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律師答疑 > 正文

字號:  

手機偷跑流量你中招了嗎? 律師稱構成侵權

  • 發佈時間:2015-07-07 06:34:3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彭琳 鄭榮  責任編輯:金瀟

  近日,央視《每週品質報告》報道了上海消保委對市場上的主流品牌手機偷跑情況的檢測報告。內容顯示,大部分手機品牌都存在偷跑流量、預裝軟體數量多、難以卸載等問題。其中,蘋果、OPPO、小米等國內外知名手機品牌榜上有名。

  艾媒諮詢CEO張毅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手機流量偷跑現象主要是由於智慧手機預裝或用戶自行安裝的應用後臺運作,但部分手機廠商與經銷商通過預裝軟體獲利已成灰色産業鏈。

  知名通訊專家項立剛則認為,要兩方面來看待問題:一方面,流量偷跑造成了用戶意外的流量支出;另一方面,部分流量偷跑現象是應用更新和資訊備份,“歸根到底,問題在於廠商並沒有給用戶選擇權。預裝軟體也是一樣,不應該一棍子打死,但目前確實沒有統一的行業規範”。

  現象??

  蘋果手機偷跑流量最嚴重

  根據央視報道,此次上海消保委購買了20款用於試驗的樣品,其中不僅包括蘋果、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手機,還有華為、中興、小米、OPPO等國産品牌手機。

  對於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在待機情況下偷跑流量問題,上海市消保委從中選出10款進行模擬檢測,在開機註冊入網並進行120小時的待機試驗後,發現即使是在待機狀態下,偷跑流量的情況也非常明顯。

  其中,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蘋果手機,120小時內共偷跑了80MB(兆)流量。按照中國移動每110MB流量加油包收費15元的價格計算,消費者每5天被“偷”掉的流量,價值10.9元,消費者要為每個月偷跑的流量額外支付60多元。此外,新力、華為、諾基亞手機偷跑流量也較為明顯。

  除了對流量消耗進行監測,上海消保委還對手機預裝軟體數量進行了對比試驗。其中最少的27個,最多的達71個,這款預裝了71個軟體的手機標稱為廣東歐珀行動通訊有限公司生産的OPPO牌。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寧海説:“它的視頻軟體就多達4個,譬如搜狐、愛奇藝等。”

  調查中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檢測人員在卸載部分手機的軟體後,手機的容量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專家認為,這種現象説明,消費者看起來已經刪除的軟體實際上依然存在,根本沒有被物理刪除。上海消保委委託檢測人員透露了原因:“部分經銷商或廠商通過預裝軟體獲利,裝一個軟體多的話會有3元到5元錢,少的話也會有1元到2元錢。”

  另外,手機標稱容量與實際容量存在差異的情況非常普遍,商家標稱容量一般高出消費者實際可用容量。一款用於實驗的小米手機,標稱容量為8G,但消費者的可用容量僅有4.82G,可用容量僅為標稱容量的60%。對此,南方日報記者致電小米方面,其相關負責人表示暫無回應,“但是我們盒子上標明瞭可用容量大小的”。

  調查??

  預裝軟體獲利成灰色産業鏈

  “手機流量偷跑現象主要是由於智慧手機預裝或用戶自行安裝的應用軟體、APP經常在後臺運作,造成了流量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跑。”艾媒諮詢CEO張毅接受採訪時表示,手機廠商與經銷商通過預裝軟體獲利已成灰色産業鏈。記憶體標稱容量與實際容量不符的現象也是因為預裝軟體。此外,還存在用戶不知情的,而實際上一直在運作的軟體,小米在台灣等地因此曾被起訴。

  據業內人士透露,通過預裝軟體獲利的這種灰色産業鏈普遍存在,其中每個手機獲利5角到5元不等。具體來説主要有兩種情況:首先是較為正規的手機廠商預裝軟體,由軟體方付費給手機廠商,強制用戶開放許可權。艾媒諮詢調查也發現,QQ、微信、360等安卓軟體強制用戶開放許可權的行為最為嚴重;其次,小品牌手機利用手機預裝軟體推送彈窗廣告,並非法偷取消費者數據資訊獲利。

  “艾媒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手機預裝軟體都對消費者産生了危害。”張毅告訴記者,第一,盜取用戶財産,如銀行卡資訊、網上賬戶如餘額寶、微信賬戶賬號密碼、遊戲虛擬幣等,危害用戶財産安全;第二,危害隱私安全,用戶個人聊天、通訊行為、行蹤、社會關係都可以被跟蹤監視;第三,流量偷跑,造成用戶損失;第四,資訊騷擾,如彈出窗口、數據推送等。

  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也表示,預裝軟體環節的確存有灰色産業鏈。手機預裝軟體一方面或“偷盜”用戶流量,使用戶支付額外費用;另一方面,有資訊洩露隱患,將對消費者權益造成較大損害。“當前我國智慧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此起彼伏,智慧手機廠商已經很難單純從硬體上獲得可觀利潤,因此諸多廠商都將目光轉移至預裝軟體環節。”

  建議??手機軟體“準預裝”或是解決方法

  知名通訊專家、飛象網CEO項立剛認為,流量偷跑問題,主要是由於軟體儲存、更新、備份等引起。但這個問題應從兩方面看待:一方面,流量偷跑造成了用戶意外的流量支出;另一方面,部分流量偷跑現象其實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比如應用更新和資訊備份。“歸根到底,問題在於廠商並沒有給用戶選擇權”。

  項立剛表示,預裝軟體也分兩種,一種是用戶需要的,另一種是多餘的、無法卸裝的軟體。怎麼既方便用戶體驗又不傷害用戶利益?把預裝軟體一棍子打死是不行的,但是任其氾濫也不應該。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辦法,既可以讓用戶有選擇權,同時又不影響用戶的使用,“準預裝”或許是一個好的選擇,“打包分門別類的內置一些應用,這些應用並不裝在手機裏,需要時下載安裝。”

  同時,項立剛也指出,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和行業並沒有達成這樣一種共識,即預裝軟體裝多少為宜?因此,在預裝軟體管理方面出臺政策和達成社會共識是解決之道。一是從法律方面,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以限制;二是行業協會應儘快達成共識。

  不過,消費者對於手機流量偷跑則是叫苦不迭,一位名叫“青清閒”的網友私信記者説,“我的蘋果6流量用得超快,500M的流量幾天就沒了。我現在都不敢輕易開蜂窩移動網路,上官網也查不到流量到底用到哪去了。”

  對此,張毅給了消費者幾點建議。第一,關閉自動聯網功能和數據傳輸功能。第二,判斷哪一些軟體最耗流量,將其刪除;第三,如果該軟體是預裝軟體,無法刪除,那麼用戶應立即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向媒體曝光,追究廠商責任。

  對於智慧手機市場亂象叢生的現象,張毅説,光靠行業自律是沒有用的,一者違規的大多數是行業標桿,二者廠商存在逐利思想。“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儘快出臺處罰條例,儘管早前有公佈相關規定,但是沒有處罰條例,這也是目前手機行業不受控制的主要原因。”

    -律師觀點

  知名IT律師趙佔領:

  偷跑流量

  構成侵權

  流量偷跑主要是手機及軟體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啟用,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和財産安全權。手機容量方面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實際容量=佔用容量+剩餘容量,未告知用戶手機容量的以上各部分具體資訊,侵犯知情權;另外一種情況是實際授予容量與標稱容量不符,構成欺詐。

  預裝軟體則主要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沒有給予用戶選擇購買與不購買,使用或不使用的許可權。其中,對於預裝軟體本身法律沒有明確直接規定禁止,因為部分預裝軟體是必要的。

  工信部在《工信部關於加強移動智慧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中明令禁止五種情況,但是監管力度不夠。此外,預裝軟體分類型應由不同部門監管,如預裝軟體非法獲取個人資訊應由通信管理部門監管;標稱容量與授予容量屬於虛假宣傳,應由工商部門管理等。

  對於流量偷跑等上述問題,消費者個人維權時間長、成本高、賠償金額低,維權難度非常高。由於單個消費者維權處境尷尬,廠商違法成本低,相關部門也缺乏有效監管。此次上海消保委這項公益起訴能夠彌補消費者個人力量不足的缺陷,具有積極意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