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Gucci閉店奢侈品遇寒潮 專家:消費者外流

  • 發佈時間:2016-01-25 07: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林靜 周恒  責任編輯:金瀟

  Gucci西南首家形象店關閉 奢侈品牌也遇寒潮?

  “世紀寒潮”到來之際,全球奢侈品的寒冬愈發淩冽,位於成都黃金商業圈天府廣場人民東路的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已經在這個冬天關門歇業。

  1月24日,記者來到人民東路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看到,店門外已經豎起高大的圍擋。附近工作人員稱,Gucci專賣店已經撤走十多天。Gucci中國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關店是為了門市佈局調整,持續優化門市佈局一直是Gucci零售業務中的常規項目。

  業內人士認為,奢侈品走下坡路,不僅是由於整體消費環境不振、輕奢品牌擠壓,在中國市場上還有國內外價格差導致消費者外流。

  西南首家形象店關閉

  24日下午,成都市黃金商業圈人民東路人流如織,而原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卻矗立起巨大的黃色圍擋,上面寫著“調整改裝”幾個大字。附近另外一家奢侈品專賣店員工向記者表示,Gucci專賣店的商品已經撤出十來天了,“聽説是關門不在這兒開店了。”

  上述Gucci中國相關人士表示,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確實已經關店,關店是為了門市佈局調整,“持續優化門市佈局一直是Gucci零售業務中的常規項目,這些項目涵蓋門市的開業,改裝、遷移、結束和調整,加上新的創作總監上任,全新的設計理念也將從2016年開始陸續在中國呈現。”

  據了解,Gucci仁和春天專賣店于2011年開業,也是Gucci在西南地區的首家形象店。兩層樓營業面積共計800平方米,涵蓋Gucci當季全系列産品,裝修風格上採用了Gucci設計的斜紋LOGO,成為當時成都的時尚地標。

  Gucci原本在成都有三家專賣店,仁和春天店關門後,只剩下太古裏店和美美店,一部分仁和春天店員工也分流到上述兩家門店。

  太古裏店一名員工表示,太古裏店營業後,仁和春天店就“淪為打折店”,賣的舊款式,公司可能覺得沒有必要開打折店了,就把仁和春天店關了,“裏面的貨品也全部退倉了,店員有的遣散,有的分流。”

  有專家分析,大牌奢侈品曾在中國盲目擴張,現在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下滑,客流逐漸匯集到了人氣匯聚的地方,隨著成都IFS和太古裏商圈的強勢崛起,一些原有的商圈吸引力遭遇分流,國際大品牌開始向IFS和太古裏商圈聚集,集群效應也日趨顯現。

  奢侈品掀“關店潮”

  中國奢侈品市場持續萎縮,一股“關店潮”在國內掀起,新店擴張更加謹慎。貝恩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Gucci關閉了5家門店,僅新開 1家門店。

  裁減門店數量,背後是奢侈品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下滑。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2015年繼續下跌至1130億元,跌幅同比擴大1個百分點。

  不過,相對國內市場,由於匯率的優勢和具競爭力的奢侈品定價使南韓、歐洲和澳大利亞也成為了2015年中國消費者的熱門購物地,日本的增長更是高達200%以上。

  奢侈品在中國遇冷,Gucci同樣深切感受到這波“寒潮”。開雲集團財報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Gucci全球營收9.24億歐元,同比增長8.6%,但亞太地區營收下滑17%,降幅居首。其中,中國內地的銷售疲軟不容忽視。

  “在中國,奢侈品的消費從2012年就開始了重大的轉向。”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告訴記者,“三公消費”規定的出臺使國內消費文化有了轉變。同時,這些奢侈品也面臨著其他奢侈品,特別是輕奢品的競爭,後者“對時尚追逐和把握更吸引年輕人,分流了中年以下的人群。”

  中國的奢侈品市場走下坡路,價格差是重要因素。據了解,Gucci國內外起碼有20%~30%的差價。趙萍告訴記者,“跨境電商和B2C的銷售渠道的擴張,對專賣店形成衝擊”。國內定價太高讓很多消費去了國外。

  業內人士建議,奢侈品牌們要抵禦“寒冬”,不僅要在門店戰略、産品設計上進行調整,還需要調整全球價差,解決中國消費者海外購導致銷售下滑的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