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高管揭秘P2P網貸過度包裝 投資人多處盲目期

  • 發佈時間:2014-09-09 10:27: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P2P已經成為當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中最為“焦慮”的行業,由於P2P監管法規遲遲未能出臺,P2P行業規模爆髮式增長的同時跑路、倒閉等亂象頻發。知名P2P平臺銀客網總裁林恩民日前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解釋了行業亂象頻出的主要原因,他認為,眼下P2P行業過度包裝已成普遍現象,原因很簡單,金融的産品品質只能依靠直觀感受來評定,而包裝就變成了優化直觀感受的最佳捷徑。

  林恩民指出,很多網貸平臺的做法和很多線下的“基金”類似,誇大事實,虛報背景。雖然很多公司本身的目的其實並不是為了騙錢跑路,只是希望能通過包裝讓用戶更信任自己,由此擴大業務更快地賺錢,或是賺更多的錢,但這反映出一個道德問題,而網貸作為一個資訊仲介平臺,道德問題可能就是最不能得到容忍的問題。

  林恩民認為,P2P行業過度包裝有三種情況。其一是對背景的過度包裝,包括聲稱獲得具有國有企業股東背景的企業注資或持股,或者虛報融資。更明確地講,現有的網貸企業,絕大部分融資的報道都是有水分的。其二是對風控能力的包裝和對風控流程的包裝。“他們誇大風控團隊的風險控制能力和背景,同時刻意誇大風控技術的專業性,我了解一些平臺的風控團隊都是虛無的,就是資訊錄入員。”林恩民向北青報記者透露。其三是對項目的包裝,很多平臺在項目手續不齊全的情況下甚至是反擔保物及相關文件沒有落實的情況下,會在平臺上發項目;有些平臺也會美化項目,一個普通的中小企業説是重點企業等等。

  林恩民認為,過度包裝問題的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現在的網貸沒有得到相應的監管,或是專業的獨立第三方監督評級機制和評級機構。而市場的投資人絕大部分還屬於盲目期,大家會直觀地去相信背景等其實虛無的要素,而忽略了項目本身。

  林恩民提醒説,“對於投資人而言,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第一不要相信那些虛頭巴腦的背景,因為背景不意味著風控能力,更不意味著代償能力;第二選擇那些資訊透明的平臺,那些可以讓你看清風險數據、同時願意把風險點分享出來的平臺;第三要堅持分散投資;第四,保持一顆平常心,在任何一個平臺投資都一樣,理財非存款,投資需謹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