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電商"低價殺戮"背後拼的是硬功夫

  • 發佈時間:2014-11-18 10:02: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盧真偉  責任編輯:時習

  本月11日,天貓只用了13小時31分便實現了成交額超362億元,而這個數字正是天貓去年“雙11”全天的交易額。最終,2014年天貓“雙11”以571億交易額刷新紀錄。其中,來自廣東的交易額位居全國第一,而東莞網友的“剁手”額度達到廣東第三。

  與東莞網民同樣加入狂歡的,則是東莞電商以及已經觸電的眾多傳統企業。

  僅僅數年時間,人們從討論是否要做電子商務轉變為張口就是“網際網路精神”,電商創造的“神話”已深入人心。電子商務也從數年前的“新興武器”,轉變為今天商戰中的“常規武器”。

  筆者認為,在電商噱頭橫行,各種電商生造節日氾濫的當下,東莞企業也不應盲目地去“觸電”。在增加電子商務部門的同時,也應該認清一切商務活動表像的背後,實質還是用産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核心需求。

  事實上,許多商家正是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一點,“抬高價格再打折”、刷單、衝量、以次充好……

  在“雙11”光鮮的背後,有多少人留意到電商虛假刷單、低價劣質産品衝量、透支消費力造成前後各半個月的生意冷清?

  從長遠來看,電商以低價為武器的“殺戮促銷”並非萬靈藥。對於擅長製造的東莞傳統企業而言,産品的品質和成本控制無疑是他們的競爭優勢,再加上電商基礎知識差距的逐步拉平以及消費者的成熟,東莞傳統企業也並非沒有重新奪回市場的機會。

  值得留意的是,沒有深刻理解電商思維的企業,面對被電商“慣壞了”的用戶時,他們一定要能夠提供足夠優質的購物體驗和服務,否則其進軍電商的策略便難以奏效。

  如果撥開電商各種促銷噱頭的迷霧,企業不難意識到,“雙11”最重要的價值,應該在於為企業帶去的新客戶群,並通過優質的産品和服務增加客戶忠實度;其次,企業可以在“雙11”的流量海洋中試煉産品,收集數據和資訊;更重要的是,借助這一盛會進一步打響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粘性。

  “雙11”雖然已經過去,但是類似的網際網路促銷狂歡節一年還有超過10次。類似的狂歡不應是拼低價,更不應是一錘子買賣。企業應更為理性地定位“雙11”們的價值,避免讓網購淪為劣質産品和低質服務的狂歡,淪為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