為此,需要針對目前的技術進行革新,研究出適用於全身的分子影像設備,並將檢測的輻射量降到1毫居以下,成為真正的綠色檢測。

  我們也是863工程心臟腹部手術機器人的參與者。

  孫啟銀説,我自六十年代從醫,做院長的時間最長,曾引領中國第一家民營醫院上市。九十年代開始癡迷影像學,如果是為了掙錢我不會做這個,我是以一個醫生的職業使命思考人類未來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想像?需要什麼輔助?中國人並不笨,我們為什麼要依賴別人,我們為什麼不能主動出擊,甚至走在前面?

  政府應助力高端醫療設備國産化

  醫科院腫瘤醫院陳盛祖教授告訴記者,過去國家對我們自身的核醫學産業重視不夠,現在已是,國外能做到的,中國也同樣能做到,有些我們還超過國外。關鍵是國內有些人短視眼,還盲目崇洋媚外,以為我們自己的企業生産的器械不行;再者是政府不應該以指標形式控制大型醫療器械的採購,應該把權力放給市場,讓市場來決定使用什麼産品,讓消費有更多選擇。

  北大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王榮福告訴記者:現在國家開始重視我們自己的核醫學了,這説明我們在這方面已經開始起步了,領導人到企業調研考察,實際上是鼓勵,也是發出信號,我們要關注支援我們自己的民族産業。

  20多年來,大基醫療做得非常不容易,現在國家開始重視了,中國市場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我們有技術有人才,像大基的PET 、PET-CT包括他的智慧機器人,通過從CT的床上轉移到PET的床上,技術都很過硬。只有政府如何支援,我覺得任何領域都沒有不能打破的神話,西門子的核醫學技術是比我們強,但手機當年有諾基亞、摩托羅拉後來又有蘋果,我們也有小米,未來拼的不是資本,是創新,創新才是未來的真正擁有者。

  大基康明的産品在我們醫院臨床試驗過,應用中與國外産品相比沒有什麼差距,國內設備硬體沒有問題。如果軟體採集處理的速度再加強些,就更好了,這不難,通過第三方軟體合作很容易解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