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媒體:再搞“先漲後降”就是飲鴆止渴

  • 發佈時間:2014-11-04 14:33:00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眼看著離“雙十一”越來越近了,不論是線上各大電商還是線下各大商場,都是鉚足了幹勁,做足了促銷的宣傳攻勢。可紛紛颺颺的促銷攻勢還是那老三樣,無非是降價促銷、揮淚甩賣。價格戰亦真亦假,有些商品在節前提價,為“雙十一”降價促銷做鋪墊,有些打折之後甚至比原價還要貴,消費者除了瘋狂購物挺過癮外,並沒有撈到多少實際的好處。

  在實體店玩這套“先漲後降”的小把戲,如果你對價格不敏感還真不容易發現。可線上上再玩這套把戲就有點失靈了。因為現在有了購物助手這樣的神器,商品的價格走勢一目了然。看著有些電商把原來價格低的商品拉高售價然後再造勢宣傳,覺得商家真是太小瞧消費者的智商了。

  前幾年的“雙十一”那叫一個火爆,早起晚睡刷電腦,上班談的也是購物。可這兩年“雙十一”似乎有點剃頭挑子一頭熱了,商家還是依舊賣力吆喝,消費者卻不那麼買賬了。商家靠著透支信譽拉高的銷售額,只是取得了短暫的成功,消費者不能總在一個地方跌跟頭。

  面對年年“雙十一”的亂象,工商總局也坐不住了,不久前約談了阿里巴巴、京東等10家大型電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網路商品價格,防範電商用“先漲價後降價”方法虛構優惠促銷,也不得虛構成交量、成交額。工商總局的約談可以説恰逢其時,各大電商如果再不注重自己的信譽,一味為了衝擊成交量耍花招,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飲鴆止渴。電商間的競爭慘烈有目共睹,但競爭的實質不是單純拼價格,拼的是産品品質、售後服務、送貨速度等各個方面。

  “雙十一”促銷經過幾年的醞釀發展,可以説到了臨界點上。消費者出現了審美疲勞,“雙十一”已經凸顯降溫的苗頭。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雙十一”留給我們很多思考,除了商家促銷方式有講究外,也要注意到消費者之所以如此熱衷“雙十一”,看重的不單純是低廉的價格,而是那些降價幅度大的商品,可見大家對性價比高商品的熱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